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扭转制冷装置

一种扭转制冷装置

IPC分类号 : F25B23/00

申请号
CN202021410817.3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7-17
  • 公开号: 212511923U
  • 公开日: 2021-02-09
  • 主分类号: F25B23/00
  • 专利权人: 烟台大学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其包括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机构、转盘机构、圆环机构、导电滑环、控制装置、扭转材料、制冷放热分隔支架;转盘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扭转运行时分为区域a上缓冲区、区域d制冷区、区域c下缓冲区、区域b放热区,区域a、区域c的圆周夹角为θ,区域b、区域d的圆周夹角α=180°‑θ;本实用新型利用伺服电机实现周期性转动的同时,依靠步进电机带动完成扭转材料周期性螺旋加捻、解捻过程,同时最大程度避免了制冷区域有放热或者放热区域有吸热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扭转材料从自由态正向扭转、反向扭转、再回到自由态,从而实现扭转制冷过程的连续进行。该新型制冷装置不需要使用制冷剂,解决了蒸气压缩式制冷中使用制冷剂破坏臭氧层、引发温室效应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伺服电机(1)、步进电机机构、转盘机构(3)、圆环机构(4)、导电滑环(5)、控制装置(6)、扭转材料(7)、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转盘机构(3)包括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第一转盘(31)通过轴与伺服电机(1)连接,第一转盘(31)通过转盘杆(33)与第二转盘(32)连接,第二转盘(32)的外圆环上连接步进电机机构(2),步进电机机构(2)由镶嵌在第二转盘(32)的外圆环上的均匀分布的至少六个步进电机构成,第二转盘(32)上连接随第二转盘(32)转动的导电滑环(5),导电滑环(5)上设有导电滑环转子导线(51)、导电滑环定子导线(52),各个步进电机的接电线与导电滑环转子导线(51)连接;步进电机通过导电滑环(5)连接控制装置(6);圆环机构(4)包括第一圆环(41)、第二圆环(42),第三圆环(43),第一圆环(41)、第三圆环(43)、第二圆环(42)并列排布;每个步进电机均连接一个由至少一根纱线、纤维、合金丝构成的扭转材料(7);扭转材料(7)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圆环(43)上,步进电机带动扭转材料(7)发生扭转;第一圆环(41)上中部及第二圆环(42)上中部均连接一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水平设置,分别将第一圆环(41)、第二圆环(42)分成了对称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为制冷区域与放热区域;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的中部为半圆型凸起(81)形成了与第二转盘(32)相匹配的半圆型凹槽(82),第二转盘(32)的前端及后端上部分别置于前后两个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的半圆型凹槽(8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6)安装在第二转盘(32)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进电机的个数为六个,分别为第一步进电机(21)、第二步进电机(22)、第三步进电机(23)、第四步进电机(24)、第五步进电机(25)、第六步进电机(2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冷是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于环境温度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目前所利用的常见的制冷技术是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制冷剂在这个封闭的制冷系统中以流体状态循环,通过相变,连续不断地从蒸发器中吸取热量,并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蒸气压缩式制冷技术利用的CFC、HCFC类制冷剂具有臭氧层破坏效应,并且制冷剂泄漏会危害人体和环境,这类传统的制冷剂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已经或将要逐步淘汰。目前人们使用HFC类制冷剂来取代它们,然而HFC类制冷剂具有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有不利的影响。HC类制冷剂虽然环保性能好,但是普遍存在易燃易爆的缺点,对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固态冷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蒸气压缩制冷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类别材料所表现出的显著的热效应来实现的,其中弹热效应是近年来科研者致力于研究探索的新型制冷技术之一。对材料施加单轴应力,材料在外部应力的作用下可由奥氏体相状态转变为马氏体相状态,导致熵减小并向外界放出热量;与此相反,去除应力,材料将会发生由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的逆向相变,逆向的相变导致熵增大,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由此可以产生制冷效应,此过程为弹热效应。

