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IPC分类号 : G02B5/30,B29C55/08,G02F1/1335,B29K29/00,B29L7/00,B29L9/00,B29L11/00

申请号
CN201380016831.1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3-03-08
  • 公开号: 104246551A
  • 公开日: 2014-12-24
  • 主分类号: G02B5/30
  • 专利权人: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在拉伸工序中,在TD倍率和MD倍率在1.0<TD倍率≤3.0的第一期间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在TD倍率>3.0的第二期间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进行拉伸及收缩,其中,所述TD倍率是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拉伸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所述MD倍率是纵向的收缩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MD倍率≤(-0.2)×TD倍率+1.2式(1);MD倍率≤(-0.1/3)×TD倍率+0.7式(2)。

权利要求

1.一种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将层叠长条状的基材薄膜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得的长条状的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而得到拉伸薄膜的拉伸工序;和

将所述拉伸薄膜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染色工序,

其中,在所述拉伸工序中,在TD倍率和MD倍率在1.0<TD倍率≤3.0的第一期间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且在TD倍率>3.0的第二期间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进行所述拉伸及所述收缩,其中,所述TD倍率是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拉伸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所述MD倍率是纵向的收缩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

MD倍率≤(-0.2)×TD倍率+1.2    式(1)

MD倍率≤(-0.1/3)×TD倍率+0.7    式(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拉伸工序中,最终的TD倍率为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拉伸工序中,最终的MD倍率为0.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拉伸工序中,最终的MD倍率为0.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拉伸工序后的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片被广泛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偏光的供给元件等。作为该偏振片,以往使用的是将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振片层与三乙酰纤维素等保护膜层叠而成的材料。在偏振片层(偏光膜)中,要求高的光学性能,并且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在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或携带电话等移动机器中的发展等,还要求薄壁轻型化。

作为薄型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的一例,提出过如下的方法,即,在基材薄膜的表面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溶液而设置树脂层后,拉伸由基材薄膜和树脂层构成的层叠薄膜,然后进行染色、交联(固定)、干燥,由树脂层形成偏振片层,由此得到具有偏振片层的偏光性层叠薄膜。已知有将其原样不变地作为偏振片利用、或在该薄膜上贴合保护膜后剥离基材薄膜而作为偏振片利用的方法。

在拉伸层叠薄膜的工序中,通过一边沿一个方向拉伸一边使与之垂直的方向收缩,可以得到单轴取向了的偏光膜,而通常作为所述拉伸采用自由端纵向单轴拉伸。但是,当实施自由端纵向单轴拉伸时,由于宽度方向自然地缩幅(neck-in),因此会有卷材宽度明显变窄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避免此种问题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03-4325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宽度方向拉伸(横向拉伸)而制造偏光膜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3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横向单轴拉伸时,通过将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收缩2%以上,来提高偏光膜的偏光性能,然而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偏光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偏光性层叠薄膜的方法,是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而制造偏光性层叠薄膜的方法,具有更加优异的偏光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即使最终的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及纵向的收缩倍率相同,也会因拉伸过程中的宽度方向的拉伸速度及纵向的收缩速度而在偏光性能方面产生差别,从而形成了本发明。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1]一种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将层叠长条状的基材薄膜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得的长条状的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而得到拉伸薄膜的拉伸工序、将拉伸薄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染色工序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在拉伸工序中,在TD倍率和MD倍率在1.0<TD倍率≤3.0的第一期间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且在TD倍率>3.0的第二期间中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的请款下进行上述拉伸及上述收缩,其中,TD倍率是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拉伸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MD倍率是纵向的收缩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

MD倍率≤(-0.2)×TD倍率+1.2    式(1)

MD倍率≤(-0.1/3)×TD倍率+0.7    式(2)

[2]根据[1]中记载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拉伸工序中,最终的TD倍率为4.0以上。

[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拉伸工序中,最终的MD倍率为0.5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拉伸工序中,最终的MD倍率为0.2以上。

