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 : C07F19/00I,C07F15/02I,B01J31/22I,C07C29/48I,C07C33/20I,C07C41/26I,C07C43/23I,C07C201/12I,C07C205/19I,C07C33/46I,C07C33/18I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n‑BuLi溶液加入至间位碳硼烷溶液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0‑60min;2)加入3‑溴丙炔,并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3)将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催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6h;4)加入FeCl2,并在室温下反应5‑8h,经分离后即可;铁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一锅法得到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合成工艺简单绿色,且铁配合物在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可高效催化氧化芳烃制备芳香醇类化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铁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H、OMe、NO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n-BuLi溶液加入至间位碳硼烷溶液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0-60min;
2)加入3-溴丙炔,并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3)将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催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6h;
4)加入FeC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n-BuLi溶液为n-BuLi的正己烷溶液,所述的间位碳硼烷溶液为间位碳硼烷的乙醚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
1-1)在-5℃至5℃下,将n-BuLi溶液滴加至间位碳硼烷溶液中,之后继续搅拌25-35min;
1-2)升温至室温,并继续反应3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催化剂为CuI,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分离过程为: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后得到粗产物,之后将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FeCl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氧化过程中,以双氧水为氧化剂;所述的芳烃包括乙苯、2-甲基乙苯、3-甲基乙苯、4-甲基乙苯、4-甲氧基乙苯、4-氯乙苯、4-硝基乙苯、正丙苯、正丁苯、2-乙基萘或异丙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碳硼烷被合成出以来,这种具有稳定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并逐渐成为现代化学研究中一个活跃的领域。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碳硼烷衍生物被广泛的应用在分子识别、液晶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中。而基于碳硼烷的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相比较而言,邻位碳硼烷作为构筑单元的金属配合物被研究的最为广泛,而含间位碳硼烷结构的配合物则相对较少,对其性质也缺乏了解。因此,探索基于间位碳硼烷配体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绿色,一锅反应即可高收率得到铁配合物。该铁配合物能高效催化氧化芳烃合成醇类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普适性好,催化效率高,副产物少,成本较低且产物易于分离,不会产生大量废渣。且铁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本身稳定性高,对空气和水均不敏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该铁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H、OMe、NO2、Cl或Br中的一种,“·”为硼氢键。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n-BuLi溶液加入至间位碳硼烷溶液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0-60min;
2)加入3-溴丙炔,并在室温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3)将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催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6h;
4)加入FeCl2,并在室温下反应5-8h,经分离后即得到所述的铁配合物。
其中,步骤1)、步骤2)的反应过程如下:
步骤3)、步骤4)的反应过程如下: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n-BuLi溶液为n-BuLi的正己烷溶液,所述的间位碳硼烷溶液为间位碳硼烷(m-C2B10H12)的乙醚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为:
1-1)在-5℃至5℃下,将n-BuLi溶液滴加至间位碳硼烷溶液中,之后继续搅拌25-35min;
1-2)升温至室温,并继续反应30-60min。
