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及装置

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及装置

IPC分类号 : F03G7/00,H02N3/00

申请号
CN201811253294.3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8-10-25
  • 公开号: 109458314B
  • 公开日: 2019-03-12
  • 主分类号: F03G7/00
  • 专利权人: 西北工业大学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活塞及缸体机构,其包括活塞装置和缸体装置,缸体装置内盛放流体介质,缸体装置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活塞装置与缸体装置配合连接;多孔结构,其包括多孔薄膜、多孔板和金属圈,多孔薄膜贴在多孔板上表面,出水管正对多孔薄膜设置用于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并进入多孔板通道内;多孔板下方贴有连接电压源的金属圈;及电气层,电气层与多孔结构配合连接,电气层包括金属靶电极、绝缘电线和负载电阻,金属靶电极设置在多孔结构下方;绝缘电线连接金属靶电极和负载电阻用于导出电能。该装置能够以解决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中效率和功率过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及缸体机构,其包括活塞装置和缸体装置,缸体装置内盛放流体介质,缸体装置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活塞装置与缸体装置配合连接用于挤压流体介质进入出水管中;

多孔结构,其包括多孔薄膜、多孔板(20)和金属圈(21),多孔薄膜贴在多孔板(20)上表面,出水管正对多孔薄膜设置用于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并进入多孔板通道内;多孔板下方贴有连接电压源(24)的金属圈(21),用于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

及电气层,电气层与多孔结构连接,电气层包括金属靶电极(26)、绝缘电线(23)和负载电阻(28),金属靶电极(26)设置在多孔结构下方,用于收集液滴使动能转换为电能;绝缘电线(23)连接金属靶电极(26)和负载电阻(28)用于导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缸体装置包括:密封的缸体(13);

所述的活塞装置包括:活塞杆(5)和与活塞杆(5)连接的活塞(12);

所述的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8),第一单向阀(18)通过法兰(19)和多孔结构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活塞装置与缸体装置进行往复运动的往复机构,所述的往复机构包括:

套有弹簧(4)的多个弹簧导柱(1),多个弹簧导柱(1)分别在活塞及缸体机构外周;

盖板(2),盖板(2)活动设置在弹簧导柱(1)上,活塞装置顶部与盖板(2)连接;

及弹簧支撑板(14),设置在弹簧导柱(1)上,用于限制弹簧(4)底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13)内设置有用于减少摩擦的活塞筒机构,活塞筒机构包括:橡胶波纹管(11)和活塞筒,橡胶波纹管(11)套在活塞筒周围,活塞筒是由内支撑层(9)和外支撑层(10)组成的伸缩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靶电极(26)为设置有用于收集液滴的收纳腔,收纳腔的口部与多孔板(20)相对设置;

所述的金属靶电极(26)安装在电极安装板(27)上,电极安装板(27)四周设置有排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板(20)为设置有阵列孔的绝缘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换后溢出的流体介质进行收集的集水层和用于将集水层收集的流体介质进行二次利用的回抽机构,回抽机构连接集水层和缸体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层为集水缸(30),集水缸(30)设置在金属靶电极(26)下方,集水缸(30)口部与电气层外周密封连接,集水缸(30)下部设置有出液口(3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抽机构包括:

软管(33),其连接集水缸(30)的出液口(31)和缸体装置的回液口(17);

过滤阀(34),安装在软管(33)上,且用于将集水层收集的流体介质过滤形成二次利用流体介质;

第二单向阀(35),安装在软管(33)上,用于防止二次利用流体介质反向流动。

10.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流体介质受压产生压力,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外力机械能转换为流体介质的动能;