在弹热制冷系统中想要取得较好的冷却效果,至少需要将适用于弹热制冷的扭转材料预拉伸数倍,然后收缩回去,这意味着弹热制冷需要较大的体积,对于机器设备的尺寸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扭转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方法,不使用制冷剂,不存在GWP(全球变暖潜能值)、ODP(消耗臭氧潜能值)问题,且无毒性、无可燃性。扭转制冷是通过改变纱线、纤维、合金丝等材料的扭转程度来实现制冷。利用扭转实现奥氏体相状态与马氏体状态的变化,扭转过程中放出热量,从扭转状态回到自由态吸收热量,从而产生制冷或制热的目的。有文献报道称,用扭转制冷代替弹性制冷,材料冷却效率提高了一倍,制冷材料的体积缩小到了七分之二。像合金丝这样的扭转固体材料,需要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如何让它只从制冷区吸收热量,并且只向制冷区以外的地方释放热量,实现连续的冷量输出成为了棘手的难题,这也是阻碍扭转热制冷发展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扭转制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机构、转盘机构、圆环机构、导电滑环、控制装置、扭转材料、制冷放热分隔支架;转盘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转盘通过轴与伺服电机连接,第一转盘通过转盘杆与第二转盘连接,第二转盘的外圆环上连接步进电机机构,步进电机机构由镶嵌在第二转盘的外圆环上的均匀分布的至少六个步进电机构成,第二转盘上连接随第二转盘转动的导电滑环,导电滑环上设有导电滑环转子导线、导电滑环定子导线,各个步进电机的接电线与导电滑环转子导线连接;步进电机通过导电滑环连接控制装置;圆环机构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一圆环、第三圆环、第二圆环并列排布;每个步进电机均连接一个由至少一根纱线、纤维、合金丝构成的扭转材料;扭转材料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圆环上,步进电机带动扭转材料发生扭转;第一圆环上中部及第二圆环上中部均连接一制冷放热分隔支架,制冷放热分隔支架水平设置,分别将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分成了对称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为制冷区域与放热区域;制冷放热分隔支架的中部为半圆型凸起形成了与第二转盘相匹配的半圆型凹槽,第二转盘的前端及后端上部分别置于前后两个制冷放热分隔支架的半圆型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装置安装在第二转盘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进电机的个数为六个,分别为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第四步进电机、第五步进电机、第六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扭转材料的两端固定在一个转动盘的半径方向上,从一端开始旋转加捻,改变材料的捻度,使其成为螺旋结构,然后释放令其解扭恢复,会使材料或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通过控制转动盘旋运转速度,实现在不同的特定区域吸热或放热,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转制冷装置通过步进电机扭转纱线、纤维、合金丝等扭转材料,使扭转材料在这个外部应力作用下由奥氏体相状态转变为马氏体相状态,导致熵减小并向外界放出热量;与此相反,步进电机反向旋转可以去除应力,材料将会发生由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的逆向相变,逆向的相变导致熵增大,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由此产生制冷效应。可见,通过采用扭转材料实现了吸热或放热。

扭转制冷技术是一种固态制冷机制,扭转制冷装置利用材料相变制冷,不需要使用制冷剂,解决了蒸气压缩式制冷过程中使用制冷剂破坏臭氧层、引发温室效应的问题。相比较于弹热制冷拉伸与回复需要较大空间,扭转制冷的螺旋与解旋只是在改变材料的捻度,在体积方面占有更大优势,在缩小设备体积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扭转材料在伺服电机带动下旋转,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步进电机实现正转和翻转,将该一周的旋转分成了上缓冲区、放热区、下缓冲区和制冷区,利用伺服电机实现周期性转动的同时,依靠步进电机带动完成周期性螺旋加捻、解捻过程,同时最大程度避免了制冷区域有放热或者制热区域有吸热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扭转材料从自由态正向扭转(放热)、反向扭转(释放应力吸热)、再回到自由态,从而实现扭转制冷过程的连续进行。

本实用新型引入的导电滑环,将导电滑环固定在第二转盘上,为步进电机提供电力,可以防止转盘转动过程中造成步进电机导线扭转打结。

本实用新型引入的制冷放热分隔支架,将扭转材料的放热区和吸热区分开,隔热材料减少两侧的热量传递,避免能量的浪费。通过这种分隔,也可以利用该装置实现制冷或制热以及同时制冷与制热的目的。

