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

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

IPC分类号 : B01D50/00

申请号
CN201921883592.0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9-11-04
  • 公开号: CN211384374U
  • 公开日: 2020-09-01
  • 主分类号: B01D50/00
  • 专利权人: 黄剑青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左侧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左侧连通有吸尘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固定块、吸风机、进风管、吸尘口、通风管、清尘箱、第一防尘过滤网、活性炭、第一挡板、第一通风口、第二挡板、第二通风口、出风口、第二防尘过滤网、水箱、第一压力泵、出水管、通管和雾化喷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吸入清尘箱内并进行彻底清除,从而使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清除而不得积聚,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有着良好的保护,提高了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的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3),所述吸风机(3)的左侧连通有进风管(4),所述进风管(4)的左侧连通有吸尘口(5),所述吸风机(3)的右侧连通有通风管(6),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固定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尘箱(7),所述通风管(6)的右端贯穿至清尘箱(7)的内腔,所述清尘箱(7)内腔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过滤网(8),所述清尘箱(7)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防尘过滤网(8)的右侧铺设有活性炭(9),所述清尘箱(7)内腔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且位于活性炭(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0),所述第一挡板(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所述清尘箱(7)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2),所述第二挡板(1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3),所述清尘箱(7)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4),所述出风口(14)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过滤网(15),所述清尘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6),所述水箱(16)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泵(17),所述第一压力泵(17)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的底部贯穿至水箱(16)的内腔,所述第一压力泵(17)的左侧连通有通管(19),所述通管(19)远离第一压力泵(17)的一端贯穿清尘箱(7)并延伸至第一挡板(10)的右侧连通有雾化喷头(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6)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泵(21),所述第二压力泵(21)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贯穿至水箱(16)的内腔,所述第二压力泵(21)的右侧连通有导管,导管远离第二压力泵(21)的一端贯穿至第二挡板(12)的左侧,所述水箱(16)顶部的右侧开设有与进水管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清尘箱(7)的右侧和第二挡板(12)的底部均开设有与导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尘箱(7)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挡板(10)与第二挡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收水盒,所述清尘箱(7)的左侧开设有与通风管(6)相适配的第三通孔,所述水箱(16)顶部的左侧开设有与出水管(18)相适配的第四通孔,所述清尘箱(7)的顶部且位于水箱(16)的左侧和第一挡板(10)的顶部均开设有与通管(19)相适配的第五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2),所述万向轮(22)均匀分布在底座(1)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20)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雾化喷头(20)之间等间距分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井盖是一种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从而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的物品,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和树脂井盖等,而井盖生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生产工艺,在这些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物,需要除尘装置进行清除,但现有的除尘装置由于除尘不彻底,仍使大量的粉尘颗粒物滞留于生产车间的空气中,生产车间内的粉尘颗粒物积聚过多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并对操作人员自身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具备除尘彻底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除尘装置由于除尘不彻底,仍使大量的粉尘颗粒物滞留于生产车间的空气中,生产车间内的粉尘颗粒物积聚过多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并对操作人员自身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不方便人们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左侧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左侧连通有吸尘口,所述吸风机的右侧连通有通风管,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尘箱,所述通风管的右端贯穿至清尘箱的内腔,所述清尘箱内腔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过滤网,所述清尘箱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防尘过滤网的右侧铺设有活性炭,所述清尘箱内腔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且位于活性炭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清尘箱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清尘箱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过滤网,所述清尘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泵,所述第一压力泵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贯穿至水箱的内腔,所述第一压力泵的左侧连通有通管,所述通管远离第一压力泵的一端贯穿清尘箱并延伸至第一挡板的右侧连通有雾化喷头。