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

金属靶电极收集液滴,使液滴的动能转换为电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当前研究和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以缓解传统化石能源危机已成为热点。微能源机构是绿色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机构可以利用微加工技术和微纳米材料,将损耗、多余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可利用的能量。动电效应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首次提出可应用于微能源机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流控技术,通道内的液体以及双电层中的净电荷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运动,在通道首尾两端插入两个电极可以收集运动的净电荷,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动电效应)。这类发电技术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开发利用,其中核心问题是缺乏高效率、低成本技术对能量进行转换,而且装置的功率很低,限制了其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更进一步研究的弹道式能源转换机构是将水流在压力的控制下从单个微米孔中喷出形成射流,由于表面张力的不稳定性射流会断裂形成一系列高速带电微液滴(称之为弹道式),这些液滴在连有负载的金属靶处被收集,液滴在电场的作用下减速动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1、机构虽然实现了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但工作参数并没有达到最优化,微米孔的尺寸、射流的速度等条件极大的影响着工作状态,转换效率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利用光刻技术加工的微纳米结构虽然精度高,但成本高,结构复杂。

3、另一方面,作为微能源转换器件其产生的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现有弹道式能源转换机构只考虑了最简单的单孔、单射流结构,尽管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但整体的功率偏低,未涉及复杂的集成化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很重要一个问题是需要避免带有同种电荷的射流产生同性相斥发生分散,从而严重影响转换效率。

4、另外,当前已有技术中作为发电介质的流体通常都是单次利用,即在压力驱动下储水池中的液体产生单向运动,进行下一次实验需要重新装填流体介质操作复杂,不具备作为独立机构回收再利用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中效率和功率过低的问题,并实现往复循环使用的功能。

为达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包括:

活塞及缸体机构,其包括活塞装置和缸体装置,缸体装置内盛放流体介质,缸体装置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活塞装置与缸体装置配合连接用于挤压流体介质进入出水管中;

多孔结构,其包括多孔薄膜、多孔板和金属圈,多孔薄膜贴在多孔板上表面,出水管正对多孔薄膜设置用于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并进入多孔板通道内;多孔板下方贴有连接电压源的金属圈,用于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

及电气层,电气层与多孔结构连接,电气层包括金属靶电极、绝缘电线和负载电阻,金属靶电极设置在多孔结构下方,用于收集液滴使动能转换为电能;绝缘电线连接金属靶电极和负载电阻用于导出电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缸体装置包括:密封的缸体;

所述的活塞装置包括:活塞杆和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

所述的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通过法兰和多孔结构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活塞装置与缸体装置进行往复运动的往复机构,所述的往复机构包括:

套有弹簧的多个弹簧导柱,多个弹簧导柱分别在活塞及缸体机构外周;

盖板,盖板活动设置在弹簧导柱上,活塞装置顶部与盖板连接;

及弹簧支撑板,设置在弹簧导柱上,用于限制弹簧底部运动。

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用于减少摩擦的活塞筒机构,活塞筒机构包括:橡胶波纹管和活塞筒,橡胶波纹管套在活塞筒周围,活塞筒是由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组成的伸缩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金属靶电极为设置有用于收集液滴的收纳腔,收纳腔的口部与多孔板相对设置;

所述的金属靶电极安装在电极安装板上,电极安装板四周设置有排液口。

所述的多孔板为设置有阵列孔的绝缘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换后溢出的流体介质进行收集的集水层和用于将集水层收集的流体介质进行二次利用的回抽机构,回抽机构连接集水层和缸体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集水层为集水缸,集水缸设置在金属靶电极下方,集水缸口部与电气层外周密封连接,集水缸下部设置有出液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回抽机构包括:

软管,其连接集水缸的出液口和缸体装置的回液口;

过滤阀,安装在软管上,且用于将集水层收集的流体介质过滤形成二次利用流体介质;

第二单向阀,安装在软管上,用于防止二次利用流体介质反向流动。

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流体介质受压产生压力,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外力机械能转换为流体介质的动能;

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

金属靶电极收集液滴,使液滴的动能转换为电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活塞及缸体机构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结构中产生动能,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并进入多孔板通道内;并通过金属圈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通过电气层的金属靶电极收集液滴,使液滴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实现流体介质动电能转换过程。本发明构造简单,仅需要三个核心元素:流体介质、压力差、多孔薄膜就可以产生电能,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能充分发挥微能源机构的优势。由于装置的效率、功率得到改善,产生的电流值得到提高,输出电流在40微安左右。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集水层和回抽机构,实现将电能转换后溢出的流体介质进行二次利用,并实现整个转换装置的往复循环使用的功能。