[5]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拉伸工序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的方法中,可以制造具有更加优异的偏光特性的偏光性层叠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中适合使用的装置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拉幅机的内部构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拉幅机的夹子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8及比较例1~5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的拉伸工序的TD倍率及MD倍率的路径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8及比较例1~5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偏光性能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将层叠长条状的基材薄膜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得的长条状的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而得到拉伸薄膜的拉伸工序、和将拉伸薄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染色工序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予以说明,在本发明的附图中,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另外,对于长度、宽度、厚度、深度等尺寸关系,为了附图的清晰化和简略化适当地加以变更,不表示实际的尺寸关系。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中适合使用的装置的图。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如下构成:从卷材辊2中循环卷出的层叠薄膜1依次通过用于进行拉伸工序的拉伸装置10、用于进行染色工序的染色槽20,得到偏光性层叠薄膜3。虽然图1中没有显示,但也可以在通过拉伸装置10后,暂时地取出层叠薄膜,然后使该层叠薄膜通过染色槽20。在拉伸装置10中,将行进的层叠薄膜1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用沿行进方向排列的多个夹子把持,在拉伸区中,进行如下的拉伸工序:通过在使夹子与层叠薄膜一起行进的同时拓宽宽度方向的夹子间隔而将层叠薄膜1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通过缩小行进方向(纵向)的夹子间隔而将层叠薄膜1沿纵向收缩。

而且,虽然在图1中没有显示用于进行溶胀处理的溶胀槽、用于进行交联处理的交联槽、用于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炉,然而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置它们。

[层叠薄膜]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将长条状的基材薄膜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层叠而得的长条状的层叠薄膜。

(基材薄膜)

作为基材薄膜中所用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可以根据它们的玻璃化温度Tg或熔点Tm选择合适的树脂。基材薄膜优选使用能够在适合于层叠于基材薄膜上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拉伸的温度范围内拉伸的薄膜。

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

基材薄膜既可以是仅由上述的1种树脂构成的薄膜,也可以是将2种以上的树脂混合而成的薄膜。该基材薄膜既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多层薄膜。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其容易稳定地以高倍率拉伸,因而优选。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在丙烯上共聚乙烯而得的乙烯-聚丙烯共聚物等。共聚也可以利用其他种类的单体,作为可以与丙烯共聚的其他种类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α-烯烃。作为α-烯烃,优选使用碳数4以上的α-烯烃,更优选为碳数4~10的α-烯烃。若要举出碳数4~10的α-烯烃的具体例,例如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等直链状单烯烃类;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等支链状单烯烃类;乙烯基环己烷等。丙烯与可以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既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的来自于该其他单体的构成单元的含有率可以通过依照《高分子分析手册》(1995年、纪伊国屋书店发行)的第616页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红外线(IR)光谱测定而求出。

在上述中,作为构成丙烯系树脂薄膜的丙烯系树脂,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及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另外,构成丙烯系树脂薄膜的丙烯系树脂的立体规则性优选实质上为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由实质上具有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的立体规则性的丙烯系树脂构成的丙烯系树脂薄膜的处置性比较良好,并且高温环境下的机械强度优异。

聚酯系树脂是具有酯键的聚合物,主要是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聚物。所用的多元羧酸主要使用二元的二羧酸,例如有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萘二羧酸二甲酯等。另外,所用的多元醇也主要使用二元的二醇,可以举出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作为具体的树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聚萘二甲酸环己二甲酯等。它们的混合树脂、共聚物也适合使用。

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优选使用降冰片烯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聚合的树脂的总称,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等α-烯烃及其共聚物(代表性的为无规共聚物)、及将它们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而得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作为环状烯烃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降冰片烯系单体。

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有各种制品在市场上销售。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Topas(注册商标)(Ticona公司制)、ARTON(注册商标)(JSR(株)制)、ゼオノア(ZEONOR)(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制)、ゼオネックス(ZEONEX)(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制)、APEL(注册商标)(三井化学(株)制)。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是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作为此种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纤维素二丙酸酯等。另外,还可以举出它们的共聚物、或将羟基的一部分用其他种类的取代基等修饰了的物质等。它们当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三乙酸酯有很多制品在市场上销售,从获取容易性或成本的方面考虑也是有利的。作为纤维素三乙酸酯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Fujitac(注册商标)TD80(富士胶片(株)制)、Fujitac(注册商标)TD80UF(富士胶片(株)制)、Fujitac(注册商标)TD80UZ(富士胶片(株)制)、Fujitac(注册商标)TD40UZ(富士胶片(株)制)、KC8UX 2M(Konica Minolta Opt(株)制)、KC4UY(Konica Minolta Opt(株)制)等。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由借助碳酸酯基将单体单元结合而得的聚合物构成的工程塑料,是具有高耐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的树脂。另外,由于具有高透明性,因此还适用于光学用途。在光学用途中也有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了修饰的被称作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或改良了波长依赖性的共聚聚碳酸酯等销售,可以合适地使用。此种聚碳酸酯树脂在市场上被广泛地销售,例如可以举出Panlite(注册商标)(帝人化成(株))、Iupilon(注册商标)(三菱工程塑料(株))、SD POLYCA(注册商标)(住友Dow(株))、Calibre(注册商标)(Dow Chemical(株))等。

