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

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

IPC分类号 : B62H3/00

申请号
CN201922220151.9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9-12-11
  • 公开号: 211167189U
  • 公开日: 2020-08-04
  • 主分类号: B62H3/00
  • 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基座、控制机构和车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底板、支架、限位件、联动件、转动件、第一弹力件、以及一对支柱,所述车架包括架体和转轴,所述架体用于固定安放自行车,架体的右侧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伸缩卡件,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四弹力件;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穿过底板与限位件对应设置,且限位环与限位件相匹配,所述限位件与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弹力件仅在需要时对外做功,保证在停车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让使用者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实现车架的翻转或平放,保证在纯机械的基础上,停车装置的使用轻松省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控制机构和车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底板、支架、限位件、联动件、转动件、第一弹力件以及一对支柱,所述底板设置在基座的顶部,且底板的一端与基座铰接,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转动件设置在限位台上方,且转动件的底部与限位台铰接,底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转动件铰接,联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限位台连接,所述支柱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支柱上设置有第三弹力件,所述第三弹力件的一端与支柱铰接,另一端与基座铰接,所述支架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车架包括架体和转轴,所述架体用于固定安放自行车,架体与转轴的中部连接,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底板转动连接,架体的右侧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伸缩卡件,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四弹力件,所述第四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架体、底板连接;

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穿过底板与限位件对应设置,且限位环与限位件相匹配,所述限位件与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升降件和第二弹力件,所述升降件设置在支架和限位台之间,所述第二弹力件设置在升降件和底板之间,且第二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升降件和底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常态下,所述第一弹力件为拉伸状态,所述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为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底部设置有压板,在架体靠近支架转动的过程中,压板向下压升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的两侧设有间隙,该间隙供压板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没有停车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状态翻转状态和第二状态平放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件部分位于限位环内,底板靠近基座,所述伸缩卡件与限位槽无关联,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件部分位于限位环内,所述伸缩卡件位于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车轨板,所述车轨板与基座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转动件自由穿过开口,在没有停车时,转动件处于竖直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停车装置还包括固定柱、辅助杆、连接杆,所述固定柱设置在基座的前端,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固定柱顶部铰接,辅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辅助杆的中部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架体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U型结构,所述限位槽的U型开口可通过伸缩卡件,限位槽靠近基座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底部与限位槽顶部铰接,且第一翻板的右侧部分突出,且常态下,突出部与限位槽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上设置有档杆,所述档杆沿第三滑轨自由滑动,档杆通过连接件与支架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板和第五弹性件,所述支板靠近设置在档杆上方,支板上设置有第二翻板,所述第二翻板顶部与支板铰接,且支板限制第二翻板无法穿过支板翻转,第二翻板为U型结构,第二翻板的U型开口可通过档杆,支板与限位槽连接,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固定突出件,固定突出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限位槽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的配合,实现限位槽与底板的连接,所述第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固定突出件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随着低碳环保出行口号的提出,以及共享单车的大面积推广使用,越来越多自行车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就造成了自行车停放问题的发生,现有的自行车停放装置中,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130688A公开的一种树状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该装置包括停车架、升降装置、旋转装置和遮雨装置四大功能模块,停车架中的竖立机构与固定夹具相配合,实现自行车的固定和竖立停放;升降装置包括螺旋传动装置和燕尾槽滑动装置两部分,螺旋传动装置由电动机驱动,带动螺杆旋转和螺母的升降平台上下移动,燕尾槽滑动装置由内滑槽和外滑槽组成;旋转装置主要由棘轮机构、空心转轴和六车位转盘组成,通过摇动棘杆,可依次带动棘轮、转轴、转盘旋转;防雨遮阳装置主要由伞面、固定盘、连杆组成;该装置将自行车竖立停放且具有双层停放空间,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节省了自行车占地面积,同时让自行车的存放和提取更加方便有序;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电能进行驱动,增大了使用成本。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使用轻松省力,还能让自身自动回弹至竖直状态的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在第三弹力件的助力下,能让自行车被轻松地翻转至竖直状态,在第四弹力件的作用下未停车的车架能自动恢复和保持竖直状态;但在底板或车架转动过程中,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施加的推力对应的力矩随着转动的进行时刻发生改变,(即力的大小不变,对转动中心的力臂随着力的方向的改变而同时改变),同理,车架自身重力和自行车在车架上对车架施加的重力的力矩也随着转动不断改变,且两者改变情况同步(都是随装置翻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导致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施加的推力力矩与反向的重力力矩结合后,都只能促使底板、车架缓慢的发生转动,保证在车架自动回弹的过程中和在装置停车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让使用者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实现车架的翻转或平放,保证在纯机械的基础上,停车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都能做到轻松省力;同时,第三弹力件的作用力较大,而装置仅在需要时(车架上有车的时候)让其自动施加到车架上,让其助力自行车被翻转至和保持竖直状态,而不需要时则自动保持对其的限制,让其和车架进行隔离,防止空车架平放过程费力,从而进一步保证装置自身的整个使用过程都能做到轻松省力。

