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

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

IPC分类号 : C02F3/02

申请号
CN202020652882.0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4-26
  • 公开号: CN212476251U
  • 公开日: 2021-02-05
  • 主分类号: C02F3/02
  • 专利权人: 姜宗林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包括底座、出气口和清理口,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上下两端外壁均安装多个搅拌叶,且搅拌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出气口安装在外壳的一侧外部,且出气口通过第三固定螺栓与外壳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进气口,且进气口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端盖,且端盖通过第一旋转螺栓与进气口相连接。通过设置卡箍,当该装置进气口需要接导气管进行排气时,可以将卡箍卡住导气管并进行固定,避免排气过程中导气管脱落,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包括底座(1)、出气口(8)和清理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3),所述第一旋转杆(3)上下两端外壁均安装多个搅拌叶(4),且搅拌叶(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与第一旋转杆(3)相连接,所述搅拌叶(4)的后内部装有过滤网(6),且过滤网(6)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与搅拌叶(4)相连接,所述出气口(8)安装在外壳(2)的一侧外部,且出气口(8)通过第三固定螺栓(9)与外壳(2)相连接,所述外壳(2)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进气口(10),且进气口(10)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端盖(11),且端盖(11)通过第一旋转螺栓(12)与进气口(10)相连接,所述进气口(10)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3),且第二旋转杆(13)通过第一螺纹轴(14)与进气口(10)相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13)的一侧设置有卡箍(15),且卡箍(15)通过第二螺纹轴(16)与第二旋转杆(13)相连接,同时卡箍(15)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四固定螺栓(17),所述卡箍(15)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罩(18),且电机罩(18)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9),同时驱动电机(19)与第一旋转杆(3)相连接,所述清理口(20)安装在外壳(2)的后方外壁,且清理口(20)通过第二旋转螺栓(21)与外壳(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4)与第一固定螺栓(5)螺纹连接,且搅拌叶(4)在第一旋转杆(3)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6)与第二固定螺栓(7)螺纹连接,且过滤网(6)以第一旋转杆(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8)与第三固定螺栓(9)螺纹连接,且第三固定螺栓(9)以出气口(8)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1)通过第一旋转螺栓(12)与进气口(10)构成旋转结构,且端盖(11)的直径与进气口(10)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15)通过第一螺纹轴(14)与第二旋转杆(13)构成旋转结构,且卡箍(15)为圆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口(20)通过第二旋转螺栓(21)与外壳(2)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旋转螺栓(21)以清理口(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处理是指利用生物亦即细菌、霉菌或原生动物的代谢作用处理污水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性和厌氧性处理两种,好氧处理是在污水中含有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性微生物使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氨及水等,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滴滤池法、曝气法以及灌溉田法等进行处理。

现有的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不具备卡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该装置从进气口进入气体时无法进行固定,导致导气管在进气口脱落,使气体排到该装置外部,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包括底座、出气口和清理口,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上下两端外壁均安装多个搅拌叶,且搅拌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且过滤网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搅拌叶相连接,所述出气口安装在外壳的一侧外部,且出气口通过第三固定螺栓与外壳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进气口,且进气口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端盖,且端盖通过第一旋转螺栓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进气口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第二旋转杆,且第二旋转杆通过第一螺纹轴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一侧设置有卡箍,且卡箍通过第二螺纹轴与第二旋转杆相连接,同时卡箍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四固定螺栓,所述卡箍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罩,且电机罩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同时驱动电机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所述清理口安装在外壳的后方外壁,且清理口通过第二旋转螺栓与外壳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叶与第一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且搅拌叶在第一旋转杆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式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网与第二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且过滤网以第一旋转杆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气口与第三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且第三固定螺栓以出气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端盖通过第一旋转螺栓与进气口构成旋转结构,且端盖的直径与进气口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箍通过第一螺纹轴与第二旋转杆构成旋转结构,且卡箍为圆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清理口通过第二旋转螺栓与外壳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旋转螺栓以清理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通过设置第三固定螺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该装置内部需要进行清洗和通风时,可以通过从出气口与外壳内部拧出第三固定螺栓,对出气口进行拆卸,将可以对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后通风,避免该装置长期使用内部堆积灰尘细菌,导致影响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

