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

IPC分类号 : F25B37/00,F25B17/08

申请号
CN201420649055.0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4-11-04
  • 公开号: 204240645U
  • 公开日: 2015-04-01
  • 主分类号: F25B37/00
  • 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包括:多个盘管单元、多个粗丝网、限位条、固定槽钢、固定条、固定螺杆、连接槽钢、流体分流总管、总管帽、流体分流支管、支管帽、流体汇流总管、流体汇流支管、90度弯头,其中:盘管单元包括翅片盘管、细丝网、固定结构、丝网压条;翅片盘管包括流体进口直管、流体进口弯管、U型弯头、流体出口弯管、流体出口直管、翅片、多根换热管。多个盘管单元堆叠并用固定槽钢、固定条和连接槽钢作为支架固定形成长方体结构,每个盘管单元包括多个流程并列排列,在相邻两个盘管单元之间布置粗丝网和限位条形成传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实现了模块化设计,简化了传质通道。

权利要求

1.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盘管单元(1)、多个粗丝网(2)、限位条(3)、固定槽钢(4)、固定条(5)、固定螺杆(6)、连接槽钢(7)、流体分流总管(8)、总管帽(9)、流体分流支管(10)、多个支管帽(11)、流体汇流总管(12)、流体汇流支管(13)、90度弯头(14),其中:

所述盘管单元(1)包括翅片盘管(15)、细丝网(16)、固定结构(17)、丝网压条(18);

所述翅片盘管(15)包括流体进口直管(19)、流体进口弯管(20)、U型弯头(21)、流体出口弯管(22)、流体出口直管(23)、翅片(24)、多根换热管(25);

上述部件之间的布置方式为:所述翅片盘管(15)的两侧装有所述细丝网(16),所述细丝网(16)通过所述丝网压条(18)和所述固定结构(17)密封,所述翅片盘管(15)的翅片(24)之间填充有吸附剂;

所述固定槽钢(4)通过所述固定条(5)固定,所述固定槽钢(4)右侧依次布置所述粗丝网(2)、所述盘管单元(1)、所述粗丝网(2)、所述限位条(3)、所述粗丝网(2),最后一个所述盘管单元(1)的右侧依次布置所述粗丝网(2)、所述固定槽钢(4),所述固定槽钢(4)及所述限位条(3)通过所述固定螺杆(6)串接锁定,左右两侧的所述固定槽钢(4)通过所述连接槽钢(7)固定;

上述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流体进口直管(19)以及所述流体进口弯管(20)的一端与所述换热管(2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体分流支管(10)连接,所述流体分流支管(10)一端用所述支管帽(11)封住,另一端与所述流体分流总管(8)连接,所述流体分流总管(8)一端用所述总管帽(9)封住,另一端作为流体的进口;

所述流体出口弯管(22)、流体出口直管(23)一端与所述换热管(2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汇流支管(13)连接,所述流体汇流支管(13)一端用所述支管帽(11)封住,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汇流总管(12)连接,所述流体汇流总管(12)一端用所述总管帽(9)封住,另一端连接所述90度弯头(14),作为流体的出口;

所述流体进口直管(19)和所述流体出口直管(23)分别与最边缘的两根所述换热管(25)连接,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25)的闲置端通过所述U型弯头(21)相连,所述流体进口直管(19)与所述流体出口弯管(22)或所述流体进口弯管(20)与所述流体出口弯管(22)或所述流体进口弯管(20)与所述流体出口直管(23)组成一个流体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汇流总管(12)的用所述总管帽(9)封住的一端也连接有所述90度弯头(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盘管(15)包括2~5个流体流程,每个所述流体流程包括2~16根所述换热管(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粗丝网(2)的目数为2~10,丝径为0.8~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3)的厚度为4~8mm,其两端设有螺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细丝网(16)的目数为40~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4)设有换热管孔,所述翅片(24)的换热管孔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20~50mm,所述翅片(24)的换热管孔设翻边且翻边高度为2~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压条(18)的厚度为0.7~1.5mm,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丝网压条(18)的固定孔呈直线排布,孔间距为30~5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翅片维护板(26),所述翅片维护板(26)与翅片(24)方向一致,设置在所述翅片(24)的两侧;

所述翅片维护板(26)的厚度为1~1.5mm且四周翻边且翻边高度为10~30mm,长度方向两侧翻边设有固定孔,所述翅片维护板(26)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与所述丝网压条(18)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一致;