进一步地,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催化剂为CuI,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THF)。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的分离过程为: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后得到粗产物,之后将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柱层析分离用到的洗脱剂是体积比在(3-5):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剂、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FeCl2的摩尔比为0.05:1.0:(1.2-1.5):1。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应用,述的铁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
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氧化过程中,以双氧水为氧化剂;所述的芳烃包括乙苯、2-甲基乙苯、3-甲基乙苯、4-甲基乙苯、4-甲氧基乙苯、4-氯乙苯、4-硝基乙苯、正丙苯、正丁苯、2-乙基萘或异丙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制备得到的铁配合物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将芳烃溶于甲醇,以双氧水H2O2(质量分数为30%)为氧化剂,室温下反应6-8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相应的芳香醇。其中,铁配合物、芳烃和H2O2的摩尔比为(0.02-0.05):1.0:(1.5-2.0)。
本发明以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为原料,在CuI催化下将其与芳基叠氮反应生成间碳硼烷三唑配体,再将FeCl2加入反应体系,一锅法得到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该合成工艺简单绿色,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较高产率。本发明制备的铁配合物在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可高效催化氧化芳烃制备芳香醇类化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中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一锅反应即可高产率制备,且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2)本发明中铁配合物可高效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以简单干净的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即可实现芳香醇的合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的合成:
0℃下,将n-BuLi(22.0mmol)的正己烷溶液滴加到含间位碳硼烷m-C2B10H12(10.0mmol)的乙醚溶液中,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30分钟,缓慢升至室温后继续反应30分钟后加入3-溴丙炔(21.0mmol),继续在室温下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产物经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C8B10H16(产率85%)。1H NMR(400MHz,CDCl3,25℃):δ=3.55(s,2H),2.63(s,4H).元素分析理论值C8B10H16:C 43.61,H 7.32;实验值:C 43.55,H7.30。
实施例2:
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1的合成:
室温下将CuI(0.05mmol)、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1.0mmol)和叠氮苯(1.2mmol)溶于THF,在该温度下反应3小时,然后将FeCl2(1.0mmol)加入反应体系另外再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乙酸乙酯=5:1)得到棕色的目标产物铁配合物1(产率73%)。1H NMR(400MHz,CDCl3,25℃):δ=8.35(s,2H),7.80(d,J=7.0Hz,4H),7.63(d,J=7.2Hz,2H),7.42(t,J=6.8Hz,4H),3.20(s,4H).元素分析理论值C20B10H26Cl2N6Fe:C 41.04,H 4.48,N 14.36;实验值:C 41.08,H 4.45,N 14.38。
实施例3:
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2的合成:
室温下将CuI(0.05mmol)、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1.0mmol)和4-甲氧基叠氮苯(1.5mmol)溶于THF,在该温度下反应6小时,然后将FeCl2(1.0mmol)加入反应体系另外再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1)得到棕色的目标产物铁配合物2(产率78%)。1H NMR(400MHz,CDCl3,25℃):δ=8.30(s,2H),7.76(d,J=7.2Hz,4H),7.59(d,J=7.2Hz,4H),3.45(s,6H),3.15(s,4H).元素分析理论值C22B10H30Cl2N6FeO2:C 40.94,H 4.69,N 13.02;实验值:C 40.99,H 4.67,N13.05。
实施例4:
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3的合成:
室温下将CuI(0.05mmol)、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1.0mmol)和4-硝基叠氮苯(1.3mmol)溶于THF,在该温度下反应6小时,然后将FeCl2(1.0mmol)加入反应体系另外再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乙酸乙酯=5:1)得到棕色的目标产物铁配合物3(产率85%)。1H NMR(400MHz,CDCl3,25℃):δ=8.29(s,2H),7.88(d,J=7.2Hz,4H),7.71(d,J=7.2Hz,4H),3.26(s,4H).元素分析理论值C20B10H24Cl2N8FeO4:C 35.57,H 3.58,N 16.59;实验值:C 35.59,H 3.65,N 16.55。
实施例5:
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4的合成:
室温下将CuI(0.05mmol)、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1.0mmol)和4-氯叠氮苯(1.2mmol)溶于THF,在该温度下反应3小时,然后将FeCl2(1.0mmol)加入反应体系另外再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1)得到棕色的目标产物铁配合物4(产率77%)。1H NMR(400MHz,CDCl3,25℃):δ=8.36(s,2H),7.89(d,J=7.2Hz,4H),7.77(d,J=7.2Hz,4H),3.21(s,4H).元素分析理论值C20B10H25Cl3N6Fe:C38.76,H 4.07,N 13.56;实验值:C 38.78,H 4.05,N 13.58。