实际使用中,根据需要可以将多个同样的该装置同轴串联,满足用户不同的冷量或热量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图。

图中:1-伺服电机;2-步进电机机构;3-转盘机构;4-圆环机构;5-导电滑环;6-控制装置;7-扭转材料;8-制冷放热分隔支架;21-第一步进电机;22-第二步进电机;23-第三步进电机;24-第四步进电机;25-第五步进电机;26-第六步进电机;31-第一转盘;32-第二转盘;33-转盘杆;41-第一圆环;42-第二圆环;43-第三圆环;51-导电滑环转子导线;52-导电滑环定子导线;81-半圆型凸起;82-半圆型凹槽;区域a-上缓冲区;区域b-放热区;区域c-下缓冲区;区域d-制冷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至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扭转制冷装置,其包括伺服电机1、步进电机机构、转盘机构3、圆环机构4、导电滑环5、控制装置6、扭转材料7、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

转盘机构3包括第一转盘31、第二转盘32,第一转盘31通过轴与伺服电机1连接,第一转盘31通过转盘杆33与第二转盘32连接,第二转盘32的外圆环上连接步进电机机构2,步进电机机构2由镶嵌在第二转盘32的外圆环上的均匀分布的至少六个步进电机构成,步进电机的个数由步进电机的尺寸与转盘的尺寸共同决定,本实施例为六个步进电机,分别为第一步进电机21、第二步进电机22、第三步进电机23、第四步进电机24、第五步进电机25、第六步进电机26。第二转盘32上连接导电滑环5,导电滑环5随第二转盘32转动,导电滑环5上设有导电滑环转子导线51、导电滑环定子导线52,各个步进电机的接电线与导电滑环转子导线51连接。步进电机通过导电滑环5连接控制装置6,控制装置6安装在第二转盘32的内壁面。圆环机构4包括第一圆环41、第二圆环42和第三圆环43,第一圆环41、第三圆环43、第二圆环42并列排布。每个步进电机均连接一个扭转材料7,扭转材料7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圆环43上,步进电机带动扭转材料7发生扭转。第一圆环41和第二圆环42起框架固定作用,第一圆环41上中部及第二圆环42上中部均连接一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本实施例中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水平设置,分别将第一圆环41、第二圆环42分成了对称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为制冷区域与放热区域。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的中部为半圆型凸起81形成了与第二转盘32相匹配的半圆型凹槽82,第二转盘32的前端及后端上部分别置于前后两个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的半圆型凹槽82内。与每个步进电机连接的扭转材料为一根或一组(一根以上)纱线、纤维、合金丝等构成的具有扭转热效应的材料。

如图3所示,装置运转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区域,区域a为上缓冲区,是由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该支架右侧逆时针不超过θ(区域a的圆周夹角,θ=10-30℃,优选θ=30°)线以及第三圆环43围成的区域,有少量放热;区域d为制冷区,是由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及第三圆环43上半圆环围成的180°区域中去掉区域a的区域;区域d的圆周夹角α=180°-θ。区域c为下缓冲区,是由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该支架左侧逆时针不超过θ(区域c的圆周夹角,与区域a相同,θ=10-30℃,优选30°)线以及第三圆环43围成的区域,吸收部分热量;区域b为放热区,是由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及第三圆环43下半圆环围成的180°区域中去掉区域c的区域;区域b的圆周夹角α=180°-θ。在区域a扭转材料不旋转,扭转材料进入区域b开始正向扭转,向外放出热量,进入区域c时扭转材料不旋转,进入区域d后,扭转材料反向旋转,释放应力,吸收热量,因而使得环境温度下降,达到制冷的效果。一股空气、水或其他换热介质可以从区域a,区域d流过,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实现制冷的效果,另一股空气、水或其他换热介质从区域b, 区域c流过,与扭转材料7发生热量交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实现连续制热的效果。

