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车辆用制动系统

车辆用制动系统

IPC分类号 : B60T1/06,B60T13/74,B60T1/10,B60T5/00

申请号
CN201610748176.4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 公开号:
  • 公开日: 2018-10-16
  • 主分类号: B60T1/06
  • 专利权人: 安徽工程大学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制动系统,包括设置于车轮轴上的第一制动盘、与车轮轴连接且用于对第一制动盘提供制动力的辅助制动装置和设置于车轮轴上的电磁制动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主要是制动力主要由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提供,不会产生热衰退问题,保证了行驶制动安全性。

权利要求

1.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车轮轴上的第一制动盘、与车轮轴连接且用于对第一制动盘提供制动力的辅助制动装置和设置于车轮轴上的电磁制动装置;

所述辅助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轮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二齿轮上的传动轴、与传动轴连接的第一油泵、与第一油泵的进油口连接的储油箱、与第一油泵的出油口连接的蓄能器和与蓄能器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第一制动盘提供制动力的第一制动钳,传动轴与车轮轴相平行;

所述第一制动钳包括第一钳体和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第一制动盘接触的制动块,第一钳体内部具有使油液通向制动块的输油道;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轮轴上的第二制动盘、用于对第二制动盘提供制动力且具有第一永磁体的第二制动钳和设置于第二制动盘上且与第一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为齿轮泵,第一油泵的主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圆柱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内部具有容纳制动块的两个容置腔,各个制动块分别置于一个容置腔中,两个容置腔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位于U型的输油道的两端,两个制动块为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制动块之间为容纳第一制动盘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第一制动盘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上的第一齿圈、与第一齿圈啮合的多个第一行星轮、与多个第一行星轮啮合且可旋转的第一太阳轮和设置于第一太阳轮上的扇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罩住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罩,所述第一行星轮可旋转的设置于齿轮罩上且位于齿轮罩的内部,所述扇叶位于齿轮罩外。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制动装置还包括罩住所述第二制动盘且为可旋转设置的阻磁罩,阻磁罩的侧壁上设有可旋转至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对齐的避让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制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阻磁罩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阻磁罩上的第二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的多个第二行星轮、与多个第二行星轮啮合且可旋转的第二太阳轮、与车轮轴固定连接的行星架和提供源动力的电动机,第二齿圈为固定设置于阻磁罩上且两者可同步旋转。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车辆上使用的制动器主要是盘式和鼓式,盘式制动器要定期更换摩擦盘的缺点,维护成本高,鼓式制动系,驻车制动不稳定。而且摩擦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产生摩擦实现减速和制动,摩擦不仅会产生很多有害粉尘,还会产生大量噪音,使用时间久了还会对制动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摩擦制动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制动系统,目的是提高制动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车辆用制动系统,包括设置于车轮轴上的第一制动盘、与车轮轴连接且用于对第一制动盘提供制动力的辅助制动装置和设置于车轮轴上的电磁制动装置。

所述辅助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轮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二齿轮上的传动轴、与传动轴连接的第一油泵、与第一油泵的进油口连接的储油箱、与第一油泵的出油口连接的蓄能器和与蓄能器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第一制动盘提供制动力的第一制动钳。

所述第一制动钳包括第一钳体和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第一制动盘接触的制动块,第一钳体内部具有使油液通向制动块的输油道。

所述第一油泵的主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所述的车辆用制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第一制动盘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上的第一齿圈、与第一齿圈啮合的多个第一行星轮、与多个第一行星轮啮合且可旋转的第一太阳轮和设置于第一太阳轮上的扇叶。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罩住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罩,所述第一行星轮可旋转的设置于齿轮罩上且位于齿轮罩的内部,所述扇叶位于齿轮罩外。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轮轴上的第二制动盘、用于对第二制动盘提供制动力且具有第一永磁体的第二制动钳和设置于第二制动盘上且与第一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还包括罩住所述第二制动盘且为可旋转设置的阻磁罩,阻磁罩的侧壁上设有可旋转至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对齐的避让孔。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阻磁罩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提高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在制动力要求不高的工况下,主要是由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提供制动力,从而减少传统制动器使用,也相应的减缓其发热和摩擦等问题,使得制动器使用寿命有所提高;