实施例6:
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5的合成:
室温下将CuI(0.05mmol)、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1.0mmol)和4-溴叠氮苯(1.3mmol)溶于THF,在该温度下反应6小时,然后将FeCl2(1.0mmol)加入反应体系另外再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得到的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乙酸乙酯=4:1)得到棕色的目标产物铁配合物5(产率81%)。1H NMR(400MHz,CDCl3,25℃):δ=8.39(s,2H),7.87(d,J=7.2Hz,4H),7.79(d,J=7.2Hz,4H),3.23(s,4H).元素分析理论值C20B10H25Cl2BrN6Fe:C 36.16,H 3.79,N 12.65;实验值:C 36.20,H 3.75,N 12.69。
实施例7:
铁配合物1催化乙苯氧化:
将乙苯(1.0mmol)、铁配合物1(0.02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6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8H10O(产率91%)。1H NMR(400MHz,CDCl3):δ=7.35~7.25(m,5H),4.86(q,J=6.8Hz,1H),2.36(brs,1H),1.48(d,J=7.2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8.65,H 8.25;实验值:C 78.69,H 8.22。
实施例8:
铁配合物1催化2-甲基乙苯氧化:
将2-甲基乙苯(1.0mmol)、铁配合物1(0.02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8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9H12O(产率93%)。1H NMR(400MHz,CDCl3):δ=7.52(dd,J=7.2,1.5Hz,1H),7.27~7.22(m,1H),7.18(td,J=7.2,1.5Hz,1H),7.15~7.12(m,1H),5.13(q,J=6.4Hz,1H),2.35(d,J=1.4Hz,3H),1.82(brs,1H),1.47(d,J=6.4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9.37,H8.88;实验值:C 79.41,H 8.83。
实施例9:
铁配合物1催化4-甲氧基乙苯氧化:
将4-甲氧基乙苯(1.0mmol)、铁配合物1(0.03mmol)和H2O2(1.2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6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9H12O2(产率95%)。1H NMR(400MHz,CDCl3):δ=7.27(t,J=8.0Hz,2H),6.86(d,J=8.0Hz,2H),4.82(q,J=6.4Hz,1H),3.78(s,3H),2.08(brs,1H),1.45(d,J=6.4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1.03,H 7.95;实验值:C 71.06,H 7.99。
实施例10:
铁配合物2催化4-甲基乙苯氧化:
将4-甲基乙苯(1.0mmol)、铁配合物2(0.05mmol)和H2O2(1.3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7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9H12O(产率93%)。1H NMR(400MHz,CDCl3):δ=7.27(d,J=8.0Hz,2H),7.16(d,J=8.0Hz,2H),4.85(q,J=6.4Hz,1H),2.34(s,3H),1.95(s,1H),1.47(d,J=5.6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9.37,H 8.88;实验值:C 79.35,H 8.85。
实施例11:
铁配合物2催化4-硝基乙苯氧化:
将4-硝基乙苯(1.0mmol)、铁配合物2(0.03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8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8H9NO3(产率96%)。元素分析理论值C 57.48,H 5.43,N 8.38;实验值:C 57.55,H5.45,N 8.41。
实施例12:
铁配合物3催化3-甲基乙苯氧化:
将3-甲基乙苯(1.0mmol)、铁配合物3(0.05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6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9H12O(产率95%)。1H NMR(400MHz,CDCl3):δ=7.31~7.09(m,4H),4.88(d,J=6.4Hz,1H),2.40(s,3H),2.05(brs,1H),1.52(d,J=6.4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9.37,H 8.88;实验值:C 79.31,H 8.83。
实施例13:
铁配合物3催化4-氯乙苯氧化:
将3-甲基乙苯(1.0mmol)、铁配合物3(0.02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8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8H9ClO(产率96%)。1H NMR(400MHz,CDCl3):δ=7.29~7.25(m,4H),4.88~4.83(m,1H),1.97(brs,1H),1.45(d,J=6.4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61.35,H 5.79;实验值:C61.39,H 5.82。
实施例14:
铁配合物4催化正丙苯氧化:
将正丙苯(1.0mmol)、铁配合物4(0.02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6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9H12O(产率93%)。1H NMR(400MHz,CDCl3):δ=7.35~7.41(m,4H),7.27~7.34(m,1H),4.61(t,J=6.4Hz,1H),2.01~2.14(m,1H),1.70~1.91(m,2H),0.94(t,J=7.2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9.37,H 8.88;实验值:C 79.33,H 8.93。
