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及其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

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及其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

IPC分类号 : E05F15/603I,E05F11/00I,E06B7/28I,H02K7/116I

申请号
CN201910749836.4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9-08-14
  • 公开号: 110469228B
  • 公开日: 2019-11-19
  • 主分类号: E05F15/603I
  • 专利权人: 山东大学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及其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装配有一号蜗杆,一号蜗杆与一号涡轮相啮合,一号涡轮通过传动轴带动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和三号齿轮转动。其中二号齿轮与上方的模式切换开关、下方的弹簧构成按压式弹簧开关,可以进行电动/手动模式的切换;与三号齿轮配合的传动轴,上方设计为长方体形,可配合对应的把手转动,控制链条的伸缩;电动模式下,机构正常控制传动;手动模式下,按压模式切换开关,此时可用把手转动手动模式旋转轴控制窗户的开合,再次按压模式切换开关可回到电动模式传动。本发明的开窗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适用于无法使用电动开关窗的特殊场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1)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1)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二(402)下半部分为中空的圆柱结构,底部嵌有滚珠;上半部分内部具有自锁的棘轮机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端为长方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02)上表面开有环形轨道(C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602)与所述蜗杆(701)之间的传动轴配合轴承安装在纵向隔板上,所述纵向隔板固定在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03)内侧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导向板(B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其特征在于,当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导向板(B1),由于弹簧的作用,棘轮二(402)的齿会沿着棘轮一(401)齿的斜面滑动,在斜面的作用下,棘轮二(402)会转过一个角度滑到另一侧,此时的套筒(403)的导向板(B1)卡在在棘轮二(402)的齿间里,实现了棘轮(402)的下沉并自锁。

8.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棘轮一(401)、棘轮二(402)、套筒(403)、齿轮(302)和弹簧(500),所述齿轮(302)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齿轮(302)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侧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导向板(B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导向板(B1),由于弹簧的作用,棘轮二(402)的齿会沿着棘轮一(401)齿的斜面滑动,在斜面的作用下,棘轮二(402)会转过一个角度滑到另一侧,此时的套筒(403)的导向板(B1)卡在在棘轮二(402)的齿间里,实现了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窗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及其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目前电动天窗以太阳能蓄电池或民用电网供电,配合遥控器可以方便的实现窗户的开启与闭合,为室内的通风与采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出现阳光辐射不足、遥控器丢失、断电等特殊情况时,会导致电动开窗器无法工作,甚至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手动开窗器不具备自动开关窗的方便性,仅依靠人力即可打开,防盗安全性较差。以上问题导致单一的电动或手动开窗器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单一控制方式的开窗器在商业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动/手动两用的开窗器结构设计方案,该结构弥补了单一开启方式开窗器的功能缺陷,适用于各种场合窗户的开闭,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实际效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沿导向板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棘轮二402下半部分为中空的圆柱结构,底部嵌有滚珠;上半部分内部具有自锁的棘轮结构。通过在棘轮二402的底部设置滚珠可以与齿轮302上表面的环形轨道C1相配合,减少棘轮自锁过程中对第二齿轮302的冲击和破坏。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是指:齿轮301与蜗轮202是一个工件的两端,蜗杆201啮合蜗轮202,作为一体工件301随着202的旋转而旋转。

本申请中“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的传动方式可采用类似于“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的传动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端为长方体,可以利用与之相配合的旋转把手实现手动开关窗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302上表面开有环形轨道C1,可以与棘轮二402的底部设置滚珠相配合,减少棘轮自锁过程中对第二齿轮302的冲击和破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轮602与所述蜗杆701之间的传动轴配合轴承安装在纵向隔板上,所述纵向隔板固定在壳体上,以保证手动开关窗时,来自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扭转力有效地传导到蜗轮602、蜗杆701上。

本申请研究发现:若套筒内导向板设置过少,在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滑动过程中,导向板受力不均匀,影响使用寿命。若套筒内导向板设置过多,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滑动摩擦力较大,磨损增加,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内侧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导向板,以使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滑动快速、平滑、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导向板,由于弹簧的作用,棘轮二402的齿会沿着棘轮一401齿的斜面滑动,在斜面的作用下,棘轮二402会转过一个角度滑到另一侧,此时的套筒403的导向板卡在在棘轮二402的齿间里,实现了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通过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断口开窗器的电机驱动路径,实现开窗器的手动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包括:棘轮一401、棘轮二402、套筒403、齿轮302和弹簧500,所述齿轮302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齿轮302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沿导向板前后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传统单一的电动或手动开窗器的传动机构设计基础上,弥补了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使用户在无法使用电力的特殊场合实现手动开窗,室内开窗的设计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2)本发明的手动模式旋转轴为截面为正方形,选择与之配合的内部为中空长方体的旋转把手可以方便的实现开关窗功能。

