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包括第一挡板部、第二挡板部、上侧导流板、下侧导流板;所述上侧导流板通过传动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部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所述第一挡板部装配,且所述上侧导流板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挡板部翻转一定角度;所述下侧导流板通过传动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二挡板部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所述第二挡板部装配,且所述下侧导流板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挡板部翻转一定角度;所述下侧导流板和第二挡板部为飞行器机身部的一部分;本发明将飞行器机身部部分作为第二挡板部和下侧导流板,然后其与动力组件上部安装的第一挡板部和上侧导流板形成配合,组成了结构紧凑的推力减小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挡板部(2);
第二挡板部(3);
所述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之间形成为飞行器动力组件安装空间;
该推力减小装置还包括:
上侧导流板(4);
下侧导流板(5);
所述上侧导流板(4)通过传动机构(6)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部(2)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所述第一挡板部(2)装配,且所述上侧导流板(4)通过所述传动机构(6)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挡板部(2)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下侧导流板(5)通过传动机构(6)相对于所述第二挡板部(3)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所述第二挡板部(3)装配,且所述下侧导流板(5)通过所述传动机构(6)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挡板部(3)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上侧导流板(4)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部(2)翻转地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801),所述下侧导流板(5)相对于所述第二挡板部(3)翻转地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802);
其中,所述下侧导流板(5)和第二挡板部(3)为飞行器机身部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之间通过多组安装板(7)装配多台飞行器动力组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均为水平结构,所述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通过所述传动机构(6)翻转为倾斜结构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801)和第二气流通道(802)同步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部(2)靠近所述上侧导流板(4)一端形成为第一挡板搭接部(201)、所述第二挡板部(3)靠近所述下侧导流板(5)一端形成为第二挡板搭接部(301);
所述上侧导流板(4)靠近第一挡板部(2)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挡板搭接部(201)配合的上侧导流板搭接部(401)、所述下侧导流板(5)靠近第二挡板部(3)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挡板搭接部(301)配合的下侧导流板搭接部(501);
所述上侧导流板(4)处于水平时,所述上侧导流板搭接部(401)与所述第一挡板搭接部(201)接触;
所述下侧导流板(5)处于水平时,所述下侧导流板搭接部(501)与所述第二挡板搭接部(301)接触;
所述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处于倾斜时,所述上侧导流板(4)远离第一挡板部(2)一端与所述下侧导流板(5)远离第二挡板部(3)一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处于倾斜时,所述上侧导流板搭接部(401)和第一挡板搭接部(201)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801),所述下侧导流板搭接部(501)和第二挡板搭接部(301)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气流通道(8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翼身融合(Blended Wing Body,BWB)与分布式动力系统耦合布局中的大流量小推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
背景技术
分布式推进飞行器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下一代飞行器布局方式之一,拥有节约能源等优点。由于要充分考虑翼身融合与分布式动力系统耦合布局的耦合特性,推进系统的设计变得更为困难,尤其是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中,飞行器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本发明针对分布式动力系统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动力系统面临的特性开展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机身翻板式”导流思路,探索适合于起飞和降落过程的、具有增稳增升特性的大流量小推力分布式动力系统。
由此看来,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飞行器的原有气动特性,同时减小飞行器的推力,做到减小飞行器降落过程中的着陆距离,该装置需要在维持原有流量的基础上改变推力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气流方向的方式调整推力大小。
目前常见的通过改变气流方向减小推力的发动机反推装置,均着眼于单台发动机,具有结构复杂、重量与载荷大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配多台发动机、减小加工难度、降低机构复杂程度的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包括:
第一挡板部;
第二挡板部;
所述第一挡板部和第二挡板部之间形成为飞行器动力组件安装空间;
该推力减小装置还包括:
上侧导流板;
下侧导流板;
所述上侧导流板通过传动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部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所述第一挡板部装配,且所述上侧导流板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挡板部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下侧导流板通过传动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二挡板部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所述第二挡板部装配,且所述下侧导流板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挡板部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上侧导流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部翻转地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下侧导流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挡板部翻转地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下侧导流板和第二挡板部为飞行器机身部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挡板部和第二挡板部之间通过多组安装板装配多台飞行器动力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部和第二挡板部均为水平结构,所述上侧导流板和下侧导流板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翻转为倾斜结构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同步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部靠近所述上侧导流板一端形成为第一挡板搭接部、所述第二挡板部靠近所述下侧导流板一端形成为第二挡板搭接部;
