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

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

IPC分类号 : B62K13/06

申请号
CN202010348203.5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4-28
  • 公开号: CN111559453B
  • 公开日: 2020-08-21
  • 主分类号: B62K13/06
  • 专利权人: 安徽工程大学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包括一对车体单元以及用于连接一对车体单元的连接单元,所述车体单元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尾端底部的后轮、设置在车体两侧边缘处的一对L型卡条、设置在车头处的固定座以及倾斜设置在固定座内侧的控制机构。本发明可通过一对L型卡块可将一对车体单元拼接成一个四轮车体,将L型卡块拆卸后可为两个单独的车体单元,可以在两轮与四轮车间转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将两个车体单元组合变为四轮车体时,将固定杆的两端套筒分别套设在一对车体的螺杆外侧,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然后解除右侧的方向盘与固定柱轴向联动,使得右侧方向盘失去对前轮的控制,即可通过左侧的方向盘对两个前轮进行转向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车体单元以及用于连接一对车体单元的连接单元,所述车体单元包括车体(4)、设置在车体(4)尾端底部的后轮(1)、设置在车体(4)两侧边缘处的一对L型卡条(2)、设置在车头处的固定座(5)以及倾斜设置在固定座(5)内侧的控制机构(7);

所述控制机构(7)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座(5)内侧的转向部件以及设置在转向部件底端的支撑部件,所述转向部件包括旋转柱(11)、固定柱(10)、驱动杆、圆柱块二(26)、凸台(15)、圆柱块一(17)、方型按压块(20)、卡块(18)、复位弹簧二(19)、L型杆(21)、滑动柱(16)、滑动块(31)和铰接杆(28),所述旋转柱(11)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座(5)内侧,所述旋转柱(11)的顶端设置有圆柱槽三(14),旋转柱(11)的底端设置有圆柱槽二(112),且旋转柱(11)与凸台(15)之间的旋转柱(11)内侧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圆柱通槽(111),所述圆柱通槽(111)底端的旋转柱(11)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二(113),所述旋转柱(1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所述固定柱(10)的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圆柱槽一(102),所述圆柱槽一(102)底部的固定柱(10)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一(101),所述弧形凹槽一(101)外侧的固定柱(10)内部设置有环形凹槽(103),且环形凹槽(103)与圆柱槽一(102)半径相等,所述弧形凹槽一(101)底部的固定柱(10)内部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槽三(1011),所述弧形凹槽一(101)下方的固定柱(10)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插槽(104),且插槽(104)与弧形凹槽一(101)连通,所述驱动杆滑动设置在旋转柱(11)与固定柱(10)内部,所述驱动杆包括位于圆柱槽三(14)与圆柱通槽(111)内部的滑动部一(33)、连接在滑动部一(33)底部且位于圆柱槽一(102)内部的圆球部(34)以及连接在圆球部(34)底部且位于插槽(104)内部的滑动部二(37),所述滑动部一(33)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槽二(30),所述滑动槽二(30)外侧的滑动部一(33)顶部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卡槽二(29),所述圆球部(3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环形定位块(32),所述环形定位块(32)下方的圆球部(34)外侧均匀设置有卡条(35),所述旋转柱(11)的顶部通过轴承设置有圆柱块二(26),所述圆柱块二(26)的底端设置有圆柱槽四(261),所述圆柱槽四(261)内侧通过轴承与旋转柱(11)顶端外侧连接,所述圆柱槽四(261)顶部的圆柱块二(26)内部贯穿设置有凸台型通槽(262),所述凸台型通槽(262)的内部设置有凸台(15),所述凸台(15)的顶端焊接有圆柱块一(17),所述圆柱块一(1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方型槽(24),所述方型槽(24)底端两侧的圆柱块一(17)内部设置有卡槽一(25),所述方型槽(2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方型按压块(20),且方型按压块(20)的两侧皆设置有滑动槽一(23),所述滑动槽一(2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卡块(18),所述卡块(18)的一端与滑动槽一(23)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二(19),所述方型按压块(20)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活动槽(22),所述活动槽(2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一对L型杆(21),且L型杆(21)末端延伸至对应滑动槽一(23)内部并与卡块(18)固定连接,所述方型按压块(20)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垂直设置有滑动柱(16),且滑动柱(16)远离方型按压块(20)的一端贯穿于凸台(15)并延伸至滑动槽二(30)内部的滑动块(31),所述滑动块(31)上方的滑动柱(16)外侧均匀铰接有四个铰接杆(28),且铰接杆(28)穿过对应卡槽二(29)延伸至圆柱槽三(14)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三角支架(9)、前轮(8)、固定块(27)以及螺杆(13),所述三角支架(9)的顶部与固定柱(10)底端焊接,所述三角支架(9)的内侧设置有前轮(8),所述三角支架(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7),所述固定块(27)的顶端垂直设置有螺杆(13);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L型卡块(3)、固定杆(38)和套筒(39),所述