(2)节省能量;油泵的工作是由第二齿轮轴提供能量,这是系统自身提供能量,且悬架利用振动产生的能量向蓄能器供能,蓄能器为制动钳提供能量,外界只需提供少量能量来控制阀的开口和阻磁罩的开合;

(3)降温效果好;由于设置在第一太阳轮上风扇的作用,给前面的传统制动盘降温,从而保持抗热衰退性能的恒定性,一定程度上减缓制动效能下降带来的制动不稳定;

(4)工作稳定可靠;当汽车涉水行驶中后,制动器的热衰退性能良好,主要是制动力主要由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提供,不会产生热衰退问题;并且当制动力不够时,或者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由传统制动力提供制动力,从而保证了行驶制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车辆用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车辆用制动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散热装置与第一齿轮的装配图;

图4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蓄能器的剖视图;

图7是充能装置与蓄能器的装配图;

图8是充能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棘轮齿轮和第二棘轮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制动盘的剖视图;

图12是阻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A剖视图;

图14是驱动机构与车轮轴的装配图;

图15是第二制动钳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一制动钳的剖视图;

图17是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第一制动盘;

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

4、蓄能器;41、蓄能壳体;42、蓄能弹簧;43、内压板;44、进油口;

5、第一制动钳;51、第一钳体;52、制动块;53、输油道;54、进油口;55、出油口;

6、电磁制动装置;61、第二制动盘;

62、第二制动钳;621、第二钳体;622、第一永磁体;623、驱动电机;624、拉索;625、复位弹簧;626、第一阻磁片;627、第一导磁片;628、第二阻磁片;

63、第二永磁体;64、导磁片;65、阻磁罩;66、避让孔;67、第二导磁片;68、第二齿圈;69、第二行星轮;610、第二太阳轮;611、行星架;

7、第三制动钳;

8、散热装置;81、第一齿圈;82、第一行星轮;83、第一太阳轮;84、扇叶;

9、充能装置;91、第一棘轮齿轮;9101、第一外齿圈;9102、第一内旋齿;92、第二棘轮齿轮;9201、第二外齿圈;9202、第二内旋齿;93、齿条;94、导轨;95、第三齿轮;96、第四齿轮;97、第五齿轮;98、第六齿轮;99、第二油泵;910、第一支架;911、第二支架;912、顶升弹簧;913、第五油管;

10、第一油泵;11、储油箱;12、第一油管;13、第二油管;14、齿轮罩;15、车轮轴;16、第三油管;17、第四油管;18、传动轴;19、电磁离合器;20、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

22、制动踏板;23、制动主缸;24、齿条;25、不完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用制动系统,包括固定设置于车轮轴15上的第一制动盘1、与车轮轴15连接且用于对第一制动盘1提供制动力的辅助制动装置和设置于车轮轴15上的电磁制动装置6。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辅助制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车轮轴15上的第一齿轮2、与第一齿轮2啮合的第二齿轮3、固定设置于第二齿轮3上的传动轴18、与传动轴18连接的第一油泵10、与第一油泵10的进油口连接的储油箱11、与第一油泵10的出油口连接的蓄能器4和与蓄能器4连接且用于对第一制动盘1提供制动力的第一制动钳5。传动轴18与车轮轴15相平行,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为圆柱齿轮,传动轴18与第一油泵10的主轴连接,在传动轴18转动时,可驱动第一油泵10运转,进而第一油泵10可将储油箱11中的油液泵入蓄能器4中。当车辆需制动时,第一油泵10通过传动轴18以及由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构成的传动机构与车轮轴15连接,使第一油泵10进行运转,对蓄能器4进行蓄能,进而增大负荷,降低车轮轴15的转速。

作为优选的,第一油泵10为齿轮泵,第一油泵10的主轴是通过电磁离合器与传动轴18连接,电磁离合器可以结合和分离,实现传动轴18与第一油泵10之间动力传递的通断控制。在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电磁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第一油泵10停止转动;当车辆需制动时,电磁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使传动轴18能够驱动第一油泵10运转。