在基材薄膜中,也可以在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以外,还添加任意的合适的添加剂。作为此种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防静电干扰剂、颜料及着色剂等。基材薄膜中的上述例示出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这是因为,在基材薄膜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小于50重量%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充分地体现出热塑性树脂本来具有的高透明性等。

拉伸前的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适当地确定,然而一般从强度、处置性等操作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1~300μm,进一步优选为5~200μm,最优选为5~150μm。

对于基材薄膜,为了提高与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的密合性,也可以至少对形成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一侧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等。另外,为了提高密合性,也可以在基材薄膜的形成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一侧的表面形成底漆层等薄层。

(底漆层)

作为底漆层,只要是在基材薄膜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双方中发挥一定程度的强的密合力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然而并不限定于此。

构成底漆层的树脂也可以在溶解于溶媒中的状态下使用。根据树脂的溶解性,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等酯类,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氯仿那样的氯化烃类,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等醇类等普通的有机溶媒。然而,若使用含有有机溶媒的溶液形成底漆层,则也会有使基材溶解的情况,因此优选还考虑基材的溶解性来选择溶媒。若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则优选由以水作为溶媒的涂布液来形成底漆层。其中,优选使用密合性好的聚乙烯醇系树脂。

作为用作底漆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树脂及其衍生物。作为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此外还可以举出将聚乙烯醇树脂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酰胺等改性了的物质。在上述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材料中,优选使用聚乙烯醇树脂。

为了提高底漆层的强度,也可以向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中添加交联剂。添加到树脂中的交联剂可以使用有机系、无机系等公知的交联剂。只要针对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适当地选择更加合适的交联剂即可。例如,可以选择环氧系、异氰酸酯系、二醛系、金属系的交联剂。作为环氧系的交联剂,可以使用单液固化型的、双液固化型的任意一种交联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丙三醇二缩水甘油基醚或三缩水甘油基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基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胺等环氧类。

作为异氰酸酯系的交联剂,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酮肟嵌段物或苯酚嵌段物等异氰酸酯类。

作为二醛系交联剂,可以举出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顺丁烯二醛、邻苯二甲醛等。

作为金属系的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只要适当地选择即可。作为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可以举出钠、钾、镁、钙、铝、铁、镍、锆、钛、硅、硼、锌、铜、钒、铬、锡等具有二价以上的原子价的金属的盐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

所谓有机金属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在金属原子上直接结合有机基、或借助氧原子或氮原子等结合有机基的结构的化合物。所谓有机基,是指至少含有碳元素的官能团,例如可以是烷基、烷氧基、酰基等。另外,所谓结合不仅指共价键,也可以是螯合状化合物等借助配位的配位键。

作为上述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适例子,可以举出钛有机化合物、锆有机化合物、铝有机化合物及硅有机化合物。这些金属有机化合物既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适当地混合使用二种以上。

作为上述钛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丁酯二聚物、四(2-乙基己基)钛酸酯、钛酸四甲酯等钛原酸酯类;乙酰丙酮钛、四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辛二醇酸钛、乳酸钛、三乙醇胺钛、乙基乙酰乙酸钛等钛螯合物类;聚羟基硬脂酸钛等钛酰化物类等。

作为上述锆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正丙醇锆、正丁醇锆、四乙酰丙酮锆、单乙酰丙酮锆、双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锆合双乙酰乙酸乙酯等。

作为上述铝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乙酰丙酮铝、铝有机酸螯合物等。作为上述硅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上述的钛有机化合物及锆有机化合物中例示的具有配体的化合物。

在上述的低分子交联剂之外,也可以使用羟甲基化蜜胺树脂或聚酰胺环氧树脂等高分子系的交联剂等。作为该聚酰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有住化Chemtex(株)所售的“Sumirez(注册商标)Resin 650(30)”、“Sumirez(注册商标)Resin 675”(都是商品名)等。

在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情况下,特别优选聚酰胺环氧树脂、羟甲基化蜜胺、二醛、金属螯合物交联剂等。

对于为了形成底漆层而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与交联剂的比例,只要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从交联剂0.1~10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中,根据树脂的种类、交联剂的种类等适当地确定即可,尤其优选从0.1~5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中选择。另外,底漆层用涂布液优选使得其固体成分浓度为1~25重量%左右。

底漆层的厚度优选为0.05~1μm。更优选为0.1~0.4μm。若比0.05μm薄,则基材薄膜与聚乙烯醇层的密合力提高的效果小,若比1μm厚,则偏振片变厚,因而不够理想。

