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腔刮刀及刮涂系统,内腔刮刀包括刀体与盖板,刀体上具有刀棱,刀棱包括弧形刀棱以及与所述弧形刀棱相连的直线刀棱,直线刀棱与弧形刀棱相切,刀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料通孔和第二进料通孔,刀体上沿弧形刀棱方向设置有与第一进料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刀体上沿直线刀棱方向设置有与第二进料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盖板的形状与刀体的形状相匹配,刀体与盖板盖合固定后沿弧形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一出料间隙以及沿直线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二出料间隙;刮涂系统,包括上述的内腔刮刀、驱动单元、移动单元、送料单元以及机床。本发明可以对具有弧面的罐体内壁和底面进行有效的刮涂,刮涂效率高,刮涂质量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与盖板,刀体上具有刀棱,所述刀棱包括弧形刀棱以及与所述弧形刀棱相连的直线刀棱,所述直线刀棱还与所述弧形刀棱相切,所述刀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料通孔和第二进料通孔,所述刀体上沿所述弧形刀棱方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刀体上沿所述直线刀棱方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料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盖板的形状与所述刀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刀体与所述盖板盖合固定后沿所述弧形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一出料间隙以及沿所述直线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二出料间隙,从所述第一进料通孔进入的流性料体流经第一凹槽后从所述第一出料间隙处出料,从第二进料通孔进入的流性料体流经第二凹槽后从所述第二出料间隙处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体上靠近所述弧形刀棱处设置有下凹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刀体上靠近所述直线刀棱处设置有下凹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对应的第二凸起部,所述刀体与所述盖板盖合固定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第一出料间隙,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第二出料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盖板的尺寸,当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刀体上时,在所述刀体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上具有露出于所述盖板外的倾斜集胶面,所述倾斜集胶面靠近所述刀棱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集胶面的宽度为1.5-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刀棱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刀棱相切且两者相连,第一弧形段的半径为140-145mm,第二弧形段的半径为25-30mm,所述直线刀棱的长度为1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刀体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腔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棱所在的面设置为斜面,所述刀棱与所述刀体厚度方向的夹角为30°。
8.一种刮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腔刮刀,还包括控制所述内腔刮刀移动的驱动单元、移动单元、为所述内腔刮刀送料的送料单元以及机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所述内腔刮刀通过刀杆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连,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垂直与所述刀杆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导轨的移动板以及平行于所述刀杆轴线方向且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第二导轨,所述移动板滑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直线电机与所述移动板固连,所述第二直线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通过滑块滑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且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移动,所述送料单元的出料端通过送料管分别与所述内腔刮刀上的所述第一进料通孔和所述第二进料通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刮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为包含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所述刀杆上靠近所述内腔刮刀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直线刀棱与罐体内待刮涂面间距的激光测距仪,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以及所述激光测距仪均与所述数控机床电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刮涂系统,其系特征在于,所述刀杆通过安装座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连,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刀杆安装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刮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进行刮涂料的特制刮刀以及用于对罐体内腔刮涂包覆层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涂料的涂覆方法主要分为人工涂刷和机械式涂刷。