所述上侧导流板靠近第一挡板部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挡板搭接部配合的上侧导流板搭接部、所述下侧导流板靠近第二挡板部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挡板搭接部配合的下侧导流板搭接部;
所述上侧导流板处于水平时,所述上侧导流板搭接部与所述第一挡板搭接部接触;
所述下侧导流板处于水平时,所述下侧导流板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挡板搭接部接触;
所述上侧导流板和下侧导流板处于倾斜时,所述上侧导流板远离第一挡板部一端与所述下侧导流板远离第二挡板部一端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导流板和下侧导流板处于倾斜时,所述上侧导流板搭接部和第一挡板搭接部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下侧导流板搭接部和第二挡板搭接部之间形成为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飞行器机身部部分作为第二挡板部和下侧导流板,然后其与动力组件上部安装的第一挡板部和上侧导流板形成配合,组成了结构紧凑的推力减小装置;
2、本发明的上侧导流板和下侧导流板均受控于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或为驱动轴、或为其他结构等,具体可以根据飞行器具体需要做适当调整),其能够保证上下两侧的气流通道同时打开,均有很好的同时性,且装置结构大大简化;
3、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着眼于整个动力系统而非单台发动机,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控制具有更好的同步性并且简化了控制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的关闭状态的运动原理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的开启状态的运动原理模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飞行器动力组件;2、第一挡板部;3、第二挡板部;4、上侧导流板;5、下侧导流板;6、传动组件;7、安装板;
201、第一挡板搭接部;
301、第二挡板搭接部;
401、上侧导流板搭接部;
501、下侧导流板搭接部;
801、第一气流通道;802、第二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图4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包括:
第一挡板部2;
第二挡板部3;
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之间形成为飞行器动力组件安装空间;
该推力减小装置还包括:
上侧导流板4;
下侧导流板5;
上侧导流板4通过传动机构6相对于第一挡板部2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第一挡板部2装配,且上侧导流板4通过传动机构6能够相对第一挡板部2翻转一定角度;
下侧导流板5通过传动机构6相对于第二挡板部3地形成转动连接地与第二挡板部3装配,且下侧导流板5通过传动机构6能够相对第二挡板部3翻转一定角度;
上侧导流板4相对于第一挡板部2翻转地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801,下侧导流板5相对于第二挡板部3翻转地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802;
其中,下侧导流板5和第二挡板部3组成为飞行器机身部;
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之间通过多组安装板7装配多台飞行器动力组件1。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化、同步性较好的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其主要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其中,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之间为飞行器动力组件安装空间,同时,与上述的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配合的还有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为了简化结构,让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例的第二挡板部3和下侧导流板5均直接采用机身部,也就是设计一个不可调的部分,即上述的第二挡板部3,该第二挡板部3时刻保持水平,再设计一个可调的部分,即上述的下侧导流板5,该下侧导流板5和上侧导流板4均是可以翻转的结构;在飞行器正常飞行时,第一挡板部2和上侧导流板4保持平行(在一条直线),第二挡板部3和下侧导流板5保持平行,一旦遇到大流量气流时,该推力减小装置开启,通过上述的传动机构6驱动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翻转一定角度(该翻转角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飞行器设计要求适当调整),此时,一旦上下的导流板翻转,就会在上下两侧形成气流通道,使得气流由两个气流通道排出,以减小推力。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均为水平结构,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通过传动机构6翻转为倾斜结构时,第一气流通道801和第二气流通道802同步打开。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部2靠近上侧导流板4一端形成为第一挡板搭接部201、第二挡板部3靠近下侧导流板5一端形成为第二挡板搭接部301;
上侧导流板4靠近第一挡板部2一端形成为与第一挡板搭接部201配合的上侧导流板搭接部401、下侧导流板5靠近第二挡板部3一端形成为与第二挡板搭接部301配合的下侧导流板搭接部501;
上侧导流板4处于水平时,上侧导流板搭接部401与第一挡板搭接部201接触;
下侧导流板5处于水平时,下侧导流板搭接部501与第二挡板搭接部301接触;
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处于倾斜时,上侧导流板4远离第一挡板部2一端与下侧导流板5远离第二挡板部3一端接触。
其中,当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处于倾斜时,上侧导流板搭接部401和第一挡板搭接部201之间形成为第一气流通道801,下侧导流板搭接部501和第二挡板搭接部301之间形成为第二气流通道802。
本实施例公开的推力减小装置通过利用飞行器机体的导流板的打开和关闭来减小分布式动力系统的推力,实现分布式推进飞行器在降落时的快速减速,增加稳定性。
其中,本实施例中公开的传动机构6至少需要保证上述的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能够翻转,而驱动机构可以是与飞行器适配以实现上述驱动翻转。也就是可以理解为传动机构6至少具有能够带动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的转轴、以及其他传动部件。
另外,为了适配多台飞行器动力组件1,本实施例设计了多组安装板7,而安装板7的结构形式至少能够包括动力组件的安装,以及能够在第一挡板部2和第二挡板部3之间均布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飞行器机身部部分作为第二挡板部3和下侧导流板5,然后其与动力组件上部安装的第一挡板部2和上侧导流板4形成配合,组成了结构紧凑的推力减小装置;
本发明的上侧导流板4和下侧导流板5均受控于传动机构6(该传动机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或为驱动轴、或为其他结构等,具体可以根据飞行器具体需要做适当调整),其能够保证上下两侧的气流通道同时打开,均有很好的同时性,且装置结构大大简化;
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着眼于整个动力系统而非单台发动机,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控制具有更好的同步性并且简化了控制方式。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一种机身翻板式推力减小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