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通过事先预制的方式,对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进行制作,然后再沿基坑纵向方向逐段安装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其中,横向相邻的两端侧墙之间通过临时支架进行固定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之后向基坑内浇筑底板混凝土,使分段侧墙与底板形成整体;接着再制作预制支撑板,将预制支撑板沿基坑纵向方向逐段进行安装,最后浇筑夹层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临时支架。本发明降低了对运输、吊装和场地的要求,还减少了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环节,降低了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若干段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每段分段内侧墙或分段外侧墙均包括两块间隔且平行设置的预制墙板,两块预制墙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分段外侧墙中的一块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长于另一块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预制墙板的内部设置有网状钢筋,网状钢筋中的竖筋上下两端分别能够从预制墙板的顶端和底端伸出;
2)对基坑底部进行清理,然后在基坑底部绑扎底板钢筋;
3)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进行安装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分段外侧墙分别安装在底板钢筋横向两侧的基坑上,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底端置于基坑上且使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朝向基坑内侧,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和底部伸出的竖筋分别朝向基坑内侧延伸,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底部伸出的竖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于基坑底部上以对分段外侧墙进行支撑,其顶部伸出的竖筋高度不超过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分段内侧墙安装在横向两侧的分段外侧墙之间,分段内侧墙底部伸出的竖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于基坑底部上以对分段内侧墙进行支撑,其顶部伸出的竖筋高度不超过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分段内侧墙底端高度与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的底端高度一致,横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之间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临时支架以使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4)待步骤3)中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安装完成后,向基坑底部浇筑底板混凝土至分段内侧墙底端高度,振捣密实,待其凝固成型;
5)制作若干块预制支撑板,预制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网状钢筋,其中每块预制支撑板的一对边为分别能够搭接在横向相邻两面侧墙中相对一侧预制墙板顶端的搭接端,搭接端上设有能够使位于预制墙板顶端伸出的竖筋穿过的凹槽;
6)待步骤4)中底板混凝土凝固后,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进行安装预制支撑板,预制支撑板的两个搭接端分别搭接在横向相邻两面侧墙中相对一侧预制墙板的顶端,使预制墙板顶端伸出的钢筋从搭接端上的凹槽伸出;
7)待步骤6)中预制支撑板安装完成后,在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绑扎顶板钢筋,然后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向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内以及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浇筑混凝土至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端;
8)待步骤7)中夹层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临时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在其中一块预制墙板的一侧板面上排列分布有若干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预埋在预制墙板内,另一端抵接另一块预制墙板的板面上,另一端预制墙板上对应固定块的位置穿设有与固定块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栓以使其压紧固定在固定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沿基坑纵向方向间隔且凸起设置在两块预制墙板内侧面上的条形隔离肋,两块预制墙板上的条形隔离肋相对设置,条形隔离肋沿竖直方向延伸,两块预制墙板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互进行拉紧并使相对的条形隔离肋贴合,至少在每对条形隔离肋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对拉丝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沿基坑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钢筋桁架,连接钢筋桁架的两侧分别预埋在两块所述预制墙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沿基坑纵向方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的连接处沿竖向设置有搭接钢筋笼,搭接钢筋笼的两侧分别伸入到两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沿基坑纵向方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的连接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搭接钢筋,每组搭接钢筋包括两根L型钢筋,两根L型钢筋直角段均位于同一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两根L型钢筋一个端头分别预埋在该分段侧墙的两预制墙板中,两根L型钢筋的另一个端头同时进入相邻的另一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位于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底部还安装有一块沿基坑纵向方向延伸且竖直设置的止水板,止水板的上端位于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内,下端固定在底板钢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沿搭接端相邻的一对边相对的方向间隔设置有沿搭接端相对方向延伸的条形加强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个地下管廊,将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市政管线汇聚并集中铺设纳入其中,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投料口等设施,统一建设管理,省去管线自身独立的构筑物和土方开挖,可以有效集约化的利用空间资源。其优点为:一次开挖,集中施工,避免了同一路段重复开挖;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