进一步,本发明依据优化的实验参数,包括最优化微米孔尺寸(液滴的尺寸)、合适的压强(流速),降低了机构的能量损耗,从而可大幅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创纪录的可达78%。本发明采用激光打孔的方法在薄膜上将孔集成化,工艺简单、降低了加工成本,实现了大范围尺度的验证,极大的提高了机构的功率,最大输出功率相比其他微能源机构提高了3-4个数量级可达W级。

进一步,本发明靠绝缘性能优异的有机玻璃多孔板作为多孔薄膜的衬底,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薄膜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是可以让多孔结构中的每个射流在独立通道内工作,避免了电荷排斥的影响,保证了装置高效的工作。

进一步,本发明压缩弹簧时,活塞向下运动使介质在多孔薄膜处受压产生射流并进行能量转换;弹簧恢复形变时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并将上一阶段的水重新抽回实现了自循环可往复使用的功能。

进一步,回抽机构中有过滤阀,每次回抽都能自清洁,避免了微米孔堵塞的问题,保证了装置能持续有效的工作。

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外力机械能转换为流体介质的动能,流体介质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整个过程,实现了微能源的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有机玻璃多孔板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孔薄膜和多孔板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活塞筒机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往复循环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施加压强与流体阶段转换效率(机械能转换为液滴动能)关系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感应发电模式;

其中:1-弹簧导柱,2-盖板,3-第一直线轴承,4-弹簧,5-活塞杆,6-紧固螺母,7-第二直线轴承,8-缸体上密封盖,9-波纹密封管内支撑层,10-波纹密封管外支撑层,11-波纹密封管,12-活塞,13-缸体,14-弹簧支撑板,15-缸体下密封盖,16-数显压力表,17-回液口,18-第一单向阀,19-法兰,20-多孔板,21-金属圈,22-多孔结构安装板,23-电线,24-电压源,25-调节螺母,26-碗状金属靶电极,27-电极安装板,28-负载电阻,29-电流表,30-集水缸,31-出液口,32-底座,33-回水管,34-过滤阀,35-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与方法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其基本原理为:在重物的作用下,弹簧4压缩/恢复将带动活塞12的往复运动,介质溶液经过喷射、回收的过程,实现循环利用,在喷射的过程中液滴的动能将转换为电能,实现能量转换。经过对薄膜孔径、孔数量、流速等关键参数优化,和有机玻璃多孔板的设计实现了高效率、大功率的电能输出。具体结构如下:

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如图1,包括往复机构、活塞及缸体机构、单向阀层、多孔结构、电气层、集水层及回抽机构。

往复机构中,四根弹簧4套在弹簧导柱1上,导柱上端与装配有第一直线轴承3的盖板(有机玻璃盖板)2连接,直线轴承3内的滚珠可减小盖板2与导柱1之间的摩擦,弹簧支撑板14套在弹簧导柱1上。弹簧导柱1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部件。

活塞及缸体机构包括活塞装置和缸体装置。

如图1和图4所示,活塞装置包括:第二直线轴承7和活塞杆5、活塞12和密封盖板8,活塞杆5的上端与通过紧固螺母6与盖板2固定连接,密封盖板8与圆柱形缸体13上端口连接;活塞杆5的下端穿过密封盖板8伸入圆柱形缸体13内部,活塞杆5通过第二直线轴承7与密封盖板8连接。活塞杆5下端连接有活塞12。

如图4所示,缸体13内设置有用于减少摩擦的活塞筒机构,活塞筒机构包括:橡胶波纹管11和活塞筒,橡胶波纹管11套在活塞筒周围,活塞筒直径小于圆柱形缸体13,活塞筒是由内支撑层9和外支撑层10组成的可滑动伸缩结构,内支撑层9下端与活塞12连接,内支撑层9上端与外支撑层10下端滑动连接,外支撑层10的上端与密封盖板8连接。橡胶波纹管11套在活塞筒周围,活塞筒尺寸略小于圆柱形缸体13,避免二者摩擦能有效减少能量损失;活塞内部有内支撑层9、外支撑层10。活塞杆5与往复机构中的盖板(有机玻璃盖板)2通过紧固螺母6连接在一起。活塞装置用于传递外力对缸体内的流体介质进行做功。