(3)本发明整体可以安装在窗框内部,由链条的伸缩实现开关窗功能,避免了自然因素对开窗器的破坏,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4)只要在窗户的边框内部留适合的空间,该开窗器均可应用。

(5)本申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普适性,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实施例1的电动/手动两用开窗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电动/手动两用开窗器的内部装配原理图;

图中:100、电机;201、蜗杆;202、蜗轮;301、齿轮;302、齿轮;303、齿轮;400、模式切换开关;500、弹簧;601、蜗杆;602蜗轮;701、蜗杆;702、蜗轮;801、齿轮;802齿轮;900、手动模式旋转轴;

Ⅰ、第一传动轴;Ⅱ、第二传动轴;Ⅲ、第三传动轴;Ⅳ、第四传动轴;

A1、第一导向槽;A2、第二导向槽;B1、导向板;C1、环形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针对目前单一控制方式的开窗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手动两用开窗器结构设计,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壳体上,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蜗轮蜗杆机构,进而将力传递给三个平行齿轮组成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中齿轮302上方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固定在壳体上,齿轮302下方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在齿轮302上,下端固定在壳体上。所述齿轮组的齿轮303通过传动轴连接第二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通过传动轴连接第三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通过传动轴进而带动末端齿轮组转动,传动链连接在所述齿轮组中的齿轮802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棘轮二402下半部分为中空的圆柱结构,底部嵌有滚珠;上半部分内部具有自锁的棘轮结构,配合弹簧可实现按下开关,齿轮302下沉并自锁,再次按压开关,齿轮302回复原位,实现电动/手动模式的切换。

进一步的,与齿轮303配合的轴,上方设计为长方体结构,下方配合在轴承中。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302上表面开有环形轨道C1,配合模式切换开关底部的滚珠在齿轮转动时保护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组蜗轮602与第三组蜗杆701之间的传动轴配合轴承安装在纵向隔板上,所述纵向隔板固定在壳体上。

进一步的,为了在两种模式下窗户保持开启状态时反向作用力使齿轮不会倒转,且考虑到作用力转向的问题,设计三组蜗轮蜗杆结构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手动两用开窗器,包括电机100,电机100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上,电机100的输出轴末端为蜗杆201,蜗杆201与蜗轮202配合传动,齿轮301通过传动轴与蜗轮202相连;齿轮301、302、303是平行排列的齿轮组,固定在各自的传动轴上;棘轮一401、棘轮二402、套筒403、齿轮302和弹簧500共同组成了模式切换开关400。内部装配原理如图2所示,弹簧500利用弹性力支撑着齿轮302、棘轮二402,棘轮一401和棘轮二402上的导向槽在套筒403的同一的导向板上滑动,当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导向板,由于弹簧的作用,棘轮二402的齿会沿着棘轮一401齿的斜面滑动,在斜面的作用下,棘轮二402会转过一个角度滑到另一侧,此时的套筒403的导向板卡在在棘轮二402的齿间里,实现了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此时齿轮302向下脱离与齿轮301、齿轮303的啮合;再次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套筒403的导向板,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棘轮二402齿的斜面转动一个角度使得棘轮一401与棘轮二402的导向槽重合,在弹力的作用下二者啮合并沿着导向板回缩,此时齿轮302复位;手动模式下,齿轮302上端设有与滚珠配合的环形轨道C1,下端与弹簧相固定,这样模式切换开关400、齿轮302与弹簧500构成了按压式弹簧开关,可以实现一次按压齿轮302下沉脱离与齿轮301、齿轮303的啮合,再次按压回弹复位的功能;手动模式旋转轴500上装配有齿轮303,上半部分设计为长方体,可以利用与之相配合的旋转把手实现手动开关窗的功能,下半部分安装有蜗杆601,蜗轮602与蜗杆601相啮合,蜗杆701与蜗轮602安装在同一传动轴的两端,蜗轮702与蜗杆701相啮合并通过传动轴将力传递给齿轮801,齿轮801与末端齿轮802啮合,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控制链条的伸缩,实现开关窗的功能。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电动模式下,齿轮301、齿轮303与齿轮302保持啮合状态,电机正向转动,经过两个齿轮组与两组蜗轮蜗杆机构带动链条正向转动,使链条伸出开窗器打开窗户。因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在窗户开启状态下也不会因为重力使得链条回缩。电机反向转动,链条回缩,关闭窗户。