人工涂刷的方式虽然涂刷较为灵活,可对不同形式的待涂刷面进行涂刷,然而人工涂刷的涂刷效率较低,并且人工成本也较高,因此,目前开始出现机械式的涂刷方式。目前机械式的涂刷大致分为滚筒式涂刷和刷片式的涂刷。通常的涂刷过程是将涂料滚筒或者刷片设置在待刮涂料的平板工件上方,通过工件的待涂刷面平行移动而涂料滚筒或者刷片固定的方式进行涂刷料,又或者是涂料滚筒或者刷片在待涂刷面上移动涂刷,而待涂刷面固定不动。然而,不管是采用何种的涂刷方式,目前机械式的涂刷主要针对的还是待涂刷面为平面的工件,其很难对曲面进行有效的涂刷。
此外,对于目前一般的送料机构送料方式较为单一,同一送料机构只能实现单一管路的送料输出,切换管路较为复杂,效率较低,当待涂挂的面需要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涂挂时,其操作比较繁琐甚至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腔刮刀,该内腔刮刀能够有效第对曲面进行涂挂。
本发明提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腔刮刀,包括刀体与盖板,刀体上具有刀棱,所述刀棱包括弧形刀棱以及与所述弧形刀棱相连的直线刀棱,所述直线刀棱还与所述弧形刀棱相切,所述刀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料通孔和第二进料通孔,所述刀体上沿所述弧形刀棱方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刀体上沿所述直线刀棱方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料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盖板的形状与所述刀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刀体与所述盖板盖合固定后沿所述弧形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一出料间隙以及沿所述直线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二出料间隙,从所述第一进料通孔进入的流性料体流经第一凹槽后从所述第一出料间隙处出料,从第二进料通孔进入的流性料体流经第二凹槽后从所述第二出料间隙处出料。
优选的,在所述刀体上靠近所述弧形刀棱处设置有下凹的第一台阶面,在所述刀体上靠近所述直线刀棱处设置有下凹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对应的第二凸起部,所述刀体与所述盖板盖合固定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第一出料间隙,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第二出料间隙。
优选的,所述刀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盖板的尺寸,当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刀体上时,在所述刀体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上具有露出于所述盖板外的倾斜集胶面,所述倾斜集胶面靠近所述刀棱设置。
优选的,所述倾斜集胶面的宽度为1.5-2cm。
优选的,所述弧形刀棱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刀棱相切且两者相连,第一弧形段的半径为140-145mm,第二弧形段的半径为25-30mm,所述直线刀棱的长度为10-15mm。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刀体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刀棱设置为斜面,所述刀棱与所述刀体厚度方向的夹角为3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的内腔刮刀的刮涂系统,包括上述的内腔刮刀、控制所述内腔刮刀移动的驱动单元、移动单元、为所述内腔刮刀送料的送料单元以及机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所述内腔刮刀通过刀杆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连,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垂直与所述刀杆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导轨的移动板以及平行于所述刀杆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第二导轨,所述移动板滑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直线电机与所述移动板固连,所述第二直线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通过滑块滑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且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移动,所述送料单元的出料端通过送料管分别与所述内腔刮刀上的所述第一进料通孔和所述第二进料通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床为包含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所述刀杆上靠近所述内腔刮刀