如图16所示,第一制动钳5包括第一钳体51和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钳体51内且用于与第一制动盘1接触的两个制动块52,第一钳体51内部具有使油液通向制动块52的输油道53和容纳制动块52的两个容置腔,第一钳体51的侧壁上设有一个进油口54和一个出油口55,输油道53与容置腔和进油口54、出油口55连通,各个制动块52分别置于一个容置腔中,两个容置腔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位于U型的输油道53的两端,两个制动块52为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制动块52并分别伸出至第一钳体51的端部外,两个制动块52之间为容纳第一制动盘1的空间,两个制动块52的伸出端为用于与第一制动盘1的表面接触。在第一钳体51内进入液压油时,油液经输油道53进入容置腔中,并推动两个制动块52朝向第一钳体51的外部移动且两个制动块52为相向移动,进而可以逐渐夹紧中间的第一制动盘1。

如图1和图2所示,油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管12与储油箱11连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油管13与蓄能器4的进油口连接,蓄能器4的出油口通过第三油管16与第一制动钳5的进油口54连接,第一制动钳5的出油口55通过第四油管17与储油箱11连接,形成循环油路。而且,第一油管12、第二油管13、第三油管16和第四油管17上设有用于控制各个油路通断的阀门。

蓄能器4的结构具有多种形式,作为优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蓄能器4包括蓄能壳体41、蓄能弹簧42和内压板43,蓄能壳体41内部具有储液腔,蓄能弹簧42和内压板43位于储液腔中,蓄能壳体41的侧壁上设有与蓄能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第二进油管连接,出油口与第三油管16连接,第二油管13上设有用于控制油路通断的第一阀门20,第三油管16上设有用于控制油路通断的第二阀门21。内压板43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一侧,蓄能弹簧42夹在内压板43与蓄能壳体41的内侧壁之间,蓄能弹簧42用于压缩储能,可以对内压板43施加朝向出油口处移动的作用力。当油泵运转并向蓄能器4的储液腔内泵送液压油时,液压油经内压板43挤压蓄能弹簧42,进行蓄能。在电磁离合器分离且需要蓄能器4释放能量时,第三油管16上所设的第二阀门21开启,蓄能弹簧42推动内压板43移动,内压板43将蓄能壳体41内的液压油挤出,高压油流至第一制动钳5内,使第一制动钳5夹紧第一制动盘1。

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还包括与蓄能器4连接的充能装置9,为了节约能源,充能装置9的动力来自于对车辆悬架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如图7和图8所示,该充能装置9包括竖直设置于底板上的导轨94、设置于导轨94下方的顶升弹簧912、竖直设置于导轨94上的齿条93、竖直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支架910和第二支架911、与齿条93啮合的第一棘轮齿轮91和第二棘轮齿轮92、通过齿轮轴设置于第二支架911上的第六齿轮98、设置于第一支架910上的第三齿轮95、第四齿轮96和第五齿轮97以及与第六齿轮98的齿轮轴连接的第二油泵99。第一棘轮齿轮91与第三齿轮95通过设置于第一支架910上的横轴连接成一体,第二棘轮齿轮92与第五齿轮97通过设置于第一支架910上的另一根横轴连接成一体,第四齿轮96通过第三根横轴设置于第一支架910上,第二棘轮齿轮92位于第一棘轮齿轮91的下方,第四齿轮96位于第三齿轮95与第五齿轮97之间。第三齿轮95和第四齿轮96与第六齿轮98保持啮合,第四齿轮96与第五齿轮97保持啮合。导轨94与第一支架910和第二支架911相平行,齿条93在导轨94上为可以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的,齿条93移动,可以带动第一棘轮齿轮91和第二棘轮齿轮92分别进行转动,第一棘轮齿轮91和第二棘轮齿轮92分别通过第三齿轮95、第四齿轮96和第五齿轮97带动第六齿轮98转动。

考虑到齿条93是作升降运动的,因此将第一棘轮齿轮91和第二棘轮齿轮92设置成仅对第六齿轮98产生单向的驱动力。顶升弹簧912推动齿条93上升时,齿条93驱动第一棘轮齿轮91顺时针转动,第一棘轮齿轮91通过第三齿轮95带动第六齿轮98转动;齿条93下降时,驱动第二棘轮齿轮92逆时针转动,第二棘轮齿轮92通过第五齿轮97和第四齿轮96带动第六齿轮98转动。通过设置第一棘轮齿轮91和第二棘轮齿轮92,确保第六齿轮98始终按照同一方向转动,使第二油泵99始终保持运转。