在底漆层的形成时,所使用的涂布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拉丝棒涂布法、逆转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辊涂法、模涂法、逗号涂布法、舔涂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喷注(fountain)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等公知的方法中适当地选择采用。

(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所用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例示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可以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优选为完全皂化品。皂化度的范围优选为80.0摩尔%~100.0摩尔%,更优选为90.0摩尔%~99.5摩尔%的范围,进一步而言最优选为94.0摩尔%~99.0摩尔%的范围。若皂化度小于80.0摩尔%,则会有形成偏振片层后的耐水性·耐湿热性明显差的不佳状况。

本说明书中的所谓“皂化度”,是将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料即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中所含的乙酸基因皂化工序变为羟基的比例用单元比(摩尔%)表示的值,是以下述式:

皂化度(摩尔%)=(羟基的数)÷(羟基的数+乙酸基的数)×100定义的数值。可以利用由JIS K 6726(1994)规定的方法求出。皂化度越高,则表明羟基的比例越高,即表明阻碍结晶化的乙酸基的比例越低。

另外,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是一部分被改性的改性聚乙烯醇。例如,可以举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酰胺等改性的树脂等。改性的比例优选为小于30摩尔%,更优选为小于10%。在进行大于30摩尔%的改性的情况下,难以吸附二色性色素,从而产生偏光性能变低的不佳状况。

虽然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也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100~10000,更优选为1500~8000,最优选为2000~5000。这里所说的平均聚合度也是利用由JIS K 6726(1994)规定的方法求出的数值。

作为具有此种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株)Kuraray制的PVA124(皂化度:98.0~99.0摩尔%)、PVA117(皂化度:98.0~99.0摩尔%)、PVA624(皂化度:95.0~96.0摩尔%)及PVA617(皂化度:94.5~95.5摩尔%);例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的AH-26(皂化度:97.0~98.8摩尔%)、AH-22(皂化度:97.5~98.5摩尔%)、NH-18(皂化度:98.0~99.0摩尔%)及N-300(皂化度:98.0~99.0摩尔%);例如日本VAM&POVAL(株)的JC-33(皂化度:99.0摩尔%以上)、JM-33(皂化度:93.5~95.5摩尔%)、JM-26(皂化度:95.5~97.5摩尔%)、JP-45(皂化度:86.5~89.5摩尔%)、JF-17(皂化度:98.0~99.0摩尔%)、JF-17L(皂化度:98.0~99.0摩尔%)及JF-20(皂化度:98.0~99.0摩尔%)等,它们可以在本发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形成中合适地使用。

在上述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多元醇及其缩合物等,例如可以例示出丙三醇、二丙甘醇、三丙甘醇、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添加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优选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中设为20重量%以下。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3~30μm。若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小于3μm,则拉伸后变得过薄而使染色性明显地恶化。若大于30μm,则会有最终得到的偏振片层的厚度大于10μm的情况,因此不够理想。

本发明的树脂层优选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粉末溶解于良溶剂中,将所得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涂布在基材薄膜的一方的表面上,使溶剂蒸发而形成。通过如此形成树脂层,就可以薄薄地形成。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涂布在基材薄膜上的方法,可以从拉丝棒涂布法、逆转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辊涂法、模涂法、逗号涂布法、舔涂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喷注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等公知的方法中适当地选择采用。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干燥时间例如为2~20分钟。

而且,本发明的树脂层也可以通过将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卷材薄膜贴附在基材薄膜的一方的表面上而形成。另外,树脂层既可以仅形成于基材薄膜的一方的表面,也可以分别形成于两方的表面。

(拉伸工序)

本发明的拉伸工序中,将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在拉伸工序中,在TD倍率和MD倍率在1.0<TD倍率≤3.0的第一期间中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在TD倍率>3.0的第二期间中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的情况下进行所述拉伸及所述收缩,其中,TD倍率是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宽度方向的拉伸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MD倍率是纵向的收缩时的长度相对于拉伸工序开始时的长度的倍率。

MD倍率≤(-0.2)×TD倍率+1.2    式(1)

MD倍率≤(-0.1/3)×TD倍率+0.7    式(2)

而且,在拉伸工序中,由于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因此TD倍率是大于1.0的值,由于层叠薄膜沿纵向收缩,因此MD倍率是小于1.0的值。