目前常见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对底板和侧墙进行施工,等底板和侧墙混凝土凝固后,再在侧墙内侧的底板上搭设脚手架和铺设混凝土浇筑模板,最后对顶板进行浇筑,等顶板混凝土凝固后,再拆除模板和脚手架。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不仅延长了施工工期,还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一种就是将整个地下综合管廊分节进行制作,然后在继续拼接,但是这种方法预制的管廊节段较大,不方便运输,同时需要的施工长度也较大,对现场的其中设备要求也要高,施工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工方便,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的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若干段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每段分段内侧墙或分段外侧墙均包括两块间隔且平行设置的预制墙板,两块预制墙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分段外侧墙中的一块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长于另一块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预制墙板的内部设置有网状钢筋,网状钢筋中的竖筋上下两端分别能够从预制墙板的顶端和底端伸出;
2)对基坑底部进行清理,然后在基坑底部绑扎底板钢筋;
3)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进行安装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分段外侧墙分别安装在底板钢筋横向两侧的基坑上,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底端置于基坑上且使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朝向基坑内侧,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和底部伸出的竖筋分别朝向基坑内侧延伸,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底部伸出的竖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于基坑底部上以对分段外侧墙进行支撑,其顶部伸出的竖筋高度不超过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分段内侧墙安装在横向两侧的分段外侧墙之间,分段内侧墙底部伸出的竖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于基坑底部上以对分段内侧墙进行支撑,其顶部伸出的竖筋高度不超过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分段内侧墙底端高度与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的底端高度一致,横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之间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临时支架以使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4)待步骤3)中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安装完成后,向基坑底部浇筑底板混凝土至分段内侧墙底端高度,振捣密实,待其凝固成型;
5)制作若干块预制支撑板,预制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网状钢筋,其中每块预制支撑板的一对边为分别能够搭接在横向相邻两面侧墙中相对一侧预制墙板顶端的搭接端,搭接端上设有能够使位于预制墙板顶端伸出的竖筋穿过的凹槽;
6)待步骤4)中底板混凝土凝固后,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进行安装预制支撑板,预制支撑板的两个搭接端分别搭接在横向相邻两面侧墙中相对一侧预制墙板的顶端,使预制墙板顶端伸出的钢筋从搭接端上的凹槽伸出;
7)待步骤6)中预制支撑板安装完成后,在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绑扎顶板钢筋,然后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向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内以及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浇筑混凝土至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端;
8)待步骤7)中夹层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临时支架。
在本发明中,通过事先预制的方式,对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进行制作,然后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由于模块化的制作,不仅使成本得以降低,同时还使制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分段墙板在施工现场也方便堆放,其重量对应的起重设备的要求较低,降低了施工的难度;然后沿基坑纵向方向逐段安装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其中,横向相邻的两端侧墙之间通过临时支架进行固定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增加稳定性;之后向基坑内浇筑底板混凝土,使分段侧墙与底板形成整体;接着再制作预制支撑板,将预制支撑板沿基坑纵向方向逐段进行安装,预制支撑板在安装的时候,其搭接端分别搭接在分段侧墙中预制墙板的上端,这样就能够为其提供支撑力,相对于现有施工方法,就省去了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不仅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还降低了施工工人的工作强度。
作为优化,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在其中一块预制墙板的一侧板面上排列分布有若干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预埋在预制墙板内,另一端抵接另一块预制墙板的板面上,另一端预制墙板上对应固定块的位置穿设有与固定块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栓以使其压紧固定在固定块上。预制墙板在制作的时候,同时就将固定块的一端插入到预制墙板与网状钢筋进行连接,待混凝土凝固后,固定块就固定在预制墙板上,在通过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栓,将两块预制墙板压紧,完成制作,施工简单方便。
作为优化,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沿基坑纵向方向间隔且凸起设置在两块预制墙板内侧面上的条形隔离肋,两块预制墙板上的条形隔离肋相对设置,条形隔离肋沿竖直方向延伸,两块预制墙板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互进行拉紧并使相对的条形隔离肋贴合,至少在每对条形隔离肋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对拉丝杆。条形隔离肋可以与预制墙板一体成型,然后相互对接后用对拉丝杆拉紧固定,同样施工简单方便。
作为优化,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沿基坑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钢筋桁架,连接钢筋桁架的两侧分别预埋在两块所述预制墙板内。在其中一块预制墙板在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前,将连接钢筋桁架的一侧置于混凝土内,待其凝固,采取相同的方式使连接钢筋桁架的另一侧置于另一块预制墙板的混凝土内待其凝固,这样连接钢筋桁架的中部位于两块预制墙板外且起到连接作用,同样施工简单方便。
作为优化,在步骤3)中,沿基坑纵向方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的连接处沿竖向设置有搭接钢筋笼,搭接钢筋笼的两侧分别伸入到两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在分段侧墙安装前,将其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搭接钢筋笼的一侧插入到该分段侧墙的夹层内并加以固定,待该分段侧墙安装后,在安装纵向方向相邻的分段侧墙时,搭接钢筋笼伸出分段侧墙的一侧就插入到相邻的分段侧墙的夹层内,这样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作为优化,在步骤3)中,沿基坑纵向方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的连接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搭接钢筋,每组搭接钢筋包括两根L型钢筋,两根L型钢筋直角段均位于同一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两根L型钢筋一个端头分别预埋在该分段侧墙的两预制墙板中,两根L型钢筋的另一个端头同时进入相邻的另一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搭接钢筋在预制墙板的制作的时候事先将L型钢筋一个端头分别与网状钢筋连接在一起,这样浇筑混凝土后,就能够预埋在预制墙板中,在后期安装纵向相邻两段分段侧墙中,L型钢筋的另一个端头自然就插入了另一段分段侧墙中,使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作为优化,在步骤3)中,位于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底部还安装有一块沿基坑纵向方向延伸且竖直设置的止水板,止水板的上端位于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内,下端固定在底板钢筋上。止水板能够挡住通过间隙从外面渗进来的水进一步向管廊的内部渗透,提高了整体的防水效果。
