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

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

IPC分类号 : F01D17/00,F01D17/10,F01K17/02

申请号
CN201721603525.X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7-11-27
  • 公开号: 207673376U
  • 公开日: 2018-07-31
  • 主分类号: F01D17/00
  • 专利权人: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包括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热网加热器、一号减温减压器、二号减温减压器。本实用新型利用采暖抽汽旁路增加了汽轮机组供热的安全性;当外界热负荷发生急剧降低等变化时,可以通过采暖抽汽旁路将多余的蒸汽先通过减温减压,然后通入凝汽器,来消纳多余的蒸汽,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组供热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中压缸(1)、汽轮机低压缸(2)、凝汽器(3)、热网加热器(4)、一号减温减压器(5)、二号减温减压器(6);汽轮机中压缸(1)与汽轮机低压缸(2)之间连接有中低压连通管(10),中低压连通管(10)上装有第一阀门(21),汽轮机低压缸(2)与凝汽器(3)连接;第一阀门(21)的两端并联有冷却蒸汽管(12),冷却蒸汽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中低压连通管(10)和汽轮机低压缸(2)连接,冷却蒸汽管(12)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装有第二阀门(22)、一号减温减压器(5)和第一截止阀(23);汽轮机中压缸(1)和第一阀门(21)之间的中低压连通管(10)连接有采暖抽汽管(11),中低压连通管(10)通过采暖抽汽管(11)与热网加热器(4)连接,采暖抽汽管(11)上装有第四阀门(26);中低压连通管(10)与第四阀门(26)之间的采暖抽汽管(11)与凝汽器(3)之间连接有采暖抽汽旁路(13),采暖抽汽旁路(13)上沿蒸汽流动的方向依次装有第三阀门(24)、二号减温减压器(6)和第二截止阀(25);热网加热器(4)的进水口连接有热网回水管(14),热网回水管(14)上装有第七阀门(29);热网加热器(4)的出水口连接有热网供水管(15),热网供水管(15)上装有第五阀门(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加热器(4)的水侧装有热网水旁路(16),且在热网水旁路(16)上装有第六阀门(2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

背景技术

发改能源[2016]617号“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力争实现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热电联产全覆盖。这标志着热电联产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对于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的乏汽通常是通过空冷或者水冷方式直接排放掉的,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冷端损失。为提高供热机组的供热能力,扩大供热市场,凝抽背供热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针对该技术,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不再进入汽轮机低压缸做功,而是全部对外输出供热,此时当外界热负荷需求发生急剧降低时,汽轮机中压缸多余的排汽将无法消纳,这时就会对机组供热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性能可靠的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热网加热器、一号减温减压器、二号减温减压器;汽轮机中压缸与汽轮机低压缸之间连接有中低压连通管,中低压连通管上装有第一阀门,汽轮机低压缸与凝汽器连接;第一阀门的两端并联有冷却蒸汽管,冷却蒸汽管的两端分别与中低压连通管和汽轮机低压缸连接,冷却蒸汽管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装有第二阀门、一号减温减压器和第一截止阀;汽轮机中压缸和第一阀门之间的中低压连通管连接有采暖抽汽管,中低压连通管通过采暖抽汽管与热网加热器连接,采暖抽汽管上装有第四阀门;中低压连通管与第四阀门之间的采暖抽汽管与凝汽器之间连接有采暖抽汽旁路,采暖抽汽旁路上沿蒸汽流动的方向依次装有第三阀门、二号减温减压器和第二截止阀;热网加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有热网回水管,热网回水管上装有第七阀门;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连接有热网供水管,热网供水管上装有第五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网加热器的水侧装有热网水旁路,且在热网水旁路上装有第六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利用采暖抽汽旁路增加了汽轮机组供热的安全性;当外界热负荷发生急剧降低等变化时,可以通过采暖抽汽旁路将多余的蒸汽先通过减温减压,然后通入凝汽器,来消纳多余的蒸汽,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组供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汽轮机中压缸、2--汽轮机低压缸、3--凝汽器、4--热网加热器;5--一号减温减压器、6--二号减温减压器、10--中低压连通管、11--采暖抽汽管、12--冷却蒸汽管、13--采暖抽汽旁路、14--热网回水管、15--热网供水管、16--热网水旁路、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第一截止阀、24--第三阀门、25--第二截止阀、26--第四阀门、27--第五阀门、28—第六阀门、29--第七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中压缸1、汽轮机低压缸2、凝汽器3、热网加热器4、一号减温减压器5、二号减温减压器6。

汽轮机中压缸1与汽轮机低压缸2之间连接有中低压连通管10,中低压连通管10上装有第一阀门21,汽轮机低压缸2与凝汽器3连接;第一阀门21的两端并联有冷却蒸汽管12,冷却蒸汽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中低压连通管10和汽轮机低压缸2连接,冷却蒸汽管12上沿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装有第二阀门22、一号减温减压器5和第一截止阀23。

汽轮机中压缸1和第一阀门21之间的中低压连通管10连接有采暖抽汽管11,中低压连通管10通过采暖抽汽管11与热网加热器4连接,采暖抽汽管11上装有第四阀门26。

中低压连通管10与第四阀门26之间的采暖抽汽管11与凝汽器3之间连接有采暖抽汽旁路13,采暖抽汽旁路13上沿蒸汽流动的方向依次装有第三阀门24、二号减温减压器6和第二截止阀25。

热网加热器4的进水口连接有热网回水管14,热网回水管14上装有第七阀门29;热网加热器4的出水口连接有热网供水管15,热网供水管15上装有第五阀门27。

作为优选,热网加热器4的水侧装有热网水旁路16,且在热网水旁路16上装有第六阀门28。

在采暖高寒期时,关闭第一阀门21,打开第四阀门26,汽轮机中压缸1的排汽全部供出对外供热。此时,打开并调节第二阀门22,汽轮机中压缸1排汽的一股小流量蒸汽通过冷却蒸汽管12先经过一号减温减压器5进行减温减压,然后打开第一截止阀23,该减温减压后的蒸汽作为冷却蒸汽进入汽轮机低压缸2,对汽轮机低压缸2进行冷却。

此时,汽轮机组对外的供热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加,对于这么大的供热量,且汽轮机低压缸2不再进蒸汽做功,当外界热负荷突然发生急剧降低的变化,这时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时,本实例通过采暖抽汽旁路13增加了汽轮机组供热的安全性。当外界热负荷急剧降低时,可以打开并调节第三阀门24,利用采暖抽汽旁路13来改变进入热网加热器4的进汽量,进入采暖抽汽旁路13的蒸汽先经过二号减温减压器6减温减压,打开第二截止阀25,减温减压后的蒸汽进入凝汽器3,利用凝汽器3来消纳多余的蒸汽,从而提高了机组供热的安全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提高机组凝抽背供热安全性的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