根据上述式(1)、(2),拉伸工序的某个时间点的MD倍率的上限值由TD倍率规定。MD倍率的上限值表示在拉伸工序的某个时间点最低限度应当满足的纵向的收缩的程度,所以,例如在MD倍率取式(1)或式(2)的上限值的收缩程度最少的状态下进行拉伸工序的情况下,作为1.0<TD倍率≤3.0的第一期间的一方与作为TD倍率>3.0的第二期间相比,相对于TD倍率的变化量而言的MD倍率的变化量大,收缩更加急速地推进。

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自然发生的收缩尤其在拉伸的初期阶段大幅度地产生。由此,在相对于宽度方向的拉伸而言,纵向的收缩的程度在初期的阶段小的情况下,追不上薄膜的自然的收缩量,成为拉伸方向的取向性低的薄膜。本发明中,拉伸工序中的MD倍率满足式(1)或式(2)的关系,特别是在作为1.0<TD倍率≤3.0的初期的阶段(第一期间)中满足式(1),由此在第一期间中纵向的收缩就会充分地进行,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可以得到高的取向性,从而可以得到高偏光性能的偏光性层叠薄膜。

拉伸的程度只要满足上述关系则没有任何限制,也可以有即使TD倍率变化MD倍率也不变化的期间。另外,也可以有即使TD倍率不变化MD倍率也变化的期间。

在本发明的拉伸工序中,最终的TD倍率优选为4.0以上且1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8.0以下。若最终的TD倍率小于4.0,则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不会充分地取向,结果会有产生偏振片层的偏光度不会足够高的不佳状况的情况。另一方面,若最终的TD倍率大于17.0,则拉伸时容易产生层叠薄膜的断裂,同时拉伸薄膜的厚度会薄到必需程度以上,后续工序中的加工性·处置性有可能降低。

在本发明的拉伸工序中,最终的MD倍率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设为0.45以下。在最终的MD倍率大于0.5的情况下,宽度方向的取向会受纵向的收缩应力妨碍,结果会有产生偏振片层的偏光度不会足够高的不佳状况的情况。另一方面,若最终的MD倍率变小,则所得的拉伸薄膜变短,在后续的工序中不得不频繁地更换卷绕卷筒,基于此等理由,生产性就会降低。由此,最终的MD倍率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另外,若使最终的MD倍率过小,则拉伸工序中层叠薄膜松弛而产生褶皱,在卷绕时会有产生不佳状况的情况。最终的TD倍率越大,则可以不使该不佳状况产生的最终的MD倍率就越小。最终的MD倍率最好与最终的TD倍率匹配,在不会在拉伸工序中使层叠薄膜中产生松弛的范围内合适地选择。

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处理并不限定为一段的拉伸,也可以多段地进行。即使在多段地进行的情况下,也以满足式(1)或式(2)的关系的方式进行拉伸。拉伸处理例如也可以与染色处理或交联处理同时进行。该情况下,染色工序中的拉伸优选设为拉伸程度少的辅助性的拉伸,也可以不进行朝向行进方向的收缩。在多段进行的情况下,将拉伸处理的全段相加后优选以使TD倍率为4.0倍以上的方式进行拉伸处理。

本发明的拉伸工序例如利用图1中所示的拉伸装置10进行。拉伸装置10是可以将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沿纵向收缩的装置。作为拉伸装置10,例如可以使用拉幅机。以下,对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拉幅机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拉幅机将行进的层叠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用沿行进方向排列的多个夹子把持,在拉伸区中,通过在使夹子与层叠薄膜一起行进的同时拓宽宽度方向的夹子间隔而将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并且通过缩小行进方向的夹子间隔而将层叠薄膜沿行进方向(纵向)收缩。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拉幅机的内部构成的一例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拉幅机具备把持层叠薄膜1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多个夹子11,夹子11被以规定的间隔安装在环形链条12上。环形链条12被夹隔着层叠薄膜1配置于两侧,分别架设在入口侧的主动链轮13与出口侧的从动链轮14之间。主动链轮13与未图示的电动机连接,通过驱动该电动机而旋转主动链轮13。由此,环形链条12就会在主动链轮13与从动链轮14之间环绕行进,因而安装于环形链条12上的夹子11就会环绕行进。

环形链条12的行进路以使宽度方向的夹子间隔在拉伸区中慢慢地变宽的方式构成,与进入拉伸区的时间点的夹子11的宽度方向的间隔D1相比,从拉伸区中出来时的夹子11的宽度方向的间隔D2更宽。