在断电情况下采用手动模式,按下模式切换开关400,齿轮302下沉脱离啮合并固定,使用旋转把手带动手动模式旋转轴500转动,动力只在蜗杆601、蜗轮602、蜗杆701、蜗轮702、齿轮801、齿轮802上传递,可以打开窗户。同样由于蜗轮蜗杆的自锁作用,开窗状态下的重力不会使得链条回缩。反向旋转把手可以实现关窗。电力恢复后,再次按压模式切换开关400,齿轮302复位与齿轮301、齿轮303重新啮合,可进行电动模式开关窗。

实施例2: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实施例3: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所述棘轮二402下半部分为中空的圆柱结构,底部嵌有滚珠;上半部分内部具有自锁的棘轮结构。通过在棘轮二402的底部设置滚珠可以与齿轮302上表面的环形轨道C1相配合,减少棘轮自锁过程中对第二齿轮302的冲击和破坏。

实施例4: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所述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端为长方体,可以利用与之相配合的旋转把手实现手动开关窗的功能。

实施例5: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所述齿轮302上表面开有环形轨道C1,可以与棘轮二402的底部设置滚珠相配合,减少棘轮自锁过程中对第二齿轮302的冲击和破坏。

实施例6: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所述蜗轮602与所述蜗杆701之间的传动轴配合轴承安装在纵向隔板上,所述纵向隔板固定在壳体上,以保证手动开关窗时,来自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扭转力有效地传导到蜗轮602、蜗杆701上。

实施例7: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若套筒内导向板B1设置过少,在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B1滑动过程中,导向板B1受力不均匀,影响使用寿命。若套筒内导向板B1设置过多,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B1滑动摩擦力较大,磨损增加,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内侧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导向板B1,以使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B1滑动快速、平滑、稳定。

实施例8:

一种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机100,所述电机100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201、202)通过第一传动轴Ⅰ与第一齿轮301相连;第一齿轮301、第二齿轮302、第三齿轮303平行排列,依次啮合,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传动轴Ⅰ、第二传动轴Ⅱ和手动模式旋转轴900上;

所述第二齿轮302底部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2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外壳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外壳轴向倾斜布置,所述的凸轮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第三齿轮303的手动模式旋转轴900的下端为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601、602)通过第三传动轴Ⅲ与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相连,所述第三蜗轮蜗杆机构(701、702)通过第四传动轴Ⅳ与第四齿轮801相连,第四齿轮801与第五齿轮802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802与链条相啮合。

当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导向板B1,由于弹簧的作用,棘轮二402的齿会沿着棘轮一401齿的斜面滑动,在斜面的作用下,棘轮二402会转过一个角度滑到另一侧,此时的套筒403的导向板B1卡在在棘轮二402的齿间里,实现了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通过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断口开窗器的电机驱动路径,实现开窗器的手动调节。

实施例9:

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包括:棘轮一401、棘轮二402、套筒403、齿轮302和弹簧500,所述齿轮302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齿轮302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实施例10:

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包括:棘轮一401、棘轮二402、套筒403、齿轮302和弹簧500,所述齿轮302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齿轮302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所述套筒内侧平行、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导向板B1,以使棘轮一401、棘轮二402沿导向板B1滑动快速、平滑、稳定。

实施例11:

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包括:棘轮一401、棘轮二402、套筒403、齿轮302和弹簧500,所述齿轮302通过弹簧500与壳体底面相连,所述齿轮302通过第二传动轴Ⅱ与棘轮二402相连,所述棘轮二402与棘轮一401相配合,设置在套筒403内;

所述棘轮一401为圆柱形,包括多个沿圆周布置的面向弹簧的第一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个凸轮面上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A1;

所述棘轮二402为圆柱形,设置有多个与棘轮一401相对应的、沿圆周布置的第二凸轮面,并相对于套筒403轴向倾斜布置,每隔两个凸轮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A2;

所述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前端啮合;

所述套筒403为空心圆柱体,其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板B1,所述第一导向槽A1、第二导向槽A2沿导向板B1前后滑动。

当按压棘轮一401时,棘轮二402被推出导向板B1,由于弹簧的作用,棘轮二402的齿会沿着棘轮一401齿的斜面滑动,在斜面的作用下,棘轮二402会转过一个角度滑到另一侧,此时的套筒403的导向板B1卡在在棘轮二402的齿间里,实现了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通过棘轮二402的下沉并自锁,断口开窗器的电机驱动路径,实现开窗器的手动调节。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一种按压式弹簧开关机构及其电动/手动可切换开窗器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