图4是活塞筒机构,活塞筒有内支撑层9、外支撑层10,外部包裹一圈波纹管11,支撑层对波纹管11提供一个支撑作用。当活塞杆5未带动活塞运动时,内外支撑层叠合;当活塞杆5向下运动时,活塞挤压缸体13内的流体介质,此时内支撑层同时向下运动始终对波纹管1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流体挤压波纹管11产生形变,造成流体不能从出水管处被挤出而存储在形变处。

如图1所示,缸体装置包括:缸体13上部通过密封盖板8旋紧密封,下方装配有下密封盖15;下密封盖15一侧开有回液口17配合回抽机构使用,另一侧连接有数显压力表16,下密封盖15与第一单向阀18之间靠螺纹旋紧连接;第一单向阀18允许水流从上至下流动反向则阻隔。缸体装置内部用于盛放流体介质(如水、盐溶液、油等可携带电荷的流体,一般用水),通过活塞装置做功,液体进入第一单向阀18,进而进入多孔结构。

法兰19将第一单向阀18和多孔结构密封连接。

多孔结构包括多孔薄膜及多孔板20和多孔结构安装板22,是产生射流和发生静电感应的地方,也是本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多孔薄膜贴在多孔板上方,二者被固定在多孔结构安装板22上。液体受到压力后将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由于薄膜紧贴多孔板,每股射流将进入一一对应的多孔板通道内,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多孔板下方贴有金属圈21并连接电压源24,其作用是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带有更多的电荷。

电气层包括碗状的金属靶电极26、电极安装板27、绝缘电线23、负载电阻28和电流表29。金属靶电极26固定在电极安装板27上,绝缘电线23穿出集水层。绝缘电线23连接金属靶电极26和负载电阻28。金属靶电极26设置有碗状的收纳腔用于收集液滴。

金属靶电极26和多孔结构之间的距离可调,用于调整合适的距离进行电能的收集。具体通过调节螺母25调节金属靶电极26和多孔结构之间的距离。

多孔结构将介质在压力的控制下从每个微米孔中喷出形成射流,由于表面张力的不稳定性射流会断裂形成一系列高速带电微液滴(称之为弹道式),这些液滴在连有负载的金属靶处被收集,液滴在电气层中电场的作用下减速,动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集水层是一个集水缸30,集水缸和电极安装板是一个整体,集水缸下部设置有出液口31。

回抽机构中,软管33依次连接出液口31、过滤阀34、第二单向阀35、回液口17,从而将集水缸30和上层缸体13连通实现了介质循环,第二单向阀35使得介质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当缸体13内存在正压时单向阀关闭,防止水从回液口流出;当缸体13内存在负压时单向阀开启,允许回流。水流经过滤阀34时会被过滤掉其中的杂质,实现清洁防止多孔装置20被堵塞。回抽机构将集水缸和上层缸体连通,实现了水循环。

其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首先,分别采用激光打孔和机械打孔的方式加工聚酰亚胺薄膜和如图2的有机玻璃多孔板,完成多孔结构20的加工。安装完有所述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装置的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将流体介质注入缸体13内,通过在盖板(有机玻璃盖板)2上放置一定质量的重物施加力来压缩弹簧4。弹簧4压缩的同时活塞12连同盖板2一起向下运动,在缸体13内产生一定压强,流体介质向下运动,第一单向阀18弹簧被压缩而导通,第二单向阀35此时是关闭状态,液体无法从回液口流出而全部进入多孔结构,液体在此处产生多股射流。由于薄膜紧贴多孔板,每股射流将进入一一对应的多孔板通道内,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此时机械能转先换为液体的动能,射流再经过金属圈21后被静电感应带有更多电荷并分散成液滴,液滴在碗状金属靶电极26处被收集,液滴的动能再转换为电能,完成能量转换。