拉幅机还具备未图示的位置调节机构,其将安装于环形链条12上的夹子11的间隔、即行进方向的夹子11的间隔调节为所需的间隔,在拉伸区的行进路A1中,以满足式(1)或式(2)的关系的方式缩小夹子11的间隔,以使从拉伸区出来时的夹子11的行进方向的间隔G2比进入拉伸区时的夹子11的行进方向的间隔G1窄的方式构成。另外,在从动链轮14与主动链轮13之间的行进路A2中,将进入拉伸区时的夹子11的间隔G1调节为所需的值。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夹子11的构成的图,(a)表示从上方观看夹子11的图,(b)表示夹子11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夹子11由框架111、杠杆113、挡板(flapper)112构成。框架111被制成コ字形,下台成为薄膜载放台。在框架111的上台自由转动地安装有杠杆113,在该杠杆113的下端安装有挡板112。利用挡板112的自重使杠杆113转动而使挡板112与框架111的下台最为靠近,在两者之间把持层叠薄膜的端部。另一方面,若从把持层叠薄膜的状态起转动杠杆113而将挡板112离开框架111的下台,则所把持的层叠薄膜就被松开。在图2所示的拉幅机中,在主动链轮13的位置进行借助夹子11的层叠薄膜的把持动作,在从动链轮14的位置进行夹子11的松开动作。

调节行进方向的夹子的间隔的位置调节机构的控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既可以是独立驱动夹子的类型的方法,也可以是将多个夹子连结而用一个驱动系统来控制多个夹子的类型的方法。作为可以独立驱动夹子的类型的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如线性电动机驱动方式所代表的那样使用了磁力的控制方法、或者在各夹子中安装旋转驱动电动机的方法等。在这些情况下,既可以独立地驱动所有的夹子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仅控制一部分夹子而使剩下的自由的方法。另外,作为用一个驱动系统来控制多个夹子的类型的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以缩放仪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该所谓缩放仪方式,是通过控制2根轨道之间的距离来开闭缩放仪而控制夹子间距离的方式。

图2中所示的拉幅机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拉幅机也可以是如下的构成,即,不具有环绕行进的链条12,而是利用如上所述的位置调节机构控制夹子的位置,由此可以使夹子与层叠薄膜一起行进,慢慢地拓宽夹子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并且以满足式(1)或式(2)的方式缩小夹子的行进方向的间隔。

拉伸区中的温度需要为使基材薄膜伸长的温度,只要从80~180℃的范围中适当选择即可,然而为了降低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拉伸时的应力,优选在120℃以上实施。若拉伸区中的温度过低,则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拉伸时的应力就会过大,层叠薄膜容易断裂,反之若拉伸温度过高,则聚乙烯醇系树脂就会脱水劣化而容易产生黄变的不佳状况。当然,也可以在拉伸区中设定多个不同的温度。对于拉伸区例如可以通过相对于层叠薄膜从上方或下方、或者从其双方提供热风来控制为规定的温度。

此外,也可以在拉伸区的上游设置预热区,在拉伸区的下游,依次设置热固定区及热松弛区。预热区是对层叠薄膜进行预热处理的区域,不拓宽夹子的间隔,对层叠薄膜进行加热。将在预热区中被预热了的层叠薄膜向拉伸区移动。拉伸区是如上所述通过拓宽夹子的间隔而将层叠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的区域。本发明中,在拉伸区还进行层叠薄膜的行进方向的收缩。将在拉伸区中被拉伸了的层叠薄膜向热固定区移动。热固定区是在利用夹子把持层叠薄膜的端部的状态下维持拉紧状态的同时在结晶化温度以上进行热处理的区域。通过在该热固定区进行热处理,而促进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结晶化。将在热固定区中被热处理了的层叠薄膜向热松弛区移动。热松弛区是对层叠薄膜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利用该热松弛区,除去层叠薄膜的内部的残留应力或应变成分。各区中的温度可以根据基材薄膜、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材料的特性适当地选择。

(染色工序)

此处,将拉伸了的层叠薄膜的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碘或有机染料等。作为有机染料,例如可以使用Red BR、Red LR、Red R、Pink LB、Rubin BL、Bordeaux GS、Skyblue LG、柠檬黄、Blue BR、Blue 2R、Navy RY、Green LG、Violet LB、Violet B、Black H、Black B、Black GSP、Yellow 3G、Yellow R、Orange LR、Orange3R、Scarlet GL、Scarlet KGL、Congo Red、Brilliant Violet BK、Supra Blue G、Supra Blue GL、Supra Orange GL、Direct Skyblue、Direct Fast Orange S、Fast Black等。这些二色性物质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并用地使用两种以上。