车架原始状态为竖直,在需要停车时可让其保持水平,但当把自行车从车架上取出后,装置可通过各机械零件的配合运动,自动解除对车架的约束,让其在第四弹力件的作用下回弹至竖直状态,以节省大量地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基座、控制机构和车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底板、支架、限位件、联动件、转动件、第一弹力件、以及一对支柱,所述底板设置在基座的顶部,且底板的一端与基座铰接,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台,所述转动件设置在限位台上方,且转动件的底部与限位台铰接,底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转动件铰接,联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限位台连接,所述支柱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支柱上设置有第三弹力件,所述第三弹力件的一端与支柱铰接,另一端与基座铰接,所述支架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车架包括架体和转轴,所述架体用于固定安放自行车,架体与转轴的中部连接,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底板转动连接,架体的右侧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伸缩卡件,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四弹力件,所述第四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架体、底板连接;

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穿过底板与限位件对应设置,且限位环与限位件相匹配,所述限位件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升降件和第二弹力件,所述升降件设置在支架和限位台之间,所述第二弹力件设置在升降件和底板之间,且第二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升降件和底板连接。在没有停车时,由于第一弹力件处于拉伸状态,因此将第一滑块朝向限位台拉近,第一滑块在靠近限位台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联动件推动转动件转动,在第一滑块向右滑动到极限位置时,转动件处于竖直状态,该状态下,限位件部分位于限位环内,此时,底板靠近基座且不能被翻转,即,在第一滑块、支架、转动件缺乏其他约束的情况下,转动件会一直处于竖直状态,而在对转动件施加压力,使得转动件朝向基座的前端翻转时,转动件通过联动件推动第一滑块朝向基座的前端移动,由于第一滑块、限位件分别与支架固定连接,故限位件和支架会跟随第一滑块朝向基座的前端移动,从而带动限位件从限位环中退出,解除限位环对限位件的限制,此时,底板就可以进行自由翻转,施加较小的推力,在配合第三弹力件的推动下,底板和车架就能够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常态下,所述第一弹力件为拉伸状态,所述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为压缩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一弹力件、第二弹力件分别为弹簧,所述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分别为气弹簧。通过第一弹力件时刻保持对第一滑块的拉力,辅助转动件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保持竖直状态;通过第二弹力件支撑升降件,架体转向水平时,压板向下压升降件,而在架体恢复竖直时,第二弹力件立刻支起升降件,让升降件快速恢复初始状态;通过第三弹力件推动底板转动,但在限位件部分位于限位环内时,限位环限制底板转动,从而约束第三弹力件无法工作,而在限位件与限位环无关联时,第三弹力件推动底板绕底板与基座的铰接处转动,让底板处于翻转状态;通过第四弹力件推动车架转动,在车架没有约束的状况下,第四弹力件推动车架绕车架与底板的铰接处翻转。