2.该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通过设置卡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该装置进气口需要接导气管进行排气时,可以将卡箍卡住导气管并进行固定,避免排气过程中导气管脱落,导致使气体排到外部,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3.该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通过设置清理口,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长期使用后,外壳内部的过滤网与搅拌叶需要清洗时,可以打开清理口,将过滤网与搅拌叶进行拆卸取出清洗,避免清洗过程复杂,导致增加工作量,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箍与端盖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壳;3、第一旋转杆;4、搅拌叶;5、第一固定螺栓;6、过滤网;7、第二固定螺栓;8、出气口;9、第三固定螺栓;10、进气口;11、端盖;12、第一旋转螺栓;13、第二旋转杆;14、第一螺纹轴;15、卡箍;16、第二螺纹轴;17、第四固定螺栓;18、电机罩;19、驱动电机;20、清理口;21、第二旋转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包括底座1、出气口8和清理口20,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外壳2,且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3,第一旋转杆3上下两端外壁均安装多个搅拌叶4,且搅拌叶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与第一旋转杆3相连接,搅拌叶4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6,且过滤网6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与搅拌叶4相连接,出气口8安装在外壳2的一侧外部,且出气口8通过第三固定螺栓9与外壳2相连接,外壳2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进气口10,且进气口10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端盖11,且端盖11通过第一旋转螺栓12与进气口10相连接,进气口10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第二旋转杆13,且第二旋转杆13通过第一螺纹轴14与进气口10相连接,第二旋转杆13的一侧设置有卡箍15,且卡箍15通过第二螺纹轴16与第二旋转杆13相连接,同时卡箍15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四固定螺栓17,卡箍15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罩18,且电机罩18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9,同时驱动电机19与第一旋转杆3相连接,清理口20安装在外壳2的后方外壁,且清理口20通过第二旋转螺栓21与外壳2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搅拌叶4与第一固定螺栓5螺纹连接,且搅拌叶4在第一旋转杆3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式分布,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螺栓5,当搅拌叶4长期使用后,需要清洗时,可以从搅拌叶4与第一旋转杆3内部拧出第一固定螺栓5,对搅拌叶4进行拆卸清洗,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过滤网6与第二固定螺栓7螺纹连接,且过滤网6以第一旋转杆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过滤网6的设置,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该装置运行,内部进行搅拌时,过滤网6跟着搅拌叶4搅拌吸附该装置内部的杂质,避免内部有杂质影响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出气口8与第三固定螺栓9螺纹连接,且第三固定螺栓9以出气口8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第三固定螺栓9,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该装置内部需要进行清洗和通风时,可以通过从出气口8与外壳2内部拧出第三固定螺栓9,对出气口8进行拆卸,将可以对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后通风,避免该装置长期使用内部堆积灰尘细菌,导致影响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端盖11通过第一旋转螺栓12与进气口10构成旋转结构,且端盖11的直径与进气口10的直径相同,通过设置端盖11,当导气管从进气口10导气工作完成后,盖上端盖11,避免气体从进气口10漏出,影响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卡箍15通过第一螺纹轴14与第二旋转杆13构成旋转结构,且卡箍15为圆环形结构,通过设置卡箍15,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该装置进气口10需要接导气管进行排气时,可以将卡箍15卡住导气管并进行固定,避免排气过程中导气管脱落,导致使气体排到外部,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清理口20通过第二旋转螺栓21与外壳2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旋转螺栓21以清理口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清理口20,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当长期使用后,外壳2内部的过滤网6与搅拌叶4需要清洗时,可以打开清理口20,将过滤网6与搅拌叶4进行拆卸取出清洗,避免清洗过程复杂,导致增加工作量,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该装置进行工作时,首先将进气口10的端盖11打开,此时第一旋转螺栓12带动端盖11旋转打开,再将导气管插入进气口10内部,然后拉动卡箍15,此时第二螺纹轴16旋转带动第二旋转杆13与卡箍15,将卡箍15移动到合适位置,使导气管卡在卡箍15内侧,再将卡箍15上下两端安装的第四固定螺栓17拧入卡箍15另一侧上下两侧开设的螺纹孔内部,进行固定,避免导气管使用中脱落,当导气工作完成后,关闭端盖11,避免气体漏出,且第一旋转螺栓12与进气口10紧密贴合,此时便可以开动驱动电机19,带动第一旋转杆3与搅拌叶4在内部搅拌进行工作,当工作完成后,该装置内部的搅拌叶4与过滤网6需要进行清洗时,先将清理口20打开,此时第二旋转螺栓21带动清理口20旋转打开,从清理口20可将内部的搅拌叶4与过滤网6拆卸,先将第而第二固定螺栓7拧出搅拌叶4与过滤网6内部,使过滤网6脱离搅拌叶4完成拆卸,再将第一固定螺栓5拧出搅拌叶4与第一旋转杆3内部,使搅拌叶4脱离第一旋转杆3完成拆卸,然后从清理口20取出进行清洗,避免大规模拆除清洗增加工作量,然后当该装置内部长期使用积攒大量霉菌与灰尘需要清洗时,先将第三固定螺栓9拧出出气口8与外壳2内部,进行对出气口8拆卸,此时外壳2一侧没有遮挡板,便可对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放置进行通风去除霉菌,避免内部大量灰尘与霉菌影响正常工作,当清洗通风完毕后,将搅拌叶4和过滤网6从清理口20安装回内部,再将出气口8安装回内部,其中,驱动电机19型号为:YE2-132S-4,这样就完成了该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的全部过程,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电性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进气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