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直线刀棱与罐体内待刮涂面间距的激光测距仪,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二直线电机以及所述激光测距仪均与所述数控机床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刀杆通过安装座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固连,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刀杆安装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内腔刮刀的刀棱根据待刮涂罐体待刮涂面的不同设计为直线刀棱和弧形刀棱,直线刀棱用于对罐体侧壁进行刮涂,弧形刀棱用于对罐体的弧面进行刮涂,从而扩展了刮刀的使用范围,使得刮刀不仅限于平面的涂刮;此外,本发明的刮刀弧形刀棱的进料与直线刀棱的进料分开设置,这样当只对其中的一种面就行涂刮时,可以仅对相应的出料口送料,因此可以节省涂料且能提高涂刮的质量;弧形刀棱和直线刀棱进料分开设置方便切换,操作便捷高效,能最大程度应用于各种不同曲面的涂挂且涂挂效果好。本发明刮涂系统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刮刀与涂刮面的间距,操作简单编辑,利于实现自动化刮涂料作业,提高刮涂料效率,且使得刮涂后的包覆层厚度均匀可控,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刮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刮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刮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刮刀安转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刮刀安转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刮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刀体,101、弧形刀棱,102、直线刀棱,103、第一凹槽,104、第二凹槽,105、第一进料通孔,106、第二进料通孔,107、刀体固定板,108、第一台阶面,109、第二台阶面,110、螺栓孔,111、斜面,112、固定孔,113、快速接头,2、盖板,201、螺纹通孔,202、第一凸起,203、第二凸起,3、刀杆,4、送料管,5、激光测距仪,6、机床拖板,7、第一导轨,8、移动板,9、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刮涂系统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说明,应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可进行等同实施方式的扩展。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参阅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内腔刮刀,包括刀体1与盖板2,在本实施例中,刀体1的厚度为12mm,所述盖板2的厚度4mm。刀体上具有刀棱,刀棱包括弧形刀棱101以及与弧形刀棱101相切的直线刀棱102。刀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料通孔105和第二进料通孔106。为了提高出料的均匀性,刀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料通孔105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103以及与第二进料通孔106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104。其中,第一凹槽103沿弧形刀棱101方向设置,第一凹槽103的宽度可设置为5-6mm。第二凹槽沿直线刀棱102方向设置。盖板2的形状与刀体1的形状相匹配,刀体1与盖板2盖合固定后沿弧形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一出料间隙以及沿直线刀棱方向形成有第二出料间隙。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刀体上靠近弧形刀棱处设置有下凹(相对刮刀基面下凹)的第一台阶面,在刀体上靠近直线刀棱处设置有下凹的第二台阶面;盖板上则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面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与第二台阶面对应的第二凸起部。当刀体与盖板盖合固定后第一台阶面与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第一出料间隙,第二台阶面与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第二出料间隙。盖合后形成第一出料间隙和第二出料间隙的宽度可设置为0.5-1.0mm,应该说明的是,所述间隙的宽度可根据胶料的材料特性或者出料速率的需要设计为较为合适的宽度尺寸。工作时,从第一进料通孔105进入的流性料体流经第一凹槽103后从弧形刀棱101处的第一出料间隙进行出料,通过第二进料通孔106进入的流性料体流经第二凹槽104后从直线刀棱102处的第二出料间隙进行出料。在对罐体内壁进行刮涂料时,可通过直线刀棱102对罐体的内侧壁进行刮涂,而罐体底面(与罐体开口端相对的面)的弧面则通过弧形刀棱101进行刮涂,由此,可通过直线刀棱102和弧形刀棱101实现对整个罐体内壁的刮涂。