进一步地,在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工作的过程中,底板或车架在转动过程中,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施加的推力的方向,随装置转动角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推力对应的力矩随着转动的进行时刻发生改变,逐渐增大或减小,即力的大小不变,对转动中心的力臂随着力的方向的改变而同时改变,同理,车架自身重力和自行车在车架上对车架施加的重力的力矩也随着转动不断改变,且两者改变情况同步(都是随装置翻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导致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施加的推力力矩与反向的重力力矩结合后,都只能促使底板、车架缓慢的发生转动,保证在车架自动回弹的过程中和在停车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让使用者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实现车架的翻转或平放,保证在纯机械的基础上,停车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都能做到轻松省力。

进一步的,第三弹力件作用力较大,装置通过限位件在限位环中的伸入和伸出,让第三弹力件的助力在不需要时(车架上无车时)被约束,无法释放产生助力,而在需要时(车架上有车时)解除约束,释放助力,使得车架的翻转、平放过程都轻松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支架连接,所述限位环内的孔可通过限位部,通过限位部和限位环的配合,限制底板转动;在第一滑块移动的过程,限位部跟随第一滑块进入或退出限位环。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底部设置有压板,在架体靠近支架转动的过程中,压板向下压升降件。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件的两侧设有间隙,所述压板自由穿过该间隙。

进一步地,在没有停车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状态翻转状态和第二状态平放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件部分位于限位环内,底板靠近基座,所述伸缩卡件与限位槽无关联,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件部分位于限位环内,所述伸缩卡件位于限位槽内。在停车后,车架包括第三状态翻转状态和第四状态平放状态,第三状态下,限位件与限位环无关联,伸缩卡件位于限位槽内,第四状态下,限位件与限位环无关联,伸缩卡件位于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车轨板,所述车轨板与基座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转动件自由穿过开口,在没有停车时,转动件处于竖直状态。在进行停车的过程中,架体平放后,将自行车沿着车轨板推上车架,由于转动件位于车轨板的开口处,在自行车完全推上车架后,自行车的前轮就将转动件压至平放状态,从而推动第一滑块向基座的前端移动,同时限位件和支架同时跟随第一滑块向基座的前端移动,限位件部分从限位环内移出,但伸缩卡件仍位于限位槽内,施加较小的推力,在配合第三弹力件的作用下,底板、车架、以及车架上的自行车就能够一起转动至翻转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还包括固定柱、辅助杆、连接杆,所述固定柱设置在基座的前端,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固定柱顶部铰接,辅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辅助杆的中部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架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辅助杆的中部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杆铰接。通过控制辅助杆转动,使用者可以控制车架翻转或平放。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为U型结构,所述限位槽的U型开口可通过伸缩卡件,限位槽靠近基座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底部与限位槽顶部铰接,且第一翻板的右侧部分突出,且常态下,突出部与限位槽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上设置有档杆,所述档杆沿第三滑轨自由滑动,档杆通过连接件与支架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板和第五弹性件,所述支板靠近设置在档杆上方,支板上设置有第二翻板,所述第二翻板顶部与支板铰接,且支板限制第二翻板无法穿过支板翻转,第二翻板为U型结构,第二翻板的U型开口可通过档杆,支板与限位槽连接,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固定突出件,固定突出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限位槽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的配合,实现限位槽与底板的连接,所述第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固定突出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突出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限制限位槽的移动,第五弹性件常态下处于拉伸状态,用于拉动限位槽靠近挡板移动,在限位槽与挡板抵接时,限位槽能够与伸缩卡件配合,让限位槽能够对伸缩卡件进行限制,从而限制第四弹性件做功。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卡件为锁舌。

进一步的,在自行车沿车轨板从车架上推出的过程中,自行车前轮不再约束转动件,第一滑块在第一弹力件的作用下向限位台移动,转动件恢复竖直状态,同时限位件进入限位环内,底板不可翻转,第三弹力件助力被约束,而挡杆通过推动第二翻板向限位台移动,解除限位槽对伸缩卡件的约束,从而第四弹力件可开始对车架做功。