L型卡块(3)卡设在相邻车体(4)的L型卡条(2)外侧,所述固定杆(38)的两端皆设置有套筒(39),两个所述滑动部一(33)分别套设在相邻车体(4)的螺杆(13)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二(29)位置处至铰接杆(28)靠近滑动柱(16)一端的长度大于卡槽二(29)位置处至铰接杆(28)远离滑动柱(16)一端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03)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一(36),且复位弹簧一(36)的顶端与固定杆(3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9)上方的螺杆(13)外侧设置有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4)的车头处设置有透明挡风板(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块一(17)外侧卡设有方向盘(12),且方向盘(12)与圆柱块一(17)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卡块(3)的底部设置有U型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7)两侧的车体(4)车头处开设有供固定杆穿过的转向槽(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四轮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人都面临车位难寻的困扰,因为车位问题被贴罚单的情况随处可见。每天,总有那么几个时间段,你不想开车出去,那就是上下班道路堵车高峰期,如果你有这么一辆四轮车,可以在两轮与四轮车间转换,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这种改造车,与汽车先比,它采用电为动力,清洁无污染,自身不仅轻巧,还能解决停车难的现状。与普通电动车相比,它增加了储货位,在组装下,车体更稳定,储货位的储存能力也会增加。组装车,也有其独特的趣味,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也是一种新颖的存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包括一对车体单元以及用于连接一对车体单元的连接单元,所述车体单元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尾端底部的后轮、设置在车体两侧边缘处的一对L型卡条、设置在车头处的固定座以及倾斜设置在固定座内侧的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座内侧的转向部件以及设置在转向部件底端的支撑部件,所述转向部件包括旋转柱、固定柱、驱动杆、圆柱块一、凸台、圆柱块一、方型按压块、卡块、复位弹簧二、L型杆、滑动柱、滑动块和铰接杆,所述旋转柱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座内侧,所述旋转柱的顶端设置有圆柱槽三,旋转柱的底端设置有圆柱槽二,且旋转柱与凸台之间的旋转柱内侧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圆柱通槽,所述圆柱通槽底端的旋转柱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二,所述旋转柱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圆柱槽一,所述圆柱槽一底部的固定柱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一,所述弧形凹槽一外侧的固定柱内部设置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与圆柱槽一半径相等,所述弧形凹槽一底部的固定柱内部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槽三,所述弧形凹槽一下方的固定柱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插槽,且插槽与弧形凹槽一连通,所述驱动杆滑动设置在旋转柱与固定柱内部,所述驱动杆包括位于圆柱槽三与圆柱通槽内部的滑动部一、连接在滑动部一底部且位于圆柱槽一内部的圆球部以及连接在圆球部底部且位于插槽内部的滑动部二,所述滑动部一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槽二,所述滑动槽二外侧的滑动部一顶部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卡槽二,所述圆球部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环形定位块,所述环形定位块下方的圆球部外侧均匀设置有卡条,所述旋转柱的顶部通过轴承设置有圆柱块一,所述圆柱块一的底端设置有圆柱槽四,所述圆柱槽四内侧通过轴承与旋转柱顶端外侧连接,所述圆柱槽四顶部的圆柱块一内部贯穿设置有凸台型通槽,所述凸台型通槽的内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端焊接有圆柱块一,所述圆柱块一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方型槽,所述方型槽底端两侧的圆柱块一内部设置有卡槽一,所述方型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方型按压块,且方型按压块的两侧皆设置有滑动槽一,所述滑动槽一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与滑动槽一一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二,所述方型按压块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一对L型杆,且L型杆末端延伸至对应滑动槽一内部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方型按压块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垂直设置有滑动柱,且滑动柱远离方型按压块的一端贯穿凸台延伸至滑动槽二内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方的滑动柱外侧均匀铰接有四个铰接杆,且铰接杆穿过对应卡槽二延伸至圆柱槽三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三角支架、前轮、固定块以及橡螺杆,所述三角支架的顶部与固定柱底端焊接,所述三角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前轮,所述三角支架一的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垂直设置有螺杆;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L型卡块、固定杆和套筒,所述L型卡块卡设在相邻车体的L型卡条外侧,所述固定杆的两端皆设置有套筒,两个所述滑动杆滑动部一分别套设在相邻车体的螺杆外侧。

