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内部通风管道、通风窄道、传动内齿轮、外部挂钩、传动齿轮、装置外管道、遮蔽挡板、固定支架、自动伸缩杆、活动弹簧和转动轴承,内部通风管道顶部表面四周嵌套设置有通风窄道,内部通风管道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内齿轮,传动内齿轮外侧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外部挂钩,传动内齿轮内侧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内齿轮外侧表面配套设置有装置外管道。当遮蔽挡板完全展开时,遮蔽挡板与装置外管道的夹角为0‑120°,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遮蔽在遮蔽挡板外部的遮挡物推开或是弹开,在进阶的使用中马达可连接于备用的蓄电池,从而防止断电时装置无法打开的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包括内部通风管道(1)、通风窄道(101)、传动内齿轮(2)、外部挂钩(201)、传动齿轮(3)、装置外管道(4)、遮蔽挡板(5)、固定支架(501)、自动伸缩杆(502)、活动弹簧(5021)和转动轴承(50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风管道(1)顶部表面四周嵌套设置有通风窄道(101),所述内部通风管道(1)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内齿轮(2),所述传动内齿轮(2)外侧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外部挂钩(201),所述传动内齿轮(2)内侧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3),所述传动内齿轮(2)外侧表面配套设置有装置外管道(4),且内部通风管道(1)、传动内齿轮(2)、装置外管道(4)之间呈套接设置,所述装置外管道(4)外侧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遮蔽挡板(5),所述遮蔽挡板(5)底部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501),所述遮蔽挡板(5)通过固定支架(501)活动连接有自动伸缩杆(502),且自动伸缩杆(502)顶部末端活动连接在装置外管道(4)中,所述自动伸缩杆(502)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弹簧(5021),所述自动伸缩杆(502)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503),且转动轴承(503)位于外部挂钩(201)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窄道(101)分布有若干个,且通风窄道(101)呈发散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挡板(5)的转动角度为0-120°,且遮蔽挡板(5)与通风窄道(101)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挂钩(201)呈“L”状,且外部挂钩(201)与转动轴承(503)呈卡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管道(4)表面设置有开槽,且开槽与通风窄道(101)呈贯通设置,且开槽与遮蔽挡板(5)呈卡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3)底部设置有马达,且传动齿轮(3)与传动内齿轮(2)呈啮合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末端防堵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灾(huǒzāi)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灾时人们需要安全、尽快的逃生。火灾产生的明火有时并不导致逃生者死完的直接原因,而火灾产生的烟雾对逃生者的影响远大于明火,而保证消防通风管道的畅通是很重要的,而通风管道的末端在未使用时容易被堵塞或是被异物遮挡,从而导致使用时通风效果不佳,无法快速高效的将浓烟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包括内部通风管道、通风窄道、传动内齿轮、外部挂钩、传动齿轮、装置外管道、遮蔽挡板、固定支架、自动伸缩杆、活动弹簧和转动轴承,所述内部通风管道顶部表面四周嵌套设置有通风窄道,所述内部通风管道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内齿轮,所述传动内齿轮外侧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外部挂钩,所述传动内齿轮内侧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内齿轮外侧表面配套设置有装置外管道,且内部通风管道、传动内齿轮、装置外管道之间呈套接设置,所述装置外管道外侧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遮蔽挡板,所述遮蔽挡板底部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遮蔽挡板通过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有自动伸缩杆,且自动伸缩杆顶部末端活动连接在装置外管道中,所述自动伸缩杆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弹簧,所述自动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且转动轴承位于外部挂钩内侧。
优选的,所述通风窄道分布有若干个,且通风窄道呈发散式。
优选的,所述遮蔽挡板的转动角度为0-120°,且遮蔽挡板与通风窄道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外部挂钩呈“L”状,且外部挂钩与转动轴承呈卡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装置外管道表面设置有开槽,且开槽与通风窄道呈贯通设置,且开槽与遮蔽挡板呈卡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底部设置有马达,且传动齿轮与传动内齿轮呈啮合设置。
有益效果:
1、该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设置有通风窄道,通风窄道分布有若干个,且通风窄道呈发散式,安装时将装置内部通风管道设置在通风管道的末端,在未使用时遮蔽挡板遮蔽开槽,并同时将通风窄道遮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粉尘或是异物不会堆积在通风窄道内,从而避免装置在使用时粉尘或是异物影响通风,由于外部挂钩呈“L”状,且外部挂钩与转动轴承呈卡接设置,而在使用时马达工作带动传动齿轮,而传动齿轮转动后与传动内齿轮啮合,使得传动内齿轮沿逆时针转动,而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呈“L”状的外部挂钩会和转动轴承脱离,脱离后活动弹簧不受限制后释放弹性势能将自动伸缩杆伸展开,并同时将遮蔽挡板沿着开槽向外侧张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开开槽以及通风窄道的同时,将装置外管道外侧的假设阻挡物推开,从而进一步的保证通风的流畅性。
2、其次,该方案还设置有遮蔽挡板,遮蔽挡板的转动角度为 0-120°,且遮蔽挡板与通风窄道相对应,当遮蔽挡板完全展开时,遮蔽挡板与装置外管道的夹角为0-120°,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遮蔽在遮蔽挡板外部的遮挡物推开或是弹开,在进阶的使用中马达可连接于备用的蓄电池,从而防止断电时装置无法打开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挂钩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窄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挡板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挡板侧面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中:1-内部通风管道,101-通风窄道,2-传动内齿轮,201- 外部挂钩,3-传动齿轮,4-装置外管道,5-遮蔽挡板,501-固定支架, 502-自动伸缩杆,5021-活动弹簧,503-转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包括内部通风管道1、通风窄道101、传动内齿轮2、外部挂钩201、传动齿轮3、装置外管道4、遮蔽挡板5、固定支架501、自动伸缩杆502、活动弹簧5021和转动轴承503,内部通风管道1顶部表面四周嵌套设置有通风窄道101,内部通风管道1外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内齿轮2,传动内齿轮2外侧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外部挂钩201,传动内齿轮2内侧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 3,传动内齿轮2外侧表面配套设置有装置外管道4,且内部通风管道1、传动内齿轮2、装置外管道4之间呈套接设置,装置外管道4 外侧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遮蔽挡板5,遮蔽挡板5底部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501,遮蔽挡板5通过固定支架501活动连接有自动伸缩杆502,且自动伸缩杆502顶部末端活动连接在装置外管道4中,自动伸缩杆502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弹簧5021,自动伸缩杆502 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503,且转动轴承503位于外部挂钩201内侧。
本实施例中,外部挂钩201呈“L”状,且外部挂钩201与转动轴承503呈卡接设置,由于外部挂钩201呈“L”状,且外部挂钩201 与转动轴承503呈卡接设置,而在使用时马达工作带动传动齿轮3,而传动齿轮3转动后与传动内齿轮2啮合,使得传动内齿轮2沿逆时针转动,而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呈“L”状的外部挂钩201会和转动轴承503脱离,脱离后活动弹簧5021不受限制后释放弹性势能将自动伸缩杆502伸展开,并同时将遮蔽挡板5沿着开槽向外侧张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开开槽以及通风窄道101的同时,将装置外管道4 外侧的假设阻挡物推开,从而进一步的保证通风的流畅性。
本实施例中,装置外管道4表面设置有开槽,且开槽与通风窄道 101呈贯通设置,且开槽与遮蔽挡板5呈卡接设置。
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3底部设置有马达,且传动齿轮3与传动内齿轮2呈啮合设置。
本实施例中,马达与外接遥控设备呈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风窄道101分布有若干个,且通风窄道101呈发散式,安装时将装置内部通风管道1设置在通风管道的末端,在未使用时遮蔽挡板5遮蔽开槽,并同时将通风窄道101遮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粉尘或是异物不会堆积在通风窄道101内,从而避免装置在使用时粉尘或是异物影响通风。
本实施例中,遮蔽挡板5的转动角度为0-120°,且遮蔽挡板5 与通风窄道101相对应,当遮蔽挡板5完全展开时,遮蔽挡板5与装置外管道4的夹角为0-120°,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遮蔽在遮蔽挡板 5外部的遮挡物推开或是弹开,在进阶的使用中马达可连接于备用的蓄电池,从而防止断电时装置无法打开的现象。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时,首先,安装时将装置内部通风管道1设置在通风管道的末端,在未使用时遮蔽挡板5遮蔽开槽,并同时将通风窄道101遮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粉尘或是异物不会堆积在通风窄道101内,从而避免装置在使用时粉尘或是异物影响通风,在使用时马达工作带动传动齿轮3,而传动齿轮3转动后与传动内齿轮2啮合,使得传动内齿轮2沿逆时针转动,而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呈“L”状的外部挂钩201会和转动轴承503脱离,转动轴承503的设置是为了使得外部挂钩201与转动轴承503脱离时更加的流畅,脱离后活动弹簧5021不受限制后释放弹性势能将自动伸缩杆502伸展开,并同时将遮蔽挡板5沿着开槽向外侧张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开开槽以及通风窄道101的同时,将装置外管道4外侧的假设阻挡物推开。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一种大型通风消防管道的末端防堵塞结构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