染色工序例如通过在染色槽20中将整个层叠薄膜浸渍于含有上述二色性色素的溶液(染色溶液)中而进行。作为染色溶液,可以使用将上述二色性色素溶解于溶媒中的溶液。作为染色溶液的溶媒,一般而言使用水,然而也可以还添加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媒。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浓度,优选为0.01~10重量%,更优选为0.02~7重量%,特别优选为0.025~5重量%。

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由于可以进一步提高染色效率,因此更优选添加碘化物。作为该碘化物,例如可以举出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这些碘化物的添加比例优选在染色溶液中为0.01~20重量%。在碘化物当中,优选添加碘化钾。在添加碘化钾的情况下,碘与碘化钾的比例以重量比计优选处于1:5~1:100的范围,更优选处于1:6~1:80的范围,特别优选处于1:7~1:70的范围。

拉伸薄膜向染色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没有特别限定,然而通常优选为15秒~15分钟的范围,更优选为30秒~3分钟。另外,染色溶液的温度优选处于10~60℃的范围,更优选处于20~40℃的范围。

在染色工序中,可以继染色之后进行交联处理。交联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向含有交联剂的溶液(交联溶液)中浸渍层叠薄膜来进行。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物质。例如,可以举出硼酸、硼砂等硼化合物、或乙二醛、戊二醛等。它们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

作为交联溶液,可以使用将交联剂溶解于溶媒中而得的溶液。作为溶媒,例如可以使用水,然而也可以还含有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媒。虽然交联溶液中的交联剂的浓度并不限定于此,然而优选处于1~2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6~15重量%。

在交联溶液中,也可以添加碘化物。利用碘化物的添加,可以使树脂层面内的偏光特性更加均匀化。作为碘化物,例如可以举出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碘化物的含量优选为0.05~15重量%,更优选为0.5~8重量%。

层叠薄膜向交联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优选为15秒~20分钟,更优选为30秒~15分钟。另外,交联溶液的温度优选处于10~90℃的范围。

最后优选进行清洗工序及干燥工序。作为清洗工序,可以实施水清洗处理。水清洗处理通常可以通过将拉伸薄膜浸渍在离子交换水、蒸馏水等纯水中来进行。水清洗温度通常为3~50℃,优选为4℃~20℃的范围。浸渍时间通常为2~300秒,优选为3秒~240秒。

清洗工序也可以将借助碘化物溶液的清洗处理与水清洗处理组合,还可以使用适当地配合了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等液体醇的溶液。

在清洗工序之后,优选实施干燥工序。作为干燥工序,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方法(例如自然干燥、鼓风干燥、加热干燥)。例如,加热干燥的情况下的干燥温度通常为20~95℃,干燥时间通常为1~15分钟左右。经过以上的染色工序,树脂层就具有作为偏振片的功能。本说明书中,将具有作为偏振片的功能的树脂层称作偏振片层,将在基材薄膜上具备偏振片层的层叠体称作偏光性层叠薄膜。

(偏振片层)

具体而言,偏振片层是使二色性色素在被单轴拉伸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上吸附取向而得的层。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偏振片层的厚度(拉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通过将偏振片层的厚度设为10μm以下,就可以构成薄型的偏光性层叠薄膜。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偏光性层叠薄膜既可以原样不变地作为偏振片使用,也可以在偏振片层的表面贴合保护膜,再将基材薄膜剥离,作为由偏振片层和保护膜构成的偏振片使用。

实施例

如下所示地制作出实施例1~8及比较例1~5的偏光性层叠薄膜。

[实施例1~8]

(1)基材薄膜的制作

利用使用了多层挤出成形机的共挤出成形制作出如下的3层结构的基材薄膜,即,在由含有5重量%的乙烯单元的丙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住友化学(株)制“住友Noblene W151”、熔点Tm=138℃)构成的树脂层的两侧配置由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均聚丙烯(住友化学(株)制“住友Noblene FLX 80E4”、熔点Tm=163℃)构成的树脂层配置而得。所得的基材薄膜的合计厚度为100μm,各层的厚度比(FLX80E4/W151/FLX 80E4)为3/4/3。

(2)底漆层的形成

将聚乙烯醇粉末(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Z-200”、平均聚合度1100、平均皂化度99.5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出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向所得的水溶液中相对于聚乙烯醇粉末6重量份混合5重量份的交联剂(住友化学(株)制“Sumirez Resin 650”)。将所得的混合水溶液使用凹版涂布机连续地涂布在实施了电晕处理的上述基材薄膜的电晕处理面上,通过在80℃下干燥10分钟,而形成厚0.2μm的底漆层,制成由底漆层/基材薄膜的构成形成的薄膜。此外,对基材薄膜的相反一侧实施相同的处理,形成0.2μm的底漆层而得到由底漆层/基材薄膜/底漆层的构成形成的薄膜。