进一步的,在自行车从车架上推出的过程中,经过控制机构内部一系列机械零件的配合运动,装置能自动去除限位槽对伸缩卡件的约束,从而让车架在第四弹力件的作用下自动回弹至初始的竖直状态。装置为此能在纯机械的情况下,让车架在其上无车的时候,无需人们参与或依赖人们的自觉性,自动恢复并保持竖直状态,以节省大量地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通过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做功,在底板或车架转动过程中,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施加的推力对应的力矩随着转动的进行时刻发生改变,同理,车架自身重力和自行车在车架上对车架施加的重力的力矩也随着转动不断改变,且两者改变情况同步,导致第三弹力件、第四弹力件施加的推力力矩与反向的重力力矩结合后,都只能促使底板、车架缓慢的发生转动,保证在车架自动回弹的过程中和在装置停车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让使用者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实现车架的翻转或平放,保证在纯机械的基础上,停车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都能做到轻松省力;同时,第三弹力件的作用力较大,而装置通过限位件在限位环中的伸入和伸出,让第三弹力件的助力在不需要时(车架上无车时)被约束,无法释放产生助力,而在需要时(车架上有车时)解除约束,释放助力,从而进一步使得车架的翻转、平放过程都轻松省力;另外,车架原始状态为竖直,在需要停车时可让其保持水平,但当把自行车从车架上取出后,装置可通过各机械零件的配合运动,自动解除对车架的约束,让其在第四弹力件的作用下回弹至竖直状态,以节省大量地面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停车装置没有停车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停车装置没有停车平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没有停车平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连接件);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停车后平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连接件);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刚将车从车架上推下后平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连接件);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卡件位于限位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停车装置停车后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底板,3-支架,4-限位件,5-联动件,6-转动件,7-支柱,8-限位台,9-第一滑轨,10-第一滑块,11-第三弹性件,12-架体,13-转轴,14-第四弹性件,15-限位环,16-升降件,17-限位槽,18-伸缩卡件,19-压板,20-车轨板,21-车轨板开口,22-固定柱,23-辅助杆,24-连接杆,25-把手,26-支杆,27-第一翻板,28-第二滑轨,29-挡板,30-档杆,31-支板,32-第二翻板,33-固定突出件,34-L型连杆,35-限位连接板,36-限位孔,37-卡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9所示,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基座1、控制机构和车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底板2、支架3、限位件4、联动件5、转动件6、第一弹力件、以及一对支柱7,所述底板2设置在基座1的顶部,且底板2的一端与基座1铰接,底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台8,所述转动件6设置在限位台8上方,且转动件6的底部与限位台8铰接,底板2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9,所述第一滑轨9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9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滑块10与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5的一端与转动件6铰接,联动件5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0铰接,第一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10、限位台8连接,所述支柱7设置在底板2的两侧,支柱2上设置有第三弹力件11,所述第三弹力件11的一端与支柱2的顶部铰接,另一端与基座1铰接,所述支架3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槽17;

所述车架包括架体12和转轴13,所述架体12用于固定安放自行车,架体12与转轴13的中部连接,转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底板2转动连接,架体12的右侧设置有与限位槽17相匹配的伸缩卡件18,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第四弹力件14,所述第四弹力件14的两端分别与架体12、底板2连接;