作为优化,在步骤5)中,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沿搭接端相邻的一对边相对的方向间隔设置有沿搭接端相对方向延伸的条形加强肋。可以增加预制支撑板的抗剪和抗弯承载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采用事先预制分段侧墙进行组合的方式,降低了对运输、吊装和场地的要求,另外还减少了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环节,降低了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若干段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每段分段内侧墙或分段外侧墙均包括两块间隔且平行设置的预制墙板,两块预制墙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分段外侧墙中的一块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长于另一块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预制墙板的内部设置有网状钢筋,网状钢筋中的竖筋上下两端分别能够从预制墙板的顶端和底端伸出;
2)对基坑底部进行清理,然后在基坑底部绑扎底板钢筋;
3)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进行安装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分段外侧墙分别安装在底板钢筋横向两侧的基坑上,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底端置于基坑上且使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朝向基坑内侧,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和底部伸出的竖筋分别朝向基坑内侧延伸,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底部伸出的竖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于基坑底部上以对分段外侧墙进行支撑,其顶部伸出的竖筋高度不超过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分段内侧墙安装在横向两侧的分段外侧墙之间,分段内侧墙底部伸出的竖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于基坑底部上以对分段内侧墙进行支撑,其顶部伸出的竖筋高度不超过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部,分段内侧墙底端高度与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短一块预制墙板的底端高度一致,横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之间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临时支架以使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4)待步骤3)中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安装完成后,向基坑底部浇筑底板混凝土至分段内侧墙底端高度,振捣密实,待其凝固成型;
5)制作若干块预制支撑板,预制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网状钢筋,其中每块预制支撑板的一对边为分别能够搭接在横向相邻两面侧墙中相对一侧预制墙板顶端的搭接端,搭接端上设有能够使位于预制墙板顶端伸出的竖筋穿过的凹槽;
6)待步骤4)中底板混凝土凝固后,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进行安装预制支撑板,预制支撑板的两个搭接端分别搭接在横向相邻两面侧墙中相对一侧预制墙板的顶端,使预制墙板顶端伸出的钢筋从搭接端上的凹槽伸出;
7)待步骤6)中预制支撑板安装完成后,在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绑扎顶板钢筋,然后由基坑的一端沿纵向方向向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内以及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浇筑混凝土至分段外侧墙中长度较长一块预制墙板的顶端;
8)待步骤7)中夹层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拆除临时支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在其中一块预制墙板的一侧板面上排列分布有若干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预埋在预制墙板内,另一端抵接另一块预制墙板的板面上,另一端预制墙板上对应固定块的位置穿设有与固定块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栓以使其压紧固定在固定块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沿基坑纵向方向间隔且凸起设置在两块预制墙板内侧面上的条形隔离肋,两块预制墙板上的条形隔离肋相对设置,条形隔离肋沿竖直方向延伸,两块预制墙板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互进行拉紧并使相对的条形隔离肋贴合,至少在每对条形隔离肋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对拉丝杆。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连接件包括沿基坑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钢筋桁架,连接钢筋桁架的两侧分别预埋在两块所述预制墙板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沿基坑纵向方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的连接处沿竖向设置有搭接钢筋笼,搭接钢筋笼的两侧分别伸入到两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沿基坑纵向方向相邻的两段分段侧墙的连接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搭接钢筋,每组搭接钢筋包括两根L型钢筋,两根L型钢筋直角段均位于同一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两根L型钢筋一个端头分别预埋在该分段侧墙的两预制墙板中,两根L型钢筋的另一个端头同时进入相邻的另一段分段侧墙的夹层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位于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底部还安装有一块沿基坑纵向方向延伸且竖直设置的止水板,止水板的上端位于分段外侧墙的夹层内,下端固定在底板钢筋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步骤5)中,预制支撑板的顶面上沿搭接端相邻的一对边相对的方向间隔设置有沿搭接端相对方向延伸的条形加强肋。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沿基坑纵向安装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的时候,基坑横向中的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基坑纵向方向中的下一段。另外在基坑横向中分段内侧墙和分段外侧墙的安装顺序是由中间向两侧的方向进行安装,这样结构更稳固。另外预制支撑板在安装过程中,同样是基坑横向方向上的预制支撑板安装好后,再安装基坑纵向方向中的下一段,在基坑横向的安装顺序是由中间向两侧的方向进行安装,这样能够方便定位和及时纠偏。
另外预制支撑板内部的网状钢筋的横筋分别从预制支撑板的两个搭接端伸出,在顶板混凝土凝固后,横筋能够增加与顶板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