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一种长石溶蚀增孔量的定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研究区地质概况 2)建立成岩阶段预测模型 (1)确定演化期次 根据目的层上覆地层发育情况划分目标层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演化阶段,目的层L上覆地层有i层,即从上到下依次标记为:L1、L2、L3……Li-1、Li,则目的层在地质历史时期演化阶段共有i个,按照时间演化,目的层L演化期次先后顺序依次计为Li、Li-1、Li- 2……L2、L1; (2)确定不同期次埋深 在步骤(1)的基础下,计算目的层L不同演化期次的埋深,其计算公式如下: Dep(Li)=H(L)-H(Li); Dep(Li-1)=H(L)-H(Li-1); Dep(Li-2)=H(L)-H(Li-2); …… Dep(L2)=H(L)-H2; Dep(L1)=H(L)-H1; 其中:H(L)为目的层L顶界面,H(Li)为上覆层Li顶界面,Dep(Li)为目的层Li阶段埋深; (3)确定不同期次地层温度 地质体在埋藏的过程中,温度的大小表示为与深度的线性函数关系,通过下述温度计算模型,计算目的层L在不同时期、不同深度、不同位置地层温度;温度计算模型公式: T=T0+c*(Dep(Ti)-H0) 其中,T0为常温带温度,c为常数,Dep(Ti)为目的层Ti阶段埋深,H0为恒温带埋深,为常数,T为目标层古地温; (4)确定不同期次地层成岩阶段DS 3)对研究区物质进行基础评价和成岩作用划分,区分出溶蚀作用区域以及该区域中长石受溶蚀作用的范围;将长石溶蚀作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 4)溶蚀作用分析, 对不同环境下影响长石溶蚀的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标准划分研究区成岩阶段,得到长石在不同的沉积水介质下的进行溶蚀作用的成岩阶段和古常温区间; 5)在4)的基础上,结合长石在溶蚀作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长石类型、pH值、温度三个方面建立模型公式, lgS=a(k1x3+k2x2+k3x+k4) 其中:S为长石溶蚀百分含量; x为pH值; a=[0.8,2]; k1=[-0.011,-0.0015]; k2=[0.1,0.4]; k3=[-4.05,-5]; k4=[2,10]; 鉴定长石的3个端员,分析得到不同长石的类型、利用上述公式计算不同类型长石在不同温度区间和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蚀百分含量,即溶蚀增孔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长石溶蚀增孔量的定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研究区地质概况包括区域地质背景、盆地类型、构造特征和相关地层的背景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长石溶蚀增孔量的定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第(4)小步中, 当T∈[20~65),DS为早成岩阶段早期,即为ⅠA; 当T∈[65~85),DS为早成岩阶段晚期,即为ⅠB; 当T∈[85~140),DS为中成岩阶段早期,即ⅡA; 当T∈[140~175),DS为中成岩阶段晚期,即为ⅡB; 当T∈[175~200),DS为晚成岩阶段,即为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长石溶蚀增孔量的定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当长石为钙长石时,通过下述公式计算钙长石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蚀百分含量 钙长石: lgS=a(-0.011x3+0.378x2-4.0227x+9.0339) 当长石为钠长石时,通过下述公式计算钠长石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蚀百分含量; lgS=a(-0.0015x3+0.1087x2-5189x+2.4025) 当长石为钾长石时,通过下述公式计算钾长石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蚀百分含量; 钾长石: lgS=a(-0.0077x3+0.2303x2-2.2363x+3.3076) 其中:S为长石溶蚀百分含量; x为pH值; 当T<85℃时,a=0.8;当85℃<T<140℃时,a=1; 当140℃<T<175℃时,a=2。
长石溶蚀增孔量的定量预测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