所述翅片维护板(26)上设有换热管孔,所述翅片维护板(26)的换热管孔的布置方式与所述翅片(24)的换热管孔的布置方式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翅片封板(27),所述翅片封板(27)与所述翅片(24)垂直,设置在所述翅片(24)的两侧;

所述翅片封板(27)的厚度为1~1.5mm且四周翻边,翻边高度为10~30mm,长度方向两侧翻边设有固定孔,所述翅片封板(27)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与所述丝网压条(18)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一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式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

背景技术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热驱动的制冷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气体压缩式制冷技术具有节能和环保的优势。作为吸附式制冷技术最核心的部件,吸附床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其良好的传热传质性能。目前常用吸附剂的导热系数较小,且吸附剂多为颗粒状或粉末状,填装吸附剂后的接触热阻较大,因此往往需要通过翅片增大换热面积,实现传热性能的强化。同时在吸附和解吸过程中,制冷剂需要在吸附剂内渗透扩散,吸附剂的填充密度和厚度会对制冷剂的传质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设置合理的传质通道。其次,吸附床的设计应符合生产和应用的需求。一方面吸附剂的填充方式以及传质通道的设置,应尽量满足工艺简便、节省材料的要求;另一方面吸附床的设计应符合模块化,通过单元组合即可应用于不同冷量大小的吸附式制冷机,无需重复设计。

目前,技术人员已提出了多种结构形式的吸附床,这些吸附床多采用翅片来拓展换热面积,强化换热效果。但这些吸附床存在着工艺复杂或无法模块化等缺点,无法很好的满足生产和应用的需求。专利号为200420074889.X的中国专利—一种管式固体吸附床,该专利提出一个结构类似壳管式换热器,内部列管外翅片之间填充吸附剂。这样结构形式的吸附床,填充吸附剂工艺复杂且吸附剂容易剥落,同时无法实现模块化的设计。专利号为200820152687.0的中国专利—能够提高传热传质的紧凑式吸附床,该专利提出一种吸附床盘管单元堆叠组合式的吸附床。通过多根翅片管串联组接成盘管,吸附剂填充在翅片之间,丝网包裹防止吸附剂泄漏,多孔板组装成传质通道,盘管单元堆叠组合成吸附床。但是这样形式的吸附床,每个盘管单元只包含一个流程,每个盘管单元需要一道填充吸附剂的工序,导致工艺复杂。丝网的封装采用咬边方式,容易导致吸附剂泄漏。同时传质通道由钢丝和多孔板组装而成,耗材量大且增大了加工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解决了现有吸附床生产工艺复杂、耗材量大、无法模块化生产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包括多个盘管单元、多个粗丝网、限位条、固定槽钢、固定条、固定螺杆、连接槽钢、流体分流总管、总管帽、流体分流支管、支管帽、流体汇流总管、流体汇流支管、90度弯头,其中:

所述盘管单元包括翅片盘管、细丝网、固定结构、丝网压条;

所述翅片盘管包括流体进口直管、流体进口弯管、U型弯头、流体出口弯管、流体出口直管、翅片、多根换热管;

上述部件之间的布置方式为:所述翅片盘管两侧装有所述细丝网,所述细丝网通过所述丝网压条和所述固定结构密封,所述翅片之间填充有吸附剂;

所述固定槽钢通过所述固定条固定,所述固定槽钢右侧依次布置所述粗丝网、所述盘管单元、所述粗丝网、所述限位条、所述粗丝网,最后一个所述盘管单元的右侧依次布置所述粗丝网、所述固定槽钢,所述固定槽钢及所述限位条通过所述固定螺杆串接锁定,左右两侧的所述固定槽钢通过所述连接槽钢固定;

上述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流体进口直管、流体进口弯管一端与所述换热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体分流支管连接,所述流体分流支管一端用所述支管帽封住,另一端与所述流体分流总管连接,所述流体分流总管一端用所述总管帽封住,另一端作为流体的进口;

所述流体出口弯管、流体出口直管一端与所述换热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汇流支管连接,所述流体汇流支管一端用支管帽封住,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汇流总管连接,所述流体汇流总管一端连接所述90度弯头,另一端用所述总管帽封住或连接所述90度弯头,所述流体汇流总管连接有所述90度弯头的端作为流体的出口;