第一棘轮齿轮91和第二棘轮齿轮92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类似于现有技术的内啮合棘轮,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轮齿轮91的结构如图9所示,第一棘轮齿轮91包括与齿条93啮合的第一外齿圈9101和处于第一外齿圈9101的中心部分且与第三齿轮95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内旋齿9102,第一内旋齿9102在径向上有一定缩放弹性,第一外齿圈9101的内侧为与第一内旋齿9102相咬合的棘圈;棘圈和第一内旋齿9102按设定的方向咬合,第一外齿圈9101只能驱动第一内旋齿9102单向旋转,因此只能向第六齿轮98传递设定方向的转矩。如图9所示,第二棘轮齿轮92与第一棘轮齿轮91的结构相同,第二棘轮齿轮92包括与齿条93啮合的第二外齿圈9201和处于第二外齿圈9201的中心部分且与第五齿轮97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内旋齿9202,第二内旋齿9202在径向上有一定缩放弹性,第二外齿圈9201的内侧为与第二内旋齿9202相咬合的棘圈;棘圈和第二内旋齿9202按设定的方向咬合,第二外齿圈9201只能驱动第二内旋齿9202单向旋转,因此只能向第六齿轮98传递设定方向的转矩。

充能装置9还包括拉绳(图中未示出)和套设于拉绳上的护套(图中未示出),拉绳的上端与齿条93固定连接,拉绳的下端与车辆的非簧载质量连接,护套的上端抵住底板的底面,底板与车辆的簧载质量连接,护套的下端抵住悬架弹簧的固定端上部的零件。在车辆行驶时产生振动且悬架弹簧拉伸时,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向下拉动拉绳,拉绳拉动齿条93向下移动,齿条93下降,即可通过第二棘轮齿轮92、第五齿轮97、第四齿轮96和第六齿轮98驱动第二油泵99运转。当悬架弹簧压缩时,拉绳被释放,此时齿条93下方的顶升弹簧912推动齿条93向上移动,齿条93上升,即可通过第一棘轮齿轮91、第三齿轮95和第六齿轮98驱动第二油泵99运转。顶升弹簧912为夹在齿条93与底板之间的压缩弹簧,且优选为圆柱螺旋弹簧。

如图5和图7所示,蓄能器4的蓄能壳体41上设置两个进油口,其中一个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13与第一油泵10连接,另一个进油口44通过第五油管913与第二油泵99的出油口连接,第二油泵99的进油口与储油箱11连接。另外,第六齿轮98的齿轮泵也可设置成通过电磁离合器与第二油泵99的主轴连接,电磁离合器可以结合和分离,实现第六齿轮98与第二油泵99之间动力传递的通断控制,当该电磁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第二油泵99停止转动;当该电磁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旋转的第六齿轮98能够驱动第二油泵99运转,使蓄能器4进行蓄能。

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还包括与第一齿轮2连接且用于对第一制动盘1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8,散热装置8的位置靠近第一制动盘1,如图3和图4所示,该散热装置8包括设置于第一齿轮2上的第一齿圈81、与第一齿圈81啮合的多个第一行星轮82、与多个第一行星轮82啮合且可旋转的第一太阳轮83和设置于第一太阳轮83上的扇叶84。第一齿圈81为固定设置于第一齿轮2上且两者同步旋转,第一齿圈81为圆环形结构,第一齿圈81的内圆面上设置一圈齿,多个第一行星轮82位于第一齿圈81的中心孔中且与齿圈和太阳轮保持啮合,第一太阳轮83与第一齿圈81为同轴设置,多个第一行星轮82在第一太阳轮83的周围为均匀分布,第一齿圈81与第一行星轮82、第一太阳轮83和行星架构成行星轮系,第一太阳轮83并套设在车轮轴15上,第一太阳轮83的中心处具有让车轮轴15穿过的通孔。扇叶84在第一太阳轮83上沿轴向均匀分布多个,在第一齿轮2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齿圈81同步旋转,然后通过第一行星轮82带动第一太阳轮83加速旋转,扇叶84随同第一太阳轮83同步旋转,对第一制动盘1进行降温。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装置8还包括罩住第一齿轮2的齿轮罩14,第一行星轮82可旋转的设置于齿轮罩14上且位于齿轮罩14的内部,扇叶84位于齿轮罩14的外部。齿轮罩14为内部中空的壳体,齿轮罩14相对于第一齿轮2和车轮轴15为固定设置,对行星轮通过转轴安装于齿轮罩14上且位于齿轮罩14的内部,齿轮罩14相当于行星轮系的行星架,确保第一齿圈81旋转后能够带动第一太阳轮83旋转。另外,齿轮罩14的侧壁设有让第一齿轮2的部分露出的开口,第一齿轮2在该开口处的齿能够与第二齿轮3保持啮合。

