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

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

IPC分类号 : E21D23/00,E21D23/12

申请号
CN202020883849.9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5-22
  • 公开号: 212202097U
  • 公开日: 2020-12-22
  • 主分类号: E21D23/00
  • 专利权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专利摘要

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包括三组超前支架,第一与第二组超前支架之间、第二与第三组超前支架之间分别设有相配合的激光测距发射器和激光测距接收器,二者配合可实时测量前后相邻超前支架的间距;第二组超前支架的纵梁中部下表面设有中央数据处理器,前后相邻超前支架之间的间距数据经信号放大器以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给中央数据处理器,在三组超前支架均配置有无线信号发射器,在中央数据处理器旁侧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在三组超前支架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均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可实时获取超前支架前探梁与巷道侧帮的距离,该数据直接汇总至中央数据处理器;通过获取的数据可避免超前支架间及支架与侧帮间发生干涉和碰撞。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超前支架、第二超前支架、第三超前支架、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一信号放大器、第二信号放大器、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及中央数据处理器;所述第一超前支架、第二超前支架及第三超前支架由前至后顺序分布;所述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在第一超前支架的纵梁尾端下表面,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与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配合使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纵梁尾端下表面,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与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一超前支架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并排设置,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放大器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并排设置,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二信号放大器与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和中央数据处理器并排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纵梁中部下表面,无线信号接收器分别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及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进行无线连接,无线信号接收器与中央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效率,克服采掘比例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生产问题,超前支架群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是使连续掘进作业生产线得到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超前支护群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井下掘进端头的煤尘浓度很大,导致井下工作人员的视野会变得很差,仅凭借肉眼观察很难准确判断前后相邻两组超前支架的具体位置,因此很容易导致前后相邻两组超前支架发生干涉和碰撞,从而给巷道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前后相邻两组超前支架的具体位置,避免前后相邻两组超前支架发生干涉和碰撞,提高巷道生产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超前支架、第二超前支架、第三超前支架、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一信号放大器、第二信号放大器、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及中央数据处理器;所述第一超前支架、第二超前支架及第三超前支架由前至后顺序分布;所述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在第一超前支架的纵梁尾端下表面,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与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配合使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纵梁尾端下表面,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与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一超前支架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并排设置,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放大器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并排设置,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二信号放大器与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和中央数据处理器并排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的纵梁中部下表面,无线信号接收器分别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及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进行无线连接,无线信号接收器与中央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前后相邻两组超前支架的具体位置,避免前后相邻两组超前支架发生干涉和碰撞,提高巷道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超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超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超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超前支架,2—第二超前支架,3—第三超前支架,4—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5—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6—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7—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8—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9—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10—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11—第一信号放大器,12—第二信号放大器,13—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4—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5—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16—无线信号接收器,17—中央数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超前支架1、第二超前支架2、第三超前支架3、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4、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5、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6、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7、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8、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9、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10、第一信号放大器11、第二信号放大器12、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4、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15、无线信号接收器16及中央数据处理器17;所述第一超前支架1、第二超前支架2及第三超前支架3由前至后顺序分布;所述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4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2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6安装在第一超前支架1的纵梁尾端下表面,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4与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6配合使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5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3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7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2的纵梁尾端下表面,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5与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7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8安装在第一超前支架1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8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8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电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9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2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9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9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4电连接;所述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10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3的前探梁翻转驱动油缸的前端铰耳座侧部,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10的激光发射头朝向巷道侧帮,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10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15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11、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与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6并排设置,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6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放大器11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12、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4与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7并排设置,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7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二信号放大器12与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4电连接;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15安装在第三超前支架3的前探梁顶端下表面;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16和中央数据处理器17并排安装在第二超前支架2的纵梁中部下表面,无线信号接收器16分别于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及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15进行无线连接,无线信号接收器16与中央数据处理器17电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在超前支护群组的使用过程中,由第一激光测距发射器4发出的激光束射向第一激光测距接收器6,可获取第一超前支架1纵梁尾端与第二超前支架2前探梁顶端之间的间距,而该间距数据依次通过第一信号放大器11、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及无线信号接收器16传入中央数据处理器17,并最终由中央数据处理器17判断实测间距数据是否满足要求,从而避免第一超前支架1与第二超前支架2之间发生干涉和碰撞。同时,由第二激光测距发射器5发出的激光束射向第二激光测距接收器7,可获取第二超前支架2纵梁尾端与第三超前支架3前探梁顶端之间的间距,而该间距数据依次通过第二信号放大器12、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4及无线信号接收器16传入中央数据处理器17,并最终由中央数据处理器17判断实测间距数据是否满足要求,从而避免第一超前支架1与第二超前支架2之间发生干涉和碰撞。

另外,由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8直接测量第一超前支架1前探梁在移动过程与巷道侧帮之间的距离,测量到的距离数据依次通过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13及无线信号接收器16传入中央数据处理器17;同时,由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9直接测量第二超前支架2前探梁在移动过程与巷道侧帮之间的距离,测量到的距离数据依次通过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14及无线信号接收器16传入中央数据处理器17;同时,由第三激光位移传感器10直接测量第三超前支架3前探梁在移动过程与巷道侧帮之间的距离,测量到的距离数据依次通过第三无线信号发射器15及无线信号接收器16传入中央数据处理器17;最终由中央数据处理器17对三组距离数据进行汇总,并判断第一超前支架1、第二超前支架2及第三超前支架3在协同移动过程中是否发生左右偏离,从而避免因左右偏离导致的侧向碰撞。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一种超前支架群组协同控制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