优选的,所述卡槽二位置处至铰接杆靠近滑动柱一端的长度大于卡槽二位置处至铰接杆远离滑动柱一端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一,且复位弹簧一的顶端与固定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上方的螺杆外侧设置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车头处设置有透明挡风板

优选的,所述圆柱块一外侧卡设有方向盘,且方向盘与圆柱块一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L型卡块的底部设置有U型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两侧的车体车头处开设有供固定杆穿过的转向槽。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车体两侧边缘处的一对L型卡条,三角支架一的侧设置固定块,固定块的顶端垂直设置螺杆,连接机构的L型卡块卡设在相邻车体的L型卡条外侧,应用时,将一对车体单元相互靠拢,再将一对L型卡块卡设在一对相邻车体的L型卡条外侧,即可将一对车体单元拼接成一个四轮车体,拆卸后可为两个电瓶车车体,可以在两轮与四轮车间转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

2、本发明三角支架一的侧设置固定块,固定块的顶端垂直设置螺杆,连接机构固定杆的两端皆设置套筒,两个滑动杆滑动部一分别套设在相邻车体的螺杆外侧,套筒上方的螺杆外侧设置螺母,驱动杆滑动设置在旋转柱与固定柱内部,应用时,将两个车体单元组合变为四轮车体时,将固定杆的两端套筒分别套设在一对车体的螺杆外侧,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即可将两个转向进行连接,可通过一个方向盘可对两个前轮转向进行控制。