金属靶电极26不断接收来自上层多孔结构的液体,直至液体溢出,电极安装板27四周排液口可将溢出的液体排放至集水缸30中。

当缸体13内的流体介质被排尽,撤去盖板(有机玻璃盖板)2上的重物时,弹簧4恢复形变,带动活塞12向上运动,缸体13内产生负压,此时第一单向阀18闭合防止空气进入造成回抽不完全,液体从集水缸30经回抽机构中回流至上层缸体13中,如此往复循环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流体介质受压产生压力,使得流体介质在多孔膜处产生射流,外力机械能转换为流体介质的动能;

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

金属靶电极收集液滴,使液滴的动能转换为电能。

具体的往复循环使用见示意图5,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有所述循环式高效率发电装置的机械在进行作业时,通过在盖板(有机玻璃盖板)上放置重物从而压缩弹簧。弹簧压缩时活塞向下运动,在缸体内产生水压,单向阀弹簧被压缩而导通,液体进入下腔室,液体在多孔结构处产生多股射流,此时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动能,射流经过静电感应金属圈后被带有电荷并分散成液滴,液滴在碗状金属靶电极处被收集,液滴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状态二。

2、金属靶电极不断接收上层来的液体直至液体溢出,电极安装板四周排液口,可将溢出的液体排放至集水缸中。

3、当撤去盖板(有机玻璃盖板)上的重物时,弹簧恢复形变,带动活塞向上运动,缸体内存在负压,此时单向阀闭合防止空气进入,液体从集水缸经回抽机构中回流至上层缸体中,状态三,如此往复循环使用。

影响机构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计算发现主要在于薄膜孔径(粘滞损耗)、流速(空气阻力)的影响,减小粘滞损耗和空气阻力可极大提高机构的能量转换效率。对于输出功率过低的问题,通过微加工可将微米孔在薄膜上集成化,实现大功率输出。采用激光打孔的方式在120*120mm2区域的聚酰亚胺(PI)薄膜上制备单个孔直径为50微米、孔数量为10^3数量级的阵列,此加工方式相比较现有技术采用的光刻方法可以极大降低加工成本。流体介质在流经薄膜时可携带部分净电荷,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在微米孔处形成射流,压力的大小决定了流速,合适的流速可整体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产生的电势。

经实验验证工作压强在0.05~0.07Mpa时机构输入的机械能有90%可转换为液滴的动能见图6,这是机构整体实现高转换率的前提。射流经过金属圈时可以被静电感应带有更多电荷,并由于表面张力的不稳定性射流会分散成带电液滴,液滴在金属靶处被收集并形成一个电场,液滴在电场中被减速将其动能转换为电能。

射流由于带同种性质的电荷,相互之间会发生排斥、形成锥状分散,严重影响机构的能量转换效率。设计多孔绝缘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该多孔板采用机械打孔的方式在有机玻璃板上加工,如图2所示。

图3是薄膜与多孔板贴合在一起形成多孔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将多孔薄膜贴在多孔板上,板上孔的位置与薄膜上孔的中心位置一一对准,保证了每个射流都能在单独的通道内工作,材料优异的绝缘性可以避免射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可大幅提高装置的性能。

第二单向阀在缸体内存在正压时关闭,防止水从回液口流出;当缸体内存在负压时单向阀开启,允许回流。水流经过滤阀时会被过滤掉其中的杂质,实现清洁防止多孔结构被堵塞。回抽机构将集水缸和上层缸体连通,实现了水循环。

实施例2

自感应发电装置(其中电能收集装置结构和原理和实施例1相同)

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装置中,多孔板下方贴有连接电压源的金属圈,用于对产生的射流进行静电感应使之分散成带有电荷的液滴,而装置本身可以在靶电极26处产生电势,所以可以利用产生的电势来替代电压源。将两套装置用导线交叉连接:其中第一套装置的金属感应圈21连接在第二套装置的靶电极26上,第一套装置的靶电极26连接在第二套装置的金属感应圈21上,形成自感应系统,如图7。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之列。

利用微液滴实现电能收集的方法及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