所述基座1顶部设置有限位环15,所述限位环15穿过底板2与限位件4对应设置,且限位环15与限位件4相匹配,所述限位件4与支架3连接。

具体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升降件16和第二弹力件,所述升降件16设置在支架3和限位台8之间,所述第二弹力件设置在升降件16和底板2之间,且第二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升降件16和底板2连接。在没有停车时,由于第一弹力件处于拉伸状态,因此将第一滑块10朝向限位台8拉近,第一滑块在靠近限位台8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联动件5推动转动件6转动,在第一滑块10向右滑动到极限位置时,转动件6处于竖直状态,该状态下,限位件4部分位于限位环15内,此时底板2靠近基座1且不能被翻转,即,在第一滑块10、支架3、转动件6缺乏其他约束的情况下,转动件6会一直处于竖直状态,而在对转动件6施加压力,使得转动件6朝向基座1的前端翻转时,转动件6通过联动件5推动第一滑块10朝向基座1的前端移动,由于第一滑块10、限位件4分别与支架3固定连接,故限位件4和支架3会跟随第一滑块10朝向基座1的前端移动,从而带动限位件4从限位环15中退出,解除限位环15对限位件4的限制,此时,底板2就可以进行自由翻转,施加较小的推力,在配合第三弹力件11的推动下,底板2和车架就能够进行翻转。

具体地,常态下,所述第一弹力件为拉伸状态,所述第三弹力件11、第四弹力件14为压缩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一弹力件、第二弹力件分别为弹簧,所述第三弹力件11、第四弹力件14分别为气弹簧。通过第一弹力件时刻保持对第一滑块10的拉力,辅助转动件6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保持竖直状态;通过第二弹力件支撑升降件16,架体14转向水平时,压板19向下压升降件16,而在架体14恢复竖直时,第二弹力件立刻支起升降件16,让升降件16快速恢复初始状态;通过第三弹力件11推动底板2转动,而当限位件4部分位于限位环15内时,限位环15则限制底板2转动,从而约束第三弹力件11无法工作,而在限位件4与限位环15无关联时,第三弹力件11推动底板2绕底板2与基座1的铰接处转动,让底板2处于翻转状态;通过第四弹力件14推动车架转动,在车架没有约束的状况下,第四弹力件14推动车架绕车架与底板2的铰接处翻转。

具体地,在第三弹力件11、第四弹力件14工作的过程中,底板2或车架在转动过程中,第三弹力件11、第四弹力件14施加的推力的方向,随装置转动角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推力对应的力矩随着转动的进行时刻发生改变,逐渐增大或减小,即力的大小不变,对转动中心的力臂随着力的方向的改变而同时改变,同理,车架自身重力和自行车在车架上对车架施加的重力的力矩也随着转动不断改变,且两者改变情况同步(都是随装置翻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导致第三弹力件11、第四弹力件14施加的推力力矩与反向的重力力矩结合后,都只能促使底板2、车架缓慢的发生转动,保证在车架自动回弹的过程中和在停车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让使用者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实现车架的翻转或平放,保证在纯机械的基础上,停车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都能做到轻松省力。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4为L型结构,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支架3连接,所述限位环15内的孔可通过限位部,通过限位部和限位环15的配合,限制底板2转动;在第一滑块10移动的过程,限位部跟随第一滑块10进入或退出限位环15。

具体地,所述架体12底部设置有压板19,在架体12靠近支架3转动的过程中,压板19向下压升降件16。

具体地,所述联动件5的两侧设有间隙,该间隙可供压板19穿过。

具体地,在没有停车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状态翻转状态和第二状态平放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件4部分位于限位环15内,底板2靠近基座1,所述伸缩卡件18与限位槽17无关联,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件4部分位于限位环15内,所述伸缩卡件18位于限位槽17内。在停车后,车架包括第三状态翻转状态和第四状态平放状态,第三状态下,限位件4与限位环15无关联,伸缩卡件18位于限位槽17内,第四状态下,限位件4与限位环15无关联,伸缩卡件18位于限位槽17内。

具体地,所述架体包括车轨板20,所述车轨板20与基座1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21,该开口21可供转动件6转动时穿过,在没有停车时,转动件6处于竖直状态。在进行停车的过程中,架体12平放后,将自行车沿着车轨板20推上车架,由于转动件6位于车轨板的开口21处,在自行车完全推上车架后,自行车的前轮就将转动件6压至平放状态,从而推动第一滑块10向基座1的前端移动,同时限位件4、支架3和档杆30同时跟随第一滑块10向基座1的前端移动,使得限位件4与限位环15解除关联,此时,底板2就可以进行自由翻转,但伸缩卡件18仍位于限位槽17内,施加较小推力,配合第三弹力件11的作用下,车架、以及车架上的自行车可以能够跟随底板2一起转动至翻转状态。