所述流体进口直管和所述流体出口直管分别与最边缘的两根所述换热管连接,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的闲置端通过所述U型弯头相连,所述流体进口直管与所述流体出口弯管或所述流体进口弯管与所述流体出口弯管或所述流体进口弯管与所述流体出口直管组成一个流体流程。

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每个盘管单元至少包括两个流体流程,至少两个流体流程并列排布,先将翅片盘管一侧通过丝网压条和固定结构装上细丝网,吸附剂通过另外一侧填充在翅片之间,再通过丝网压条和固定结构封上细丝网,简化了吸附剂的填充工艺,实现了模块化生产;相邻两个盘管单元之间依次包括粗丝网、限位条、粗丝网,粗丝网和限位条形成简易的传质通道,由吸附剂吸附或解吸的制冷剂蒸汽在传质通道内流动。

较佳地,所述流体汇流总管的用所述总管帽封住的一端也连接有所述90度弯头,两端都可以作为流体的出口,可以就近选择哪个端口作为流体的出口,方便使用。

较佳地,所述翅片盘管包括2~5个流体流程,每个所述流体流程包括2~16根所述换热管,各个流体流程之间并列排列,简化了翅片盘管的吸附剂的填充工艺,实现了模块化设计。

较佳地,所述粗丝网的目数为2~10,丝径为0.8~2mm。

较佳地,所述限位条的厚度为4~8mm,其两端设有螺杆孔,固定螺杆穿过螺杆孔将限位条与固定螺杆连接起来,更加稳定、牢固。

较佳地,所述细丝网的目数为40~120。

较佳地,所述翅片设有换热管孔,所述翅片的换热管孔呈等边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20~50mm,所述翅片的换热管孔设翻边且翻边高度为2~4mm。换热管孔呈等边三角形排列,能够使换热管错开排列,节省了空间,使吸附床结构更加紧凑;翻边高度即为相邻两翅片之间的距离,设置翻边之后方便翅片的组装,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两翅片之间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丝网压条的厚度为0.7~1.5mm,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丝网压条的固定孔呈直线排布,所述固定孔间距为30~50mm。

较佳地,盘管单元还包括翅片维护板,所述翅片维护板与所述翅片方向一致,设置在所述翅片的两侧,所述翅片维护板的厚度为1~1.5mm且四周翻边且翻边高度为10~30mm,长度方向两侧翻边设有固定孔,所述翅片维护板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与所述丝网压条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一致;所述翅片维护板上设有换热管孔,所述翅片维护板的换热管孔的布置方式与所述翅片的换热管孔的布置方式一致。翅片维护板设置在翅片的两端,方向与翅片一致,能够有效保护翅片,四周设翻边方便与丝网压条进行固定。

较佳地,盘管单元还包括翅片封板,所述翅片封板的厚度为1~1.5mm且四周翻边,翻边高度为10~30mm,长度方向两侧翻边设有固定孔,所述翅片封板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与所述丝网压条(18)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一致,所述翅片封板与所述翅片垂直,排布在翅片的两侧,与所述翅片维护板一起围成一个四边形结构。

一般,所述换热管的管径为9~19mm,所述流体分流支管和所述流体汇流支管的管径为20~50mm,所述流体分流总管和所述流体汇流总管的管径为40~80m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在强化传热传质性能的基础上,将单个盘管单元设置为多个流程,多个流程并排组合,简化了吸附剂的填充工序,同时实现了吸附床的模块化设计;

(2)采用细丝网外部设置粗丝网和限位条形成传质通道,简化了传质通道的结构,生产工艺简单、耗材量少;

(3)每个盘管单元两侧的细丝网通过丝网压条固定,包裹更加严实,防止吸附剂的泄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I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盘管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盘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盘管单元,2-粗丝网,3-限位条,4-固定槽钢,5-固定条,6-固定螺杆,7-连接槽钢,8-流体分流总管,9-总管帽,10-流体分流支管,11支管帽,12-流体汇流总管,13-流体汇流支管,14-90度弯头,15-翅片盘管,16-细丝网,17-固定结构,18-丝网压条,19-流体进口直管,20-流体进口弯管,21-U型弯头,22-流体出口弯管,23-流体出口直管,24-翅片,25-换热管,26-翅片维护板,27-翅片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包括:盘管单元1、粗丝网2、限位条3、固定槽钢4、固定条5、固定螺杆6、连接槽钢7、流体分流总管8、总管帽9、流体分流支管10、支管帽11、流体汇流总管12、流体汇流支管13、90度弯头14。