为了提高对罐体底面的刮涂效果,弧形刀棱101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段连接,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与直线刀棱102相切且两者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段的半径设置为140-145mm,第二弧形段的半径设置为25-30mm,所述直线刀棱102的长度设置为10-15mm。弧形刀棱的设计可较好地适用于罐体底面为弧面的情况,而将弧形刀棱设计为两个不同尺寸的弧形段,可提高对罐体底面与罐体侧壁衔接处的覆盖刮涂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刀体的尺寸略大于盖板的尺寸,当盖板盖合在刀体上时,在刀体朝向盖板的一面上具有露出于盖板外的倾斜集胶面,该倾斜集胶面靠近刀棱设置且该倾斜集胶面的宽度为1.5-2.0mm。胶料从第一出料间隙或第二出料间隙出料后被推送至集胶面处,在集胶面处聚集并与待刮涂面接触,达到涂胶的目的。本发明通过设置集胶面避免刀棱与待刮涂面的直接接触,造成出料受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涂胶效果,也可减轻对刮刀以及待刮涂面的磨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刀体1上平行于刀体1厚度方向设置有刀体固定板107,刀体固定板107上开设有固定孔112,可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112的方式将刀体固定板107与刀杆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刮刀的固定。此外,盖板2上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201,可通过螺钉穿过螺纹通孔201的方式将盖板2与刀体1进行盖合固定。由于胶料的黏性,通常需要进行挤压出料,因此,可通过设置合适数量的螺纹通孔以实现将刀体1与盖板2的稳定盖合固定。为实现刀体1与盖板2之间更为稳定的固定,刀体1上还设置有螺栓孔110,所述盖板2上开设有与螺栓孔110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实现刀体与盖板的进一步固定。作为一种可参考的,所述螺纹通孔201的尺寸为M3,所述螺栓孔110的直径为6mm。
为确保刀棱与工件待刮涂面的较好接触,刀棱设置为斜面111,刀棱与刀体厚度方向的夹角为30度,进而便于接触和刮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刮刀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采用聚四氟乙烯制作的刮刀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可避免具有一定腐蚀性的刮涂料对刮刀造成腐蚀,以提高刮刀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此外,聚四氟乙烯制作的刮刀表面张力较小,不会对刮涂胶料形成粘附,提高刮涂效果。再者,聚四氟乙烯制作的刮刀具有较好的机械韧性,并且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可提高刮涂质量,同时不会对目标刮涂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
参阅图5-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内腔刮刀的刮涂系统,包括上述的内腔刮刀、控制内腔刮刀移动的驱动单元、移动单元、为内腔刮刀送料的送料单元以及机床。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内腔刮刀被安装固定在刀杆3的一端,刀杆3的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固定,该安装座6则与第一直线电机固连。移动单元包括垂直与刀杆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7、用于支撑和固定第一导轨的移动板8以及平行于刀杆轴线方向且设置在机床上的第二导轨。移动板8滑接于第二导轨上,第二直线电机与移动板8固连,第二直线电机驱动移动板8在第二导轨上移动。第一直线电机通过滑块滑接于第一导轨7上且在第一导轨7上移动。送料单元的出料端通过送料管4分别与内腔刮刀上的第一进料通孔和第二进料通孔连接。为了便于快速连接,第一进料通孔105与第二进料通孔106处分别设置有快速接头112,送料管4连接在快速接头112上。也可以送料管上设置送料调节装置,从而便于对送料管的送料流量进行调节。
为了便于刮涂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该机床为包含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且刀杆上靠近刮刀的一端安装有用于测量刮刀的直线刀棱与罐体内侧壁间距的激光测距仪5。第一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以及激光测距仪5均与数控系统电气连接。激光测距仪5将所测量的间距数值传输给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当间距数值偏离所设定的数值时,数控系统通过控制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工作进而调节刀体与罐体内壁之间的间距,确保该间距保持在设定的数值,从而确保了刮涂料厚度的均匀性。具体地,在工作时,待刮涂的罐体9被固定在数控机床主轴上,刀杆3上安装有刮刀的一端伸入到罐体9内,第一直线电机工作从而使得其在垂直于刀杆轴线方向的第一导轨7上作直线运动,从而实现直线刀棱与罐体内侧壁的间距的调节;再通过第二直线电机驱动移动板8在平行于刀杆轴线方向的第二导轨上做直线移动,从而实现刮刀沿机床主轴轴线方向的移动。本实施例的刮涂系统实现自动刮涂的原理及过程为:根据实际的刮涂厚度需求,调整刀棱与待刮涂面之间的间距至合适数值,机床主轴带动罐体转动,当需要对罐体内侧壁进行刮涂时,控制送料装置出料,胶料通过对应的送料管进行送料,胶料经第二进料通孔进入到刀体的第二凹槽中,并从直线刀棱处的间隙进行出料,从而实现对罐体内侧壁进行刮涂胶。同样的,当需要对罐体内侧底面进行刮涂时,胶料经第一进料通孔进入到刀体的第一凹槽中,并从弧形刀棱处的间隙进行出料,从而实现对罐体内底面进行刮涂胶。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刀杆的安装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在本发明中,一般常规的高度调节装置均可应用于此处,实现刮刀在竖直方向安装位置的调节,从而对刮刀棱对罐体内壁的刮涂位置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底”、“顶部”、“根部”、“内”、“外”、“外围”、“里侧”、“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里侧”是指内部或围起来的区域或空间。“外围”是指某特定部件或特定区域的周围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内腔刮刀及刮涂系统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