其工作原理是:伺服电机1驱动第一转盘31转动,第一转盘31带动第二转盘32转动。第二转盘32是用于实现加载放热过程与卸载吸热过程之间循环转换的配合装置。第三圆环43随第二转盘32转动,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固定在第一圆环41、第二圆环42上保持不动。各个步进电机在第二转盘32转动过程中对各个扭转材料7施加应力,使扭转材料7发生扭转螺旋或者解旋等变化,吸收或释放相变潜热。步进电机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角位移输出。通过脉冲数来控制步进电机正转或反转,控制扭转材料7周期性螺旋加捻或者是解捻。导电滑环5能够简化系统的结构,能够避免步进电机接电线缠绕,从而可以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所造成的扭伤。在制冷区与放热区的边界处的制冷放热分隔支架8上布置隔热材料,将制冷区与放热区分隔开,防止热量与冷量互传,导致能量浪费。第二转盘32旋转过程中,各步进电机周期性的带动所连接扭转材料加载或卸载旋转,实现连续的冷热量输出。以第一步进电机21为例,当第二转盘32继续旋转带动第一步进电机21连同其连接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扭转材料7开始加载螺旋,使得扭转材料7从自由状态开始扭转,放出热量,当第二转盘32继续旋转带动第一步进电机21连同其连接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c时,第一步进电机21停止旋转,扭转材料继续放出热量,温度降至环境温度。随着第二转盘32继续旋转,第一步进电机21连同其连接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d,第一步进电机21反向旋转,释放扭转应力,扭转材料7吸收热量,空气、水或其他换热介质放出热量实现制冷。当第一步进电机21连同其连接的扭转材料7旋转进入区域a后,第一步进电机21停止旋转,继续吸收空气、水或其他换热介质的热量,产生制冷效果。

上述控制装置6也可放在该装置外侧,其输出控制通过导电滑环5直接控制相应的步进电机。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扭转制冷装置,作为一个模块连续制冷或制热。将两个及以上的模块通过一个或多个伺服电机带动并联,可以得到更多制冷(热)量,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一种扭转制冷方法,其具体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扭转制冷运行时,每个步进电机的运转速度、运行方向和持续时间是根据该步进电机所在区域决定的。

区域a、c的圆周夹角为θ(以θ=30°为例),区域b、d的圆周夹角为α(以α=150°为例),则步进电机正常运行时在区域b、d内运转速度为n转/分钟,而在区域a、c内步进电机不转动。且在区域a内步进电机不转动的持续时间为θ/(6N)=5/N秒,N为伺服电机1的运转速度(转/分钟);区域b内步进电机正向旋转,持续时间为α/6N=25/N秒;区域c内步进电机不旋转,持续时间为θ/(6N)=5/N秒;区域d内步进电机反向旋转,持续时间为α/6N=25/N秒。第一步进电机21到第六步进电机26的控制周期一样,区别在于下一级步进电机与上一级步进电机(即第二步进电机22与第一步进电机21、第三步进电机23与第二步进电机22、第四步进电机24与第三步进电机22、第五步进电机25与第四步进电机24、第六步进电机26与第五步进电机25)依次有60°(=360°/步进电机个数或扭转材料个数或组数)圆周角差,动作滞后时间为10/N秒。通过上述运转周期和方式,扭转材料7旋转到右侧水平位置时处于自由状态。

1.伺服电机1以运转速度N动作,带动第一转盘31转动,第一转盘31带动第二转盘32转动,带动镶嵌在第二转盘32的步进电机机构2以及扭转材料7进入不同区域,第二转盘32上的步进电机由控制器单独控制,且可实现正向或反向转动。

2.伺服电机1运行后,控制装置6首先检测第一步进电机21及其连接的扭转材料7的位置,当其位置处于右侧水平时,记为t0时刻,第一步进电机21开始正向运转,其带动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放热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后,对应时刻为t0+α/6N=t0+25/N,第一步进电机21停止运转,进入区域c下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对应时刻为t0+α/6N+θ/(6N) =t0+30/N,该扭转材料7经过b、c区域放出热量给流体介质,接着第一步进电机21改为反向转动进入区域d制冷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对应时刻为t0+2α/6N+θ/(6N) =t0+55/N,进入区域a上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第一步进电机21停止运转,对应时刻为t0+2α/6N+2θ/(6N) =t0+60/N时,完成第一步进电机21的一个运转周期。

