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两侧立柱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内腔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立柱靠近放置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槽。通过设置底板、立柱、放置板、活动槽、固定机构、固定槽、第一通孔、壳体、限位机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育苗架的高度不便于进行调节,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苗的生长高度不断的调节育苗架,在对育苗架调节的过程中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2),两侧立柱(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3),所述放置板(3)内腔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4),所述活动槽(4)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5),所述立柱(2)靠近放置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固定槽(6),所述活动槽(4)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所述放置板(3)底部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8),所述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9),所述壳体(8)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9)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拉杆(501),所述拉杆(501)的顶部穿过第一通孔(7)并延伸至放置板(3)的外侧,所述拉杆(501)靠近立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02),所述固定柱(50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503),所述固定柱(502)远离拉杆(501)的一侧贯穿放置板(3)并延伸至固定槽(6)的内腔,所述拉杆(501)远离固定柱(50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504),所述卡块(504)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9)配合使用的卡槽(5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限位块(901),所述限位块(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902),所述限位块(90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03),所述限位杆(903)远离限位块(901)的一侧穿过第二通孔(10)并延伸至壳体(8)的外侧,所述限位块(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904),所述限位柱(904)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8)和放置板(3)并延伸至活动槽(4)的内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3)靠近固定柱(502)和限位柱(904)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与固定柱(502)和限位柱(904)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12),所述壳体(8)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柱(904)配合使用的第五通孔(13),所述固定槽(6)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立柱(2)靠近放置板(3)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01)靠近第一通孔(7)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接触,所述拉簧(503)靠近拉杆(501)的一侧和远离拉杆(501)的一侧分别与拉杆(501)和活动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502)靠近固定槽(6)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6)的内壁接触,所述卡块(504)靠近活动槽(4)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4)的内壁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901)靠近壳体(8)内壁的一侧与壳体(8)的内壁接触,所述弹簧(902)的底部和壳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903)靠近第二通孔(10)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孔(10)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柱(904)靠近第四通孔(12)和第五通孔(13)内壁的一侧与第四通孔(12)和第五通孔(13)的内壁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育苗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育苗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
在对林业幼苗进行培育使需要使用到育苗架,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便于对育苗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苗的生长高度不断的调节育苗架,在对育苗架调节的过程中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具备对育苗架的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育苗架的高度不便于进行调节,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苗的生长高度不断的调节育苗架,在对育苗架调节的过程中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两侧立柱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内腔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立柱靠近放置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槽,所述活动槽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放置板底部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穿过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放置板的外侧,所述拉杆靠近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固定柱远离拉杆的一侧贯穿放置板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腔,所述拉杆远离固定柱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块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限位块的一侧穿过第二通孔并延伸至壳体的外侧,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和放置板并延伸至活动槽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靠近固定柱和限位柱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与固定柱和限位柱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柱配合使用的第五通孔,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立柱靠近放置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拉杆靠近第一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所述拉簧靠近拉杆的一侧和远离拉杆的一侧分别与拉杆和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靠近固定槽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卡块靠近活动槽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弹簧的底部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二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孔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柱靠近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的内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立柱、放置板、活动槽、固定机构、固定槽、第一通孔、壳体、限位机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育苗架的高度不便于进行调节,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苗的生长高度不断的调节育苗架,在对育苗架调节的过程中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对放置板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放置板进行固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对固定机构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进行使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能够对固定柱和限位柱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五通孔,能够方便限位柱进行移动。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杆,能够带动固定柱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柱和固定槽,能够对放置板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拉簧,能够对拉杆起到复位作用。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对限位柱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限位块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杆,能够对限位块的位置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柱和卡槽,能够对卡块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前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板;2、立柱;3、放置板;4、活动槽;5、固定机构;6、固定槽;7、第一通孔;8、壳体;9、限位机构;10、第二通孔;11、第三通孔;12、第四通孔;13、第五通孔;501、拉杆;502、固定柱;503、拉簧;504、卡块;505、卡槽;901、限位块;902、弹簧;903、限位杆;904、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2,两侧立柱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3,放置板3内腔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4,活动槽4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5,立柱2靠近放置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固定槽6,活动槽4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放置板3底部前侧和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8,壳体8的内腔设置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9,壳体8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9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0。
参考图2和图3,固定机构5包括拉杆501,拉杆501的顶部穿过第一通孔7并延伸至放置板3的外侧,拉杆501靠近立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02,固定柱50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503,固定柱502远离拉杆501的一侧贯穿放置板3并延伸至固定槽6的内腔,拉杆501远离固定柱50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504,卡块504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机构9配合使用的卡槽505。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5,能够对放置板3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放置板3进行固定。
参考图2和图4,限位机构9包括限位块901,限位块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902,限位块90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03,限位杆903远离限位块901的一侧穿过第二通孔10并延伸至壳体8的外侧,限位块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904,限位柱904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8和放置板3并延伸至活动槽4的内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9,能够对固定机构5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5进行使用。
参考图3和图4,放置板3靠近固定柱502和限位柱904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与固定柱502和限位柱904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12,壳体8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柱904配合使用的第五通孔13,固定槽6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立柱2靠近放置板3的一侧。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12,分别能够对固定柱502和限位柱904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五通孔13,能够方便限位柱904进行移动。
参考图2和图3,拉杆501靠近第一通孔7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接触,拉簧503靠近拉杆501的一侧和远离拉杆501的一侧分别与拉杆501和活动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柱502靠近固定槽6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6的内壁接触,卡块504靠近活动槽4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4的内壁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拉杆501,能够带动固定柱502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柱502和固定槽6,能够对放置板3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拉簧503,能够对拉杆501起到复位作用。
参考图2和图4,限位块901靠近壳体8内壁的一侧与壳体8的内壁接触,弹簧902的底部和壳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杆903靠近第二通孔10内壁的一侧与第二通孔10的内壁接触,限位柱904靠近第四通孔12和第五通孔13内壁的一侧与第四通孔12和第五通孔13的内壁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901,能够对限位柱904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弹簧902,能够对限位块901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杆903,能够对限位块901的位置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柱904和卡槽505,能够对卡块504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使用者拉动拉杆501,拉杆501带动固定柱502从固定槽6的内腔抽出的同时拉伸拉簧503,当拉杆501带动卡块504在活动槽4的内腔移动并推动限位柱904,限位柱904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限位块901在壳体8的内腔向下移动并挤压弹簧902,当卡槽505移动到限位柱904的顶部时,弹簧902挤压后释放的力带动限位块901在壳体8的内腔反向滑动并使限位柱904进入卡槽505的内腔,使用者将放置板3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拉动限位杆903,限位杆903带动限位块901在壳体8的内腔向下滑动并挤压弹簧902的同时,使限位柱904从卡槽505的内腔抽出后,拉簧503拉伸后收缩的力通过拉杆501带动固定柱502反向移动并进入固定槽6的内腔,松开限位杆903弹簧902挤压后释放的力带动限位块901在壳体8的内腔反向滑动并使限位柱904进入活动槽4的内腔,完成调节。
综上所述:该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底板1、立柱2、放置板3、活动槽4、固定机构5、固定槽6、第一通孔7、壳体8、限位机构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12和第五通孔13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育苗架的高度不便于进行调节,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苗的生长高度不断的调节育苗架,在对育苗架调节的过程中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林业育苗用育苗架的调节机构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