具体地,所述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还包括固定柱22、辅助杆23、连接杆24,所述固定柱22设置在基座1的前端,所述辅助杆23的一端与固定柱22顶部铰接,辅助杆23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25,所述连接杆24的一端与辅助杆23的中部铰接,连接杆24的另一端与架体12铰接。

具体地,所述架体12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杆26,所述连接杆24的一端与辅助杆23的中部铰接,连接杆24的另一端与支杆26铰接。通过控制辅助杆23转动,使用者可以控制车架翻转或平放。

具体地,所述限位槽17为U型结构,所述限位槽17的U型开口可通过伸缩卡件18,限位槽17靠近基座1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板27,所述第一翻板27的顶部与限位槽17的顶部铰接,且第一翻板27的右侧部分突出,且常态下,突出部与限位槽17抵接。

具体地,所述升降件1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上设置有档杆30,所述档杆30沿第三滑轨自由滑动,档杆30通过连接件与支架3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板31和第五弹性件,所述支板31靠近设置在档杆30上方,支板31上设置有第二翻板32,所述第二翻板32顶部与支板31铰接,且支板31限制第二翻板32无法穿过支板31翻转,第二翻板32为U型结构,第二翻板32的U型开口可通过档杆30,支板31与限位槽17连接,所述底板2上还设置有固定突出件33,固定突出件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8,第二滑轨28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限位槽17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轨28与第二滑块的配合,实现限位槽17与底板2的连接,所述第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17、固定突出件33连接。

具体地,所述固定突出件33上设置有挡板29,所述挡板29用于限制限位槽17的移动,第五弹性件常态下处于拉伸状态,用于拉动限位槽17靠近挡板29移动,在限位槽17与挡板29抵接时,限位槽17能够与伸缩卡件18配合,让限位槽17能够对伸缩卡件18进行限制,从而限制第四弹性件14做功。

具体地,所述伸缩卡件18为锁舌。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包括L型连杆34和限位连接板35,所述限位连接板35与第三滑块连接,所述档杆30通过第三滑块与限位连接板35和第三滑轨连接,限位连接板35上设置有限位孔36,所述L型连杆34一端与支架3连接,L型连杆34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孔36设置,且L型连杆34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卡位环37,所述卡位环37分别设置在限位连接板36的两侧,卡位环37用于限制L型连杆34无法穿过限位孔36前后移动,L型连杆34只能沿着限位孔36上下移动。

使用时,使用者在需要停车时,停车装置包括以下几种状态:

第一状态,车架上没有自行车,处于翻转状态,此时,限位件4部分位于限位环15内,伸缩卡件18与限位槽17无关联,底板2靠近基座1,升降件16处于常态,档杆30与第二翻板32的U型开口对齐,且档杆30位于支板31下方及第二翻板32的后面,限位槽17与挡板29抵接,转动件6处于竖直状态,第三弹性件11因限位件4与限位环15的配合约束无法做功,第四弹性件14则持续做功,推动车架处于翻转状态;

使用者需要停车,拉动把手25,将车架拉动至平放状态,此时,进入第二状态;

第二状态,车架上没有自行车,处于平放状态,此时,限位件4部分位于限位环15内,伸缩卡件18位于限位槽17内,底板2靠近基座1,升降件16处于被压板19下压的状态,档杆30与第二翻板32的U型开口错位,且档杆30位于支板31下方及第二翻板32的后面,限位槽17与挡板29抵接,转动件6穿过车轨板20的开口21处于竖直状态,第三弹性件11因限位件4与限位环15的配合约束无法做功,第四弹性件14因伸缩卡件18与限位槽17的配合约束无法做功,使得车架在无外力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平放状态;

