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

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

IPC分类号 : B63B17/00,B63B25/00,B64G99/00

申请号
CN201721200791.8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7-09-19
  • 公开号: 207274913U
  • 公开日: 2018-04-27
  • 主分类号: B63B17/00
  •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包括返回舱座架、两个可移动操作平台;返回舱座架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返回舱座架中部具有橡胶垫,橡胶垫外侧设有气囊垫,气囊垫的外侧依次设有外径自小到大的至少两个气囊圈;返回舱座架两侧的甲板上固定设有导轨;可移动操作平台包括用于卡住返回舱外径的呈半环形结构的合架,合架下方由支撑结构支撑,支撑结构底部与导轨滑动配合;支撑结构上设有倾斜的阶梯;其中一个可移动操作平台的阶梯的两侧铰接设置可向中部翻转的挡板,挡板翻转后形成滑梯。本实用新型完成返回舱在高海况条件下及时打捞后航天员方便出舱、工作人员方便操作等过程,并达到设备拆装简便,缩短周期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

包括返回舱座架(4)、两个可移动操作平台(2);

所述返回舱座架(4)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3)上,所述返回舱座架(4)中部具有橡胶垫(4b),橡胶垫外侧设有气囊垫(4c),气囊垫(4c)的外侧依次设有外径自小到大的至少两个气囊圈(4d);

返回舱座架(4)两侧的甲板上固定设有导轨(204);

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2)包括用于卡住返回舱外径的呈半环形结构的合架(201),合架(201)下方由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支撑结构底部与所述导轨(204)滑动配合;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倾斜的阶梯(202);

其中一个可移动操作平台(2)的阶梯(202)的两侧铰接设置可向中部翻转的挡板(203),挡板(203)翻转后形成滑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舱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2)底部设有用于与导轨(204)配合的滑块垫片(2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舱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架(201)四周设有护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舱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4c)外侧具有台阶结构,最小的气囊圈卡在所述台阶结构与返回舱(1)底部之间,最外侧的气囊圈底部连一层与甲板(3)连接的帆布,气囊垫与帆布用搭扣连接,相邻气囊圈由搭扣连接,橡胶垫(4b)也与帆布用搭扣连接;橡胶垫(4b)、气囊垫(4c)、气囊圈(4d)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栓与甲板面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舱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操作平台地板采用花纹铝板;导轨(204)安装在槽钢上,槽钢与甲板在船体现场进行点焊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舱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操作平台(2)采用质轻的铝合金材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属于航天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时航天员所处区域,除了配备可以减小冲击力的座椅外,航天员的应急物品及仪器、胶卷、磁带、试验样品以及科学数据和遥感资料等都会放在这里。返回舱是航天发射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保障着航天员的生命及仪器设备安全。与此同时也把外星球样品及数据带回地球的唯一载体。

现有的返回舱,打捞至甲板上后,放置的平稳性、以及宇航员出舱的方便性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在高海况条件下航天员出仓、工作人员操作等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返回舱,打捞至甲板上后,放置的平稳性、以及宇航员出舱的方便性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在高海况条件下航天员出仓、工作人员操作等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包括返回舱座架、两个可移动操作平台;所述返回舱座架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返回舱座架中部具有橡胶垫,橡胶垫外侧设有气囊垫,气囊垫的外侧依次设有外径自小到大的至少两个 气囊圈;返回舱座架两侧的甲板上固定设有导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包括用于卡住返回舱外径的呈半环形结构的合架,合架下方由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支撑结构底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倾斜的阶梯;其中一个可移动操作平台的阶梯的两侧铰接设置可向中部翻转的挡板,挡板翻转后形成滑梯。

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底部设有用于与导轨配合的滑块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合架四周设有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垫外侧具有台阶结构,最小的气囊圈卡在所述台阶结构与返回舱底部之间,最外侧的气囊圈底部连一层与甲板连接的帆布,气囊垫与帆布用搭扣连接,相邻气囊圈由搭扣连接,橡胶垫也与帆布用搭扣连接;橡胶垫、气囊垫、气囊圈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栓与甲板面固定。

进一步的,操作平台地板采用花纹铝板;导轨安装在槽钢上,槽钢与甲板在船体现场进行点焊连接。

进一步的,可移动操作平台采用质轻的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返回舱操作平台全部采用模块化、零件化设计,装配方便;