其中:盘管单元1包括翅片盘管15、细丝网16、固定结构17、丝网压条18;翅片盘管15包括流体进口直管19、流体进口弯管20、U型弯头21、流体出口弯管22、流体出口直管23、翅片24、多根换热管25。

各部件之间的布置方式为:翅片盘管15两侧装有细丝网16,细丝网16通过丝网压条18和固定结构17密封,翅片24之间填充有吸附剂;固定槽钢4通过固定条5固定,固定槽钢4右侧依次布置粗丝网2、盘管单元1、粗丝网2、限位条3、粗丝网2,最后一个盘管单元1的右侧依次布置粗丝网2、固定槽钢4,固定槽钢4及限位条3通过固定螺杆6串接锁定,左右两侧的固定槽钢4通过连接槽钢7固定。

各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流体进口直管19以及流体进口弯管20的一端与换热管25连接,另一端与流体分流支管10连接,流体分流支管10一端用支管帽11封住,另一端与流体分流总管8连接,流体分流总管8一端用总管帽9封住,另一端作为流体的进口;流体出口弯管22以及流体出口直管23的一端与换热管25连接,另一端与流体汇流支管13连接,流体汇流支管13一端用支管帽11封住,另一端与流体汇流总管12连接,流体汇流总管12两端都连接90度弯头14,都可作为流体的出口,可以就近方便的选择其中一端来作为流体的出口,将另一端封住。相邻两根换热管25的闲置端通过U型弯头21相连。

本实施例中以每侧四个固定螺杆4,每层四个限位条3为例,连接槽钢7也以每侧四个为例,设置了五个盘管单元。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盘管单元1包括一个流体进口直管19和三个流体进口弯管20,一个流体出口直管23和三个流体出口弯管22,即每个盘管单元1包括四个流体流程,四个流体流程并排组合,同时设置四组流体分流支管10和流体汇流支管13,每一个流程对应一组流体分流支管10和流体汇流支管13。

本实施例还包括翅片维护板26和翅片封板27,设置在翅片24的边缘,围成一个四边形结构,翅片维护板26与翅片24的方向一致,翅片封板27与翅片24垂直分布,能够有效保护翅片24。

本实施例的吸附床的工作过程为:换热流体进入流体分流总管8后,依次进入四个流体分流支管10,然后通过一个流体进口直管19和三个流体进口弯管分别分流道各个盘管单元1的各个流体流程中,分流的换热流体在与吸附床盘管单元1中的换热管25换热后,通过三个流体出口弯管22和一个流体出口直管23汇流到四个流体汇流支管13中,最后汇流到流体汇流总管12中,从流体汇流总管12的任意一端的90弯头14流出吸附床。在此过程中,换热管25被换热流体冷却或加热,而翅片24则与换热管25进行换热;同时,填充在翅片24之间的吸附剂也与翅片24和换热管25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了吸附剂的冷却或加热过程。当吸附剂被冷却时,制冷剂蒸汽通过粗丝网2和限位条3形成的传质通道与吸附剂接触,从而被吸附剂吸附;当吸附剂被加热时,吸附剂解吸出的制冷剂蒸汽通过传质通道扩散出去。

较佳实施例中,每个盘管单元包括2~5个流体流程。

较佳实施例中,翅片24上的换热管孔呈等边三角形排列,换热管孔的间距为20~50mm,如图9所示,这样能够使换热管25错开排列,节省空间,使吸附床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换热管孔设翻边且翻边高度为2~4mm,翻边的高度即为相邻两翅片24之间的距离,翅片24只要推到接触上一翅片24的翻边即可,简化了翅片24的安装,限制了翅片24的活动。

较佳实施例中,翅片维护板26四周翻边且翻边高度为10~30mm,长度方向两侧翻边设有固定孔,翅片封板27的厚度为1~1.5mm且四周翻边,翻边高度为10~30mm,长度方向两侧翻边设有固定孔,翅片维护板26以及翅片封板27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与丝网压条(18)的固定孔的布置方式一致,方便固定。

固定结构17可以采用螺钉或铆钉等方便固定的固定件。

此处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说明书范围内所做的修改和变化,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