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

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

IPC分类号 : E04G23/02

申请号
CN202020362772.0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3-20
  • 公开号: CN212359201U
  • 公开日: 2021-01-15
  • 主分类号: E04G23/02
  • 专利权人: 潘丽丹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属于建筑结构梁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槽开设在第二固定架的上表面。该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通过滑块、拉杆、固定件、伸缩杆、第一弹簧、第三弹簧、横板和第二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此时固定件与固定槽相卡接,此时向上转动固定板,同时向上拉动横板,当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架搭接时,此时放下横板,此时完成对支撑梁的固定,本装置通过卡接的方式对支撑梁进行固定,无需专业的除钉装置进行拆卸,使拆卸本装置的方式十分简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2),所述第一放置槽(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17)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槽(17)开设在第二固定架(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架(5)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与第二固定架(5)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4),上侧所述橡胶垫(14)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15),上侧所述橡胶垫(14)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20);

所述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架(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6),上侧两个所述滑槽(6)内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0),右侧所述滑槽(6)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柱(7),所述滑槽(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固定柱(7)设置在第二通孔(11)内,所述滑块(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设置在右侧的第一通孔(10)内,所述滑块(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3),所述固定件(13)的右侧面与固定槽(16)内壁的右侧面相搭接,所述固定槽(16)开设在支撑梁(18)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梁(18)的上表面与上侧的橡胶垫(14)相搭接,右侧所述支撑梁(18)的左侧面与左侧支撑梁(18)的右侧面相搭接,所述第二固定架(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2),所述连接座(22)的上表面铰接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背面与第一固定架(1)的正面相搭接,所述固定板(23)的背面与第一固定架(1)的正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槽(29),两个所述第二卡槽(29)内壁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放置槽(24),前侧所述第三放置槽(24)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所述第三弹簧(25)的顶端与放置筒(26)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筒(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27),所述横板(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28),所述第二卡块(28)的下表面与后侧第三放置槽(24)内壁的下表面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端与第一放置槽(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17)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的左端与滑槽(6)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的右端与滑块(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两个第一卡块(19),右侧所述第一卡块(19)的下表面与第一卡槽(21)内壁的下表面相搭接,所述第一卡槽(21)开设在支撑梁(18)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卡块(19)设置在第四通孔(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20)的位置与第一卡槽(2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通孔(20)的尺寸与第一卡槽(21)的尺寸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3)形状与固定槽(16)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固定槽(16)位置与第三通孔(1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通孔(15)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0)的位置相对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结构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撑结构,现有结构梁连接方式需要大量的螺纹对结构梁与结构梁进行固定,当使用时间较长,或经过房屋漏水,会导致连接处生锈,导致连接处晃动,当装修工人对其更换时需要使用除钉的装置进行长时间更换加固,导致更换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解决了结构梁连接处生锈,导致连接处晃动,当装修工人对其更换时需要使用除钉的装置进行长时间更换加固,导致更换过程繁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置槽开设在第二固定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架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上侧所述橡胶垫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上侧所述橡胶垫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架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上侧两个所述滑槽内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右侧所述滑槽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柱,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柱设置在第二通孔内,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设置在右侧的第一通孔内,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右侧面与固定槽内壁的右侧面相搭接,所述固定槽开设在支撑梁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与上侧的橡胶垫相搭接,右侧所述支撑梁的左侧面与左侧支撑梁的右侧面相搭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背面与第一固定架的正面相搭接,所述固定板的背面与第一固定架的正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槽,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内壁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放置槽,前侧所述第三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与放置筒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下表面与后侧第三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滑槽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滑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两个第一卡块,右侧所述第一卡块的下表面与第一卡槽内壁的下表面相搭接,所述第一卡槽开设在支撑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卡块设置在第四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与第一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通孔的尺寸与第一卡槽的尺寸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件形状与固定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固定槽位置与第三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通过滑块、拉杆、固定件、伸缩杆、第一弹簧、第三弹簧、横板和第二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支撑梁进行固定时,此时拉动第二固定架向下移动,当第二固定架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此时拉动拉杆向靠近第一卡块的方向移动,此时将第一固定架放置在支撑梁的上表面,此时松开第二固定架,当第二固定架与支撑梁搭接时,此时松开拉杆,此时固定件与固定槽相卡接,此时向上转动固定板,同时向上拉动横板,当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架搭接时,此时放下横板,此时完成对支撑梁的固定,本装置通过卡接的方式对支撑梁进行固定,无需专业的除钉装置进行拆卸,使拆卸本装置的方式十分简便。

2、该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通过固定柱和第二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固定柱可以使滑块稳定的在滑槽内进行左右移动,防止滑块向下掉落出滑槽外,同时可以防止第二弹簧因受力过大产生弯折,同时第二弹簧可以稳定对滑块进行作用力,实现固定件与固定槽内壁进行紧密的搭接。