优选的,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泵,所述第二压力泵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贯穿至水箱的内腔,所述第二压力泵的右侧连通有导管,导管远离第二压力泵的一端贯穿至第二挡板的左侧,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开设有与进水管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清尘箱的右侧和第二挡板的底部均开设有与导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清尘箱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收水盒,所述清尘箱的左侧开设有与通风管相适配的第三通孔,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开设有与出水管相适配的第四通孔,所述清尘箱的顶部且位于水箱的左侧和第一挡板的顶部均开设有与通管相适配的第五通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均匀分布在底座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雾化喷头之间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固定块、吸风机、进风管、吸尘口、通风管、清尘箱、第一防尘过滤网、活性炭、第一挡板、第一通风口、第二挡板、第二通风口、出风口、第二防尘过滤网、水箱、第一压力泵、出水管、通管和雾化喷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吸入清尘箱内并进行彻底清除,从而使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清除而不得积聚,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有着良好的保护,提高了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压力泵、进水管、导管和收水盒,能够对静置后的干净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方便整个除尘装置的移动,通过设置雾化喷头的数量为三个,能够使水雾降解粉尘颗粒物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块;3、吸风机;4、进风管;5、吸尘口;6、通风管;7、清尘箱;8、第一防尘过滤网;9、活性炭;10、第一挡板;11、第一通风口;12、第二挡板;13、第二通风口;14、出风口;15、第二防尘过滤网;16、水箱;17、第一压力泵;18、出水管;19、通管;20、雾化喷头;21、第二压力泵;2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2,万向轮22均匀分布在底座1的四角,通过设置万向轮22,能够方便整个除尘装置的移动,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3,吸风机3的左侧连通有进风管4,进风管4的左侧连通有吸尘口5,吸风机3的右侧连通有通风管6,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固定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尘箱7,通风管6的右端贯穿至清尘箱7的内腔,清尘箱7内腔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过滤网8,清尘箱7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防尘过滤网8的右侧铺设有活性炭9,清尘箱7内腔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且位于活性炭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0,第一挡板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清尘箱7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2,第二挡板1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3,清尘箱7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4,出风口14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过滤网15,清尘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6,水箱16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泵17,第一压力泵17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18,出水管18的底部贯穿至水箱16的内腔,第一压力泵17的左侧连通有通管19,通管19远离第一压力泵17的一端贯穿清尘箱7并延伸至第一挡板10的右侧连通有雾化喷头20,雾化喷头20的数量为三个,雾化喷头20之间等间距分布,通过设置雾化喷头20的数量为三个,能够使水雾降解粉尘颗粒物的效果更好,清尘箱7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挡板10与第二挡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收水盒,清尘箱7的左侧开设有与通风管6相适配的第三通孔,水箱16顶部的左侧开设有与出水管18相适配的第四通孔,清尘箱7的顶部且位于水箱16的左侧和第一挡板10的顶部均开设有与通管19相适配的第五通孔,水箱16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泵21,第二压力泵21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贯穿至水箱16的内腔,第二压力泵21的右侧连通有导管,导管远离第二压力泵21的一端贯穿至第二挡板12的左侧,水箱16顶部的右侧开设有与进水管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清尘箱7的右侧和第二挡板12的底部均开设有与导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通过设置第二压力泵21、进水管、导管和收水盒,能够对静置后的干净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底座1、固定块2、吸风机3、进风管4、吸尘口5、通风管6、清尘箱7、第一防尘过滤网8、活性炭9、第一挡板10、第一通风口11、第二挡板12、第二通风口13、出风口14、第二防尘过滤网15、水箱16、第一压力泵17、出水管18、通管19和雾化喷头20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吸入清尘箱7内并进行彻底清除,从而使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清除而不得积聚,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有着良好的保护,提高了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的使用。

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整个装置移动到井盖生产需要除尘的位置,再启动第一压力泵17将水箱16中的水通过出水管18吸入到通管19中,吸入通管19中的水经由雾化喷头20呈水雾形态喷出,再启动吸风机3使生产车间带有粉尘颗粒物的空气从吸尘口5进入进风管4中,进入进风管4中的含有粉尘颗粒物的空气经由吸风机3和通风管6流入到清尘箱7中,流入清尘箱7中的带有粉尘颗粒物的空气经由第一防尘过滤网8过滤后继续向右流动,经过第一防尘过滤网8初步过滤的含有粉尘颗粒物的空气再经活性炭9吸附后,继续向右流动,流经第一通风口11流入到雾化喷头20下方,流入到雾化喷头20下方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被水雾打湿以致重力增加而沉降到收水盒中,而干净的空气继续向右移动流经第二通风口13和出风口14流入到车间,从而将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吸入清尘箱7内并进行彻底清除,使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物清除而不得积聚,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有着良好的保护,提高了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井盖生产用除尘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