实施例15:
铁配合物4催化正丁苯氧化:
将正丁苯(1.0mmol)、铁配合物4(0.05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6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10H14O(产率96%)。1H NMR(400MHz,CDCl3):δ=7.38~7.24(m,5H),4.69~4.64(m,1H),2.02(brs,1H),1.79~1.64(m,2H),1.48~1.27(m,2H),0.94(t,J=7.2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9.96,H 9.39;实验值:C 79.90,H 9.37。
实施例16:
铁配合物5催化2-乙基萘氧化:
将2-乙基萘(1.0mmol)、铁配合物5(0.02mmol)和H2O2(1.3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8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12H12O(产率95%)。1H NMR(400MHz,CDCl3):δ=7.89~7.77(m,4H),7.55~7.45(m,3H),5.04(q,J=6.4Hz,1H),2.33(brs,1H),1.58(d,J=6.4Hz,3H)。元素分析理论值C 83.69,H7.02;实验值:C 83.73,H 6.98。
实施例17:
铁配合物5催化异丙苯氧化:
将异丙苯(1.0mmol)、铁配合物5(0.03mmol)和H2O2(1.5mmol)溶于2mL甲醇,室温下反应8小时,结束后浓缩反应液直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干燥至质量不变,得到对应的产物C9H12O(产率92%)。1H NMR(400MHz,CDCl3):δ=7.52~7.48(m,2H),7.38~7.31(m,2H),7.26~7.22(m,1H),2.07~1.78(m,1H),1.58(s,6H)。元素分析理论值C 79.37,H 8.88;实验值:C 79.32,H 8.90。
实施例18: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该铁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H,“·”为硼氢键。
该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5℃下,将n-BuLi的正己烷溶液加入至间位碳硼烷的乙醚溶液中,之后继续搅拌35min;升温至室温,并继续反应30min;
2)加入3-溴丙炔,并在室温下反应4h,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3)将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催化剂CuI溶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3h;
4)加入FeCl2,并在室温下反应8h,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后得到粗产物,之后将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即得到铁配合物。其中,催化剂、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FeCl2的摩尔比为0.05:1.0:1.2:1。
该铁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催化氧化过程中,以双氧水为氧化剂。
实施例19: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该铁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OMe,“·”为硼氢键。
该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5℃下,将n-BuLi的正己烷溶液加入至间位碳硼烷的乙醚溶液中,之后继续搅拌25min;升温至室温,并继续反应60min;
2)加入3-溴丙炔,并在室温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3)将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催化剂CuI溶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6h;
4)加入FeCl2,并在室温下反应5h,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后得到粗产物,之后将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即得到铁配合物。其中,催化剂、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FeCl2的摩尔比为0.05:1.0:1.5:1。
该铁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催化氧化过程中,以双氧水为氧化剂。
实施例20: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该铁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NO2,“·”为硼氢键。
该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0℃下,将n-BuLi的正己烷溶液加入至间位碳硼烷的乙醚溶液中,之后继续搅拌30min;升温至室温,并继续反应45min;
2)加入3-溴丙炔,并在室温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经正己烷重结晶得到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
3)将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催化剂CuI溶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中,之后在室温下反应4h;
4)加入FeCl2,并在室温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静置过滤,减压抽干溶剂后得到粗产物,之后将粗产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即得到铁配合物。其中,催化剂、1,3-二炔丙基间位碳硼烷、芳基叠氮及FeCl2的摩尔比为0.05:1.0:1.3:1。
该铁配合物用于催化氧化芳烃合成芳香醇。催化氧化过程中,以双氧水为氧化剂。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含间位碳硼烷三唑配体的铁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