如图1、图10至图13所示,电磁制动装置6包括设置于车轮轴15上的第二制动盘61、用于对第二制动盘61提供制动力且具有第一永磁体622的第二制动钳62和设置于第二制动盘61上且与第一永磁体622产生的磁场磁极相反的第二永磁体63,第一永磁体622设置于第二制动盘61的两侧,第二永磁体63产生的磁场的磁极与第一永磁体622产生的磁场的磁极在第二制动盘61的同侧是相反的,故产生相互吸引的阻力,可以阻碍第二制动盘61的旋转,从而可以对第二制动盘61起到减速的效果。

如图1、图10至图13所示,电磁制动装置6还包括罩住第二制动盘61且为可旋转设置的阻磁罩65,阻磁罩65的侧壁上设有可旋转至与第二永磁体63对齐的避让孔66。阻磁罩65为内部中空的圆形壳体,第二制动盘61与阻磁罩65为同轴设置,第二制动盘61的内部设有容纳第二永磁体63的凹槽,避让孔66设置于阻磁罩65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该两个侧壁分别位于第二制动盘61的一侧,避让孔66为设置于侧壁上的通孔,第二永磁体63在第二制动盘61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多个,避让孔66在阻磁罩65的侧壁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多个,且各个侧壁上的避让孔66的数量与第二永磁体63的数量相等。阻磁罩65的内部还设有第二导磁片67,第二导磁片67与避让孔66均设置于阻磁罩65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而且在各个侧壁上,第二导磁片67设置于相邻两个避让孔66之间。阻磁罩65的作用是在第二永磁体63未与避让孔66位置对齐时将第二永磁体63罩住,使第二永磁体63产生的磁场被屏蔽,避免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2相作用。当第二永磁体63未与避让孔66对齐时,阻磁罩65会旋转至使内部的第二导磁片67与第二永磁体63位置对齐,第二导磁片67可以防止磁泄漏,提高隔磁效果。

如图15所示,第二制动钳62包括第二钳体621、设置于第二钳体621内的两个第一永磁体622、可移动设置的第一阻磁片626、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永磁体622与第一阻磁片626之间的第一导磁片627以及用于对第一阻磁片626和第一导磁片627提供使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钳体621为U型结构,第二钳体621的两端内部具有一个容纳第一永磁体622的容置槽,两个容置槽并在第二钳体62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上分别形成一个开口,两个容置槽的开口端相对,两个第一永磁体622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位于阻磁罩65的一侧。第一阻磁片626和第一导磁片627设置于各个容置槽的开口处,可将容置槽的开口端封闭,从而可以防止磁泄漏,避免第二永磁体63与第一永磁体622相作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钳体621上的驱动电机623、可缠绕在驱动电机623的电机轴上且与第一阻磁片626和第一导磁片627连接的拉索624以及设置于第二钳体621内且用于对第一阻磁片626和第一导磁片627提供使其复位的作用力的复位弹簧625,拉索624从复位弹簧625中穿过。第一阻磁片626和第一导磁片627在初始位置时是处于将容置槽的开口端关闭的状态,当驱动电机623运转时,将拉索624逐渐收缩,抵消复位弹簧625的弹力,进而拉动第一阻磁片626和第一导磁片627移动,将容置槽的开口端打开,使第一永磁体622露出,能够与第二永磁体63相作用。