3、该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通过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支撑梁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进行稳定的固定,防止支撑梁相对于第一固定架左右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槽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架、2第一放置槽、3伸缩杆、4第一弹簧、5第二固定架、6滑槽、7固定柱、8第二弹簧、9滑块、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拉杆、13固定件、14橡胶垫、15第三通孔、16固定槽、17第二放置槽、18支撑梁、19第一卡块、20第四通孔、21第一卡槽、22连接座、23固定板、24第三放置槽、25第三弹簧、26放置筒、27横板、28第二卡块、29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两个第一卡块19,右侧第一卡块19的下表面与第一卡槽21内壁的下表面相搭接,第一卡槽21开设在支撑梁18的上表面,第一卡块19设置在第四通孔20内,通过设置第一卡块19与第一卡槽21,可以对支撑梁18与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5之间进行稳定的固定,防止支撑梁18相对于第一固定架1左右移动,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放置槽2,第一放置槽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顶端与第一放置槽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17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4和伸缩杆3,可以使伸缩杆3稳定的带动第二固定架5进行上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4对第二固定架5实施向上的作用力,使第一固定架1与第二固定架5进行紧密的搭接,同时伸缩杆3可以防止第一弹簧4受到挤压变形,伸缩杆3的底端与第二放置槽17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放置槽17开设在第二固定架5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架5的上表面相搭接,第一固定架1与第二固定架5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4,通过设置橡胶垫14,可以对支撑梁18与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5之间进行保护,同时防止渗透入的水分对支撑梁18连接处造成腐蚀损坏,同时可以实现支撑梁18与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5之间进行紧密的搭接,上侧橡胶垫14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15,上侧橡胶垫14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20,第四通孔20的位置与第一卡槽21的位置相对应,第四通孔20的尺寸与第一卡槽21的尺寸相适配。

第一固定架1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架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滑槽6,上侧两个滑槽6内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0,通过设置滑槽6和第一通孔10,可以使滑块9和拉杆12稳定的进行左右移动,右侧滑槽6内壁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柱7,固定柱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左端与滑槽6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的右端与滑块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柱7和第二弹簧8,固定柱7可以使滑块9稳定的在滑槽6内进行左右移动,防止滑块9向下掉落出滑槽6外,同时可以防止第二弹簧8因受力过大产生弯折,同时第二弹簧8可以稳定对滑块9进行作用力,实现固定件13与固定槽16内壁进行紧密的搭接,滑槽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1,固定柱7设置在第二通孔11内,滑块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12,通过设置拉杆12,可以通过拉动拉杆12带动滑块9与固定件13进行左右移动,拉杆12设置在右侧的第一通孔10内,滑块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3,固定件13形状与固定槽16的形状相适配,固定槽16位置与第三通孔15的位置相对应,第三通孔15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0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固定件13与固定槽16,因固定件13形状与固定槽16的形状相适配,可以实现固定件13与固定槽16进行全面的搭接,同时可以对支撑梁18与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5之间进行固定,固定件13的右侧面与固定槽16内壁的右侧面相搭接,固定槽16开设在支撑梁18的上表面。

支撑梁18的上表面与上侧的橡胶垫14相搭接,右侧支撑梁18的左侧面与左侧支撑梁18的右侧面相搭接,第二固定架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2,通过设置连接座22,可以使固定板23稳定的围绕连接座22进行上下转动,连接座22的上表面铰接有固定板23,通过设置固定板23、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5,可以对支撑梁18连接处进行全面的保护,固定板23的背面与第一固定架1的正面相搭接,固定板23的背面与第一固定架1的正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槽29,两个第二卡槽29内壁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放置槽24,前侧第三放置槽24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通过设置第三弹簧25和放置筒26,可以带动横板27和第二卡块28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同时放置筒26可以对第三弹簧25进行收纳保护,防止第三弹簧25受到挤压变形,同时第三弹簧25对横板27实施向下的作用力,可以使第二卡块28与后侧第三放置槽24进行紧密的搭接,第三弹簧25的顶端与放置筒26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放置筒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27,横板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28,通过设置第二卡块28和第三放置槽24,可以对固定板23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板23向下转动,使固定板23与第一固定架1进行紧密的搭接,第二卡块28的下表面与后侧第三放置槽24内壁的下表面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当需要对支撑梁18进行固定时,此时拉动第二固定架5向下移动,当第二固定架5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此时拉动拉杆12,使滑块9带动固定件13向靠近第一卡块19的方向移动,此时将第一固定架1放置在两个支撑梁18的上表面,同时上侧固定件13进入固定槽16内,同时下侧第一卡块19卡入第一卡槽21内;

S2、此时松开第二固定架5,使第一弹簧4带动第二固定架5向上移动,当第二固定架5与两个支撑梁18搭接时,同时下侧固定件13进入固定槽16内,同时下侧第一卡块19卡入第一卡槽21内,此时松开拉杆12,使第二弹簧8带动固定件13向远离第一卡块19的方向移动,此时固定件13与固定槽16相卡接;

S3、此时向上转动固定板23,同时向上拉动横板27,当固定板23与第一固定架1搭接时,此时松开横板27,使第三弹簧25带动横板27向下移动,此时完成本装置对支撑梁18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