2)操作平台易拆卸,易组装,平时不用时可以放在仓库中易于保管和维护;

3)在工作时由2-3名工作人员便可以迅速完成组装及调试;

4)返回舱座架采用了橡胶垫与气囊圈相结合的模式,橡胶垫能承受较重的返回舱重量,大小气囊圈及气囊垫又能很好的控制返回舱的姿势,使得返回舱保持直立的姿势不会摔倒;

5)考虑到海上作业的恶劣天气情况,在6级海况下,不会出现平台移动、断裂、弯曲、气囊破损等情况,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能为航天员及工 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及保护;

6)本返回舱操作平台采用了左右对称的设计思路,相较于以往传统的单边楼梯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7)单侧操作平台提供了滑梯的设计结构,滑梯可根据需要翻转形成,不需要用时可折叠后与阶梯侧旁固定,既简便又实用,充分的考虑到航天员受伤及需要搬运大型仪器设备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8)本返回舱回收操作平台及返回舱座架全部采用船用铝合金及橡胶材料,与传统的钢铁材料相比不仅重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且大大提高了防腐性能,在恶劣的海况下不会产生腐蚀、锈蚀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返回舱操作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返回舱及其下方的返回舱座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不带滑梯一侧可移动操作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滑梯一侧可移动操作平台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左视图。

图中,1.返回舱,2.可移动操作平台,3.甲板,4.可移动操作平台,4a.返回舱,4b.橡胶垫,4c.气囊垫,4d.气囊圈,201.合架,202.阶梯,203.挡板,204.导轨,205.滑块垫片,206.第一支撑杆,207.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7,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包括返回舱座架4、两个可移动操作平台2;所述返回舱座架4固定设置在船舶的甲板3上,所述返回舱座架4中部具有橡胶垫4b,橡胶垫外侧设有气囊垫4c,气囊垫4c的外侧依次设有外径自小到大的至少两个气囊圈4d;返回舱座架4两侧的甲板上固定设有导轨204;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2包括用于卡住返回舱外径的呈半环形结构的合架201,合架201下方由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支撑结构底部与所述导轨204滑动配合;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倾斜的阶梯202;其中一个可移动操作平台2的阶梯202的两侧铰接设置可向中部翻转的挡板203,挡板203翻转后形成滑梯。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2底部设有用于与导轨204配合的滑块垫片205。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4-5,所述合架201四周设有护栏。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气囊垫4c外侧具有台阶结构,最小的气囊圈卡在所述台阶结构与返回舱1底部之间,最外侧的气囊圈底部连一层与甲板3连接的帆布,气囊垫与帆布用搭扣连接,相邻气囊圈由搭扣连接,橡胶垫4b也与帆布用搭扣连接;橡胶垫4b、气囊垫4c、气囊圈4d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栓与甲板面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操作平台地板采用花纹铝板;导轨204安装在槽钢上,槽钢与甲板在船体现场进行点焊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可移动操作平台2采用质轻的铝合金材质。

可移动操作平台2在平时为合拢状态或者拆分状态,在使用前将可移动操作平台2分开或者快速安装平台,当返回舱在座架内安放平稳后,两边的操作平台缓慢合拢形成一个整体的平台,并用插销固定好位置使得操作平台稳定牢固。返回舱操作平台能承受500KG的载荷。且具有足够的操作回旋 空间,平台上有安全防护栏,操作平台地板采用花纹铝板能起到防滑的作用,楼梯的挡板可以翻折形成一个以滑滑梯,供航天员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整个操作平台安装在导轨上能方便的由工作人员推动、滑行。导轨安装在槽钢上,槽钢与甲板在船体现场进行点焊连接。整个系统具有拆卸方便、连续可靠的特点。

返回舱座架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大气囊圈、小气囊圈、气囊垫和橡胶垫以及连接件等。其中大气囊圈底部连一层帆布用于和甲板连接,气囊垫与底部帆布用搭扣连接,小气囊圈与大气囊圈由搭扣连接,橡胶垫也与底部帆布用搭扣连接。所有的座架部件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栓与甲板面固定,使得座架能安稳的在甲板上承受返回舱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完成返回舱在高海况条件下及时打捞后航天员方便出舱、工作人员方便操作等过程,并达到设备拆装简便,缩短周期的目的。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一种返回舱操作平台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