使用者即可将自行车沿着车轨板20推上车架,由于转动件6位于车轨板20的开口21处,在自行车完全推上车架后,自行车的前轮就将转动件6压至平放状态,从而推动第一滑块10向基座1的前端移动,同时限位件4、支架3和档杆30同时跟随第一滑块10向基座1的前端移动,使得限位件4与限位环15解除关联,底板2可翻转,从而第三弹力件可开始工作,挡杆30移动方向因和第二翻板可转动方向相同,所以档杆30可越过第二翻板32并处于第二翻板32的前面,而不会通过第二翻板32带动支板31和限位槽17一起移动,从而限位槽17仍然与挡板29抵接,伸缩卡件18仍位于限位槽17内,将车固定在车架后,在配合第三弹力件11的作用下,使用者只需要施加较小的翻转力,车架、以及车架上的自行车就能够跟随底板2一起转动至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车架上有自行车,处于翻转状态,此时,限位件4与限位环15无关联,伸缩卡件18位于限位槽17内,车架跟随底板2处于翻转状态,升降件16被压板19下压,档杆30与第二翻板32的U型开口错位,且档杆30位于第二翻板32的前面,限位槽17与挡板29抵接,转动件6被自行车下压转动至于车轨板20齐平,第三弹性件11推动底板2及车架处于翻转状态;

在停车装置位于第三状态时,即表示使用者已经将自行车停好,而在使用者需要取用自行车时,即可拉动把手25,单车重力力矩对第三弹力件11的弹力力矩有一定抵消,从而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将车架拉动至平放状态,使得停车装置处于第四状态;

第四状态,车架上有自行车,处于平放状态,此时,限位件4与限位环15无关联,底板2靠近基座1,转动件6被自行车下压转动至于车轨板齐平,升降件16被压板19下压,档杆30与第二翻板32的U型开口错位,且档杆30位于第二翻板32的前面,限位槽17与挡板29抵接,同时在自行车的重力作用下,抵消了第三弹性件11的做功,使得车架稳定处于平放状态;

使用者即可将自行车从车架上推下来,而在将自行车从车架上推下后,转动件6的约束消失,第一弹性件做功,第一弹性件将第一滑块10向限位台8拉近,挡杆30移动方向因和第二翻板32可转动方向相反,所以档杆30可通过推动第二翻板32向后移动,迫使支板31、限位槽17跟随第二翻板32向后移动,使得限位槽17远离挡板29,伸缩卡件18与限位槽17发生错位,限位槽17与伸缩卡件18解除关联,转动件6恢复竖直状态。

此时因伸缩卡件18与限位槽17已无关联,从而第四弹性件14约束被解除,可对车架做功,将车架推动至翻转状态;从而让自行车从车架上被取出后,无需人们参与或依赖人们的自觉性,空车架可自动恢复并保持竖直状态(即自动回弹),以节省大量地面空间;

同时限位件4部分进入限位环15内,限制第三弹性件11无法做功,迫使底板2平放靠近基板1,这能让下次扳下空车架时,防止因无单车重力力矩对第三弹力件11的弹力力矩进行一定抵消,而使得很费力;由此可见,对于第三弹力件11较大的作用力,装置仅在需要时(车架上有车的时候)让其自动施加到车架上,而不需要时则自动保持对其的约束,让其和车架进行隔离,从而让装置自身的整个使用过程都能做到轻松省力;

然后压板19对升降件16的约束消失,第二弹性件做功,让升降件16恢复常态,使得档杆30与第二翻板32的U型开口对齐,使得档杆30无法继续对第二翻板32产生约束,而限位槽17在第五弹性件的作用下,拉回原位(拉至限位槽17与挡板29抵接),限位槽17就处于可以与伸缩卡件18配合的位置,并最终使得停车装置自动恢复至第一状态,待下一次停车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无动力回弹自行车停车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