3、本发明通过在圆柱块一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方型槽,方型槽底端两侧的圆柱块一内部设置卡槽一,方型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方型按压块,且方型按压块的两侧皆设置滑动槽一,滑动槽一的内部滑动设置卡块,卡块的一端与滑动槽一一端之间设置复位弹簧二,方型按压块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设置一对L型杆,且L型杆末端延伸至对应滑动槽一内部与卡块固定连接,方型按压块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垂直设置滑动柱,且滑动柱远离方型按压块的一端贯穿凸台延伸至滑动槽二内部设置滑动块,滑动块上方的滑动柱外侧均匀铰接四个铰接杆,且铰接杆穿过对应卡槽二延伸至圆柱槽三的一侧,应用时,当将方型按压块向下推动,使得方型按压块在方型槽内部向下移动,而方型按压块向下移动使得滑动柱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四个铰接杆靠近滑动柱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铰接杆另一端抵触在圆柱块二的底部,使得四个铰接杆推动滑动杆向下移动,由于卡槽二位置处至铰接杆靠近滑动柱一端的长度大于卡槽二位置处至铰接杆远离滑动柱一端的长度,通过杠杆原理可知,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将滑动杆向下推动,当方型按压块移动至方形槽底部时,方型按压块滑动槽一内部的卡块在复位弹簧二的作用力下移出滑动槽一卡入卡槽一内部,将方型按压块的位置进行锁定,由于圆柱槽一底部的固定柱内部设置弧形凹槽一,弧形凹槽一外侧的固定柱内部设置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与圆柱槽一半径相等,弧形凹槽一底部的固定柱内部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卡槽三,环形定位块下方的圆球部外侧均匀设置卡条,进而当滑动杆的圆球部向下移动进入弧形凹槽一内部时,这时卡条卡入卡槽三内部,使得固定柱与滑动杆轴向进行联动,进而使得方向盘能对前轮进行控制,当需要将方向盘解除对前轮控制时,只需将两个L型杆向中间推动,使得圆柱块一的卡块移处滑动槽一内部,这时在复位弹簧一的作用,使得滑杆杆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滑动杆的圆球部移出弧形凹槽一内部,这时即解除了滑动杆与固定柱的轴向联动,方向盘失去对前轮的控制,方便在将组合时,解除右侧方向盘的控制,在拆分时,使得两个车体单元的方向盘都能起作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柱、旋转柱、圆柱块一以及圆柱块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滑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方型按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固定杆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轮,2-L型卡条,3-L型卡块,4-车体,5-固定座,6-透明挡风板,7-控制机构,8-前轮,9-三角支架,10-固定柱, 101-弧形凹槽一,1011-卡槽三,102-圆柱槽一,103-环形凹槽,104- 插槽,11-旋转柱,111-圆柱通槽,112-圆柱槽二,113-弧形凹槽二,12-方向盘,13-螺杆,14-圆柱槽三,15-凸台,16-滑动柱,17-圆柱块一,18-卡块,19-复位弹簧二,20-方型按压块,21-L型杆,22- 活动槽,23-滑动槽一,24-方型槽,25-卡槽一,26-圆柱块一,261- 圆柱槽四,262-凸台型通槽,27-固定块,28-铰接杆,29-卡槽二, 30-滑动槽二,31-滑动块,32-环形定位块,33-滑动部一,34-圆球部,35-卡条,36-复位弹簧一,37-滑动部二,38-固定杆,39-套筒, 40-转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的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包括一对车体单元以及用于连接一对车体单元的连接单元,车体单元包括车体4、设置在车体 4尾端底部的后轮1、设置在车体4两侧边缘处的一对L型卡条2、设置在车头处的固定座5以及倾斜设置在固定座5内侧的控制机构7,车体4的车头处设置有透明挡风板6;

控制机构7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座5内侧的转向部件以及设置在转向部件底端的支撑部件,转向部件包括旋转柱11、固定柱 10、驱动杆、圆柱块一26、凸台15、圆柱块一17、方型按压块20、卡块18、复位弹簧二19、L型杆21、滑动柱16、滑动块31和铰接杆28,旋转柱11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座5内侧,旋转柱11的顶端设置有圆柱槽三14,旋转柱11的底端设置有圆柱槽二112,且旋转柱11与凸台15之间的旋转柱11内侧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圆柱通槽111,圆柱通槽111底端的旋转柱11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二113,旋转柱1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圆柱槽一102,圆柱槽一102底部的固定柱10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一101,弧形凹槽一101外侧的固定柱10内部设置有环形凹槽103,且环形凹槽103与圆柱槽一102半径相等,弧形凹槽一101 底部的固定柱10内部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槽三1011,弧形凹槽一101下方的固定柱10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插槽104,且插槽104与弧形凹槽一101连通,驱动杆滑动设置在旋转柱11与固定柱10内部,驱动杆包括位于圆柱槽三14与圆柱通槽111内部的滑动部一33、连接在滑动部一33底部且位于圆柱槽一102内部的圆球部34以及连接在圆球部34底部且位于插槽104内部的滑动部二37,滑动部一33 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槽二30,滑动槽二30外侧的滑动部一33顶部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卡槽二29,圆球部3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环形定位块32,环形凹槽103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一36,且复位弹簧一36的顶端与固定杆32连接,环形定位块32下方的圆球部34外侧均匀设置有卡条35,旋转柱11的顶部通过轴承设置有圆柱块一26,圆柱块一26的底端设置有圆柱槽四261,圆柱槽四261 内侧通过轴承与旋转柱11顶端外侧连接,圆柱槽四261顶部的圆柱块一26内部贯穿设置有凸台型通槽262,凸台型通槽262的内部设置有凸台15,凸台15的顶端焊接有圆柱块一17,圆柱块一17外侧卡设有方向盘12,且方向盘12与圆柱块一17过盈配合,圆柱块一 1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方型槽24,方型槽24底端两侧的圆柱块一17内部设置有卡槽一25,方型槽2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方型按压块20,且方型按压块20的两侧皆设置有滑动槽一23,滑动槽一23 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卡块18,卡块18的一端与滑动槽一23一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二19,方型按压块20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活动槽22,活动槽2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一对L型杆21,且L型杆21末端延伸至对应滑动槽一23内部与卡块18固定连接,方型按压块20 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垂直设置有滑动柱16,且滑动柱16远离方型按压块20的一端贯穿凸台15延伸至滑动槽二30内部设置有滑动块31,滑动块31上方的滑动柱16外侧均匀铰接有四个铰接杆28,且铰接杆28穿过对应卡槽二29延伸至圆柱槽三14的一侧,卡槽二29位置处至铰接杆28靠近滑动柱16一端的长度大于卡槽二29位置处至铰接杆28远离滑动柱16一端的长度,支撑部件包括三角支架9、前轮 8、固定块27以及橡螺杆13,三角支架9的顶部与固定柱10底端焊接,三角支架9的内侧设置有前轮8,三角支架9一的侧设置有固定块27,固定块27两侧的车体4车头处开设有供固定杆穿过的转向槽 40,固定块27的顶端垂直设置有螺杆13;