3.t0+10/N时刻(10/N为滞后时间),第二步进电机22开始正向运转,其带动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放热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后,对应时刻为t0+10/N +α/6N=t0+35/N,第二步进电机22停止运转,进入区域c下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对应时刻为t0+10/N+α/6N+θ/(6N) =t0+40/N,该扭转材料7经过b、c区域放出热量给流体介质,接着第二步进电机22改为反向转动进入区域d制冷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对应时刻为t0+10/N +2α/6N+θ/(6N) =t0+65/N,进入区域a上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第二步进电机22停止运转,对应时刻为t0+10/N +2α/6N+2θ/(6N) =t0+70/N时,完成第二步进电机22的一个运转周期。

4.t0+20/N时刻,第三步进电机23开始正向运转,其带动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放热区,第三步进电机23运转α=150°后,对应时刻为t0+20/N +α/6N=t0+45/N,第三步进电机23停止运转,进入区域c下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对应时刻为t0+20/N +α/6N+θ/(6N)=t0+50/N,该扭转材料7经过b、c区域放出热量给流体介质,接着第三步进电机23改为反向转动进入区域d制冷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对应时刻为t0+20/N +2α/6N+θ/(6N) =t0+75/N,进入区域a上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第三步进电机23停止运转,对应时刻为t0+20/N +2α/6N+2θ/(6N) =t0+80/N时,完成第三步进电机23的一个运转周期。

5.t0+30/N时刻,第四步进电机24开始正向运转,其带动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放热区,第四步进电机24运转α=150°后,对应时刻为t0+30/N +α/6N=t0+55/N,第四步进电机24停止运转,进入区域c下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对应时刻为t0+30/N +α/6N+θ/(6N)=t0+60/N,该扭转材料7经过b、c区域放出热量给流体介质,接着第四步进电机24改为反向转动进入区域d制冷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对应时刻为t0+30/N +2α/6N+θ/(6N) =t0+85/N,进入区域a上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第四步进电机24停止运转,对应时刻为t0+30/N +2α/6N+2θ/(6N) =t0+90/N时,完成第四步进电机24的一个运转周期。

6.t0+40/N时刻,第五步进电机25开始正向运转,其带动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放热区,第五步进电机25运转α=150°后,对应时刻为t0+40/N +α/6N=t0+65/N,第五步进电机25停止运转,进入区域c下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对应时刻为t0+40/N +α/6N+θ/(6N)=t0+70/N,该扭转材料7经过b、c区域放出热量给流体介质,接着第五步进电机25改为反向转动进入区域d制冷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对应时刻为t0+40/N +2α/6N+θ/(6N) =t0+95/N,进入区域a上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第五步进电机25停止运转,对应时刻为t0+40/N +2α/6N+2θ/(6N) =t0+100/N时,完成第五步进电机25的一个运转周期。

7.t0+50/N时刻,第六步进电机26开始正向运转,其带动的扭转材料7进入区域b放热区,第六步进电机26运转α=150°后,对应时刻为t0+50/N +α/6N=t0+75/N,第六步进电机26停止运转,进入区域c下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对应时刻为t0+50/N +α/6N+θ/(6N)=t0+80/N,该扭转材料7经过b、c区域放出热量给流体介质,接着第六步进电机26改为反向转动进入区域d制冷区,第二转盘32运转α=150°,对应时刻为t0+50/N +2α/6N+θ/(6N) =t0+105/N,进入区域a上缓冲区,第二转盘32运转θ=30°,第六步进电机26停止运转,对应时刻为t0+50/N +2α/6N+2θ/(6N) =t0+110/N时,完成第六步进电机26的一个运转周期。

上述循环往复进行。

以上所述步进电机及连接扭转材料个数为6个,对于数量为其他值的情形也可按上述规律进行,区别在于相邻扭转材料的夹角不同,对应的滞后时间不一样。

这样,扭转材料7依次通过上缓冲区、放热区、下缓冲区和制冷区,实现周期性转动的同时,扭转材料7依靠步进电机带动完成周期性螺旋加捻、解捻过程。扭转材料7在制冷区域吸收热量,因而使得材料本身或者环境温度下降,达到制冷的效果。

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都属于现有技术。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扭转制冷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