(3)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形成

将聚乙烯醇粉末(Kuraray(株)制“PVA124”、平均聚合度2400、平均皂化度98.0~99.0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出浓度8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所得的水溶液使用逗号涂布机连续地涂布在上述底漆层上,通过在80℃下干燥5分钟,而制作出由基材薄膜/底漆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层叠薄膜。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为10.6μm。此外,对基材薄膜的相反一侧的面也实施相同的处理,形成10.3μm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得到由树脂层/底漆层/基材薄膜/底漆层/树脂层的构成形成的层叠薄膜。

(4)拉伸工序

将上述的层叠薄膜在160℃的热风下一边沿MD方向收缩一边沿TD方向拉伸。在控制拉伸工序途中的MD倍率及TD倍率的同时,得到最终的MD倍率为0.40、最终的TD倍率为5.8的拉伸薄膜。而且,在拉伸工序途中,以使TD倍率为1.6时MD倍率为0.71、TD倍率为2.0时MD倍率为0.63、TD倍率为3.0时MD倍率为0.52、TD倍率为4.0时MD倍率为0.45、TD倍率为5.0时MD倍率为0.41的方式进行拉伸,最终制作出TD倍率为5.8、MD倍率为0.40的拉伸薄膜。图4中,表示出从拉伸工序的开始点(MD倍率1.0、TD倍率1.0)直到最终点(MD倍率0.40、TD倍率5.8)所经过的TD倍率及MD倍率的路径。而且,图4中也现实式(1)中所规定的上限值、式(2)中所规定的上限值。根据图4可知,实施例1~8中,经过了在式(1)中所规定的上限值和式(2)中所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MD倍率的路径。

(5)染色工序

对拉伸了的层叠薄膜,利用下面的步骤制作出偏光性拉伸薄膜。首先,将拉伸薄膜在作为含有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的30℃的染色溶液中浸渍下述表1所示的时间,进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染色,然后用10℃的纯水冲掉多余的碘液。然后,在作为含有硼酸和碘化钾的水溶液的72℃的交联溶液中浸渍600秒。其后,用10℃的纯水清洗4秒,最后通过在80℃下干燥300秒,而得到偏光性层叠薄膜。

(6)偏振片的制作

使用偏光性层叠薄膜,利用下面的步骤制作出偏振片。首先,将聚乙烯醇粉末((株)Kuraray制“KL-318”、平均聚合度1800)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出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向所得的水溶液中相对于聚乙烯醇粉末2重量份混合1重量份的交联剂(住友化学(株)制“Sumirez Resin 650”),制成粘接剂溶液。

然后,在所得的偏光性层叠薄膜的两面,使用上述的粘接剂水溶液贴合将三乙酰纤维素(Konica Minolta Opt(株)制“KC4UY”)皂化处理而得的透明保护膜。其后,在80℃下干燥5分钟,得到由透明保护膜/粘接剂层/偏振片层/底漆层/基材薄膜/底漆层/偏振片层/粘接剂层/透明保护膜这9层构成的层叠薄膜。

从该层叠薄膜中剥离除去基材薄膜,得到原先存在于基材薄膜的两侧的“保护膜/粘接剂层/偏振片/底漆层”的构成的偏振片。

[比较例1~5]

除了拉伸工序中的从开始点(MD倍率1.0、TD倍率1.0)直到最终点(MD倍率0.40、TD倍率5.8)所经过的MD倍率及TD倍率的路径不同的方面、以及将向染色溶液中的浸渍时间设为下述的表2中所示的时间的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8相同地制作出比较例1~5的偏振片。拉伸工序中的路径具体而言是以使TD倍率为1.6时MD倍率为0.92、TD倍率为2.0时MD倍率为0.88、TD倍率为3.0时MD倍率为0.75、TD倍率为4.0时MD倍率为0.63、TD倍率为5.0时MD倍率为0.50的方式进行拉伸,最终制作出TD倍率5.8、MD倍率0.40的拉伸薄膜。图4中,表示出拉伸工序的从开始点(MD倍率1.0、TD倍率1.0)直到最终点(MD倍率0.4、TD倍率5.8)所经过的MD倍率及TD倍率的路径。根据图4可知,比较例1~5中经过相对于MD倍率的变化量而言TD倍率的变化量恒定不变的路径被拉伸,对于MD倍率存在有达到在式(1)中