连接机构包括L型卡块3、固定杆38和套筒39,L型卡块3卡设在相邻车体4的L型卡条2外侧,L型卡块3的底部设置有U型槽,固定杆38的两端皆设置有套筒39,两个滑动杆滑动部一33分别套设在相邻车体4的螺杆13外侧,套筒39上方的螺杆13外侧设置有螺母。

工作原理:应用时,将一对车体单元相互靠拢,再将一对L型卡块3卡设在一对相邻车体的L型卡条2外侧,即可将一对车体单元拼接成一个四轮车体,拆卸后可为两个电瓶车车体,可以在两轮与四轮车间转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在将两个车体单元组合变为四轮车体时,将固定杆38的两端套筒39分别套设在一对车体单元的螺杆13外侧,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即可将两个车体单元的转向机构进行连接,通过一个方向盘13可对两个前轮8转向进行控制,当将方型按压块20向下推动,使得方型按压块20在方型槽24 内部向下移动,而方型按压块20向下移动使得滑动柱1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四个铰接杆28靠近滑动柱16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铰接杆 28另一端抵触在圆柱块二26的底部,进而使得四个铰接杆28推动滑动杆向下移动,由于卡槽二29位置处至铰接杆28靠近滑动柱16 一端的长度大于卡槽二29位置处至铰接杆28远离滑动柱16一端的长度,通过杠杆原理可知,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将滑动杆向下推动,当方型按压块20移动至方形槽24底部时,方型按压块20滑动槽一 23内部的卡块18在复位弹簧二19的作用力下移出滑动槽一23卡入卡槽一15内部,将方型按压块20的位置进行锁定,由于圆柱槽一 102底部的固定柱10内部设置弧形凹槽一101,弧形凹槽一101外侧的固定柱10内部设置环形凹槽103,且环形凹槽103与圆柱槽一102 半径相等,弧形凹槽一101底部的固定柱10内部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卡槽三1011,环形定位块32下方的圆球部34外侧均匀设置卡条 35,进而当滑动杆的圆球部34向下移动进入弧形凹槽一101内部时,这时卡条35卡入卡槽三1011内部,使得固定柱10与滑动杆轴向进行联动,进而使得方向盘12能对前轮进行控制,当需要将方向盘解除对前轮控制时,只需将两个L型杆向中间推动,使得圆柱块一20 的卡块18移出滑动槽一15内部,这时在复位弹簧一36的作用,使得滑动杆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滑动杆的圆球部34移出弧形凹槽一101 内部,这时即解除了滑动杆与固定柱10的轴向联动,方向盘12失去对前轮8的控制,方便在将组合时,解除右侧方向盘的控制,在拆分时,使得两个车体单元的方向盘都能起作用,使用方便。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一种电动组装四轮车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