作为优选的,如图15所示,第二制动钳6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钳体621的容置槽中的第二阻磁片628,第二阻磁片628并套设于第一永磁体622上,提高隔磁效果。

电磁制动装置6还包括用于对阻磁罩65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如图12和图14所示,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阻磁罩65上的第二齿圈68、与第二齿圈68啮合的多个第二行星轮69、与多个第二行星轮69啮合且可旋转的第二太阳轮610、与车轮轴15固定连接的行星架611和提供源动力的电动机。第二齿圈68为固定设置于阻磁罩65上且两者可同步旋转,第二齿圈68为圆环形结构,第二齿圈68的内圆面上设置一圈齿,多个第二行星轮69位于第二齿圈68的中心孔中且与齿圈和太阳轮保持啮合,第二太阳轮610与第二齿圈68为同轴设置,多个第二行星轮69在第二太阳轮610的周围为均匀分布,第二行星轮69并为可旋转的设置于行星架611上,第二齿圈68与第二行星轮69、第二太阳轮610和行星架611构成行星轮系。第二太阳轮610套设在车轮轴15上且相对于车轮轴15为可旋转的,车轮轴15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电动机的中心孔,电动机固定设置于车轮轴15的中心孔中,电动机的电机轴并与第二太阳轮610固定连接。在电动机运转时,可带动第二太阳轮610同步旋转,行星架611与电动机相对固定,第二行星轮69在行星架611上只进行自转,进而可驱动第二齿圈68进行旋转,同时阻磁罩65与第二齿圈68同步旋转,第二制动盘61与车轮轴15相对固定,阻磁罩65最终可旋转至使避让孔66与第二永磁体63位置对齐或使导磁片与第二永磁体63位置对齐。

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第一制动盘1提供制动力的主制动装置,用以实现车辆的完全制动。如图17所示,主制动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制动系统大致相同,该主制动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操纵机构、制动主缸23和第三制动钳7,制动主缸23和第三制动钳7通过油管连接,制动主缸23和第三制动钳7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第三制动钳7和第一制动盘1相配合构成现有技术中的钳盘式制动器,制动主缸23的作用是将自操纵机构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使第三制动钳7进行相应动作。

如图17所示,操纵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车架上的制动踏板22、设置于制动踏板22上的不完全齿轮25和与不完全齿轮25啮合且与制动主缸23的推杆连接的齿条24,齿条24为可移动的设置于车架上,推杆作为制动主缸23的动力输入部件,不完全齿轮25与制动踏板22同步旋转,不完全齿轮25用于驱动齿条24做直线运动,进而可以通过齿条24将机械能传递至制动主缸23。不完全齿轮25与齿条24构成不完全齿轮机构,不完全齿轮25的轮齿不布满整个节圆圆周,不完全齿轮25作为主动齿轮,齿条24为布置有连续齿的正常齿条。不完全齿轮25上具有一个均布轮齿的有轮齿区和未布置轮齿的一个无轮齿区,当有轮齿区与齿条24啮合时,不完全齿轮25旋转时可驱动齿条24进行移动,此时制动主缸23和第三制动钳7能够进行制动工作;当无轮齿区与齿条24正对时,不完全齿轮25旋转时不能驱动齿条24进行移动,此时制动主缸23和第三制动钳7能够不能进行制动工作。制动踏板22在初始位置时,不完全齿轮25上的无轮齿区正对齿条24,在需制动时,制动踏板22和不完全齿轮25先旋转一定角度,在旋转一定角度的过程中,齿条24保持不动,也即制动主缸23和第三制动钳7不立即开始进行制动工作,直至不完全齿轮25上的有轮齿区与齿条24啮合。

主制动装置并设置有相应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踏板22的行程,通过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22的行程,并通过制动控制器控制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6与主制动装置相配合共同对车辆进行制动。当制动踏板22移动至总行程的10%时,主制动装置不工作,此时可由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6进行工作,使车轮轴15进行减速;当制动踏板22移动至总行程的50%时,此时仍然由辅助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装置6进行工作,使车轮轴15继续减速,而且电磁制动装置6产生最大制动力;当制动踏板22移动至总行程的超过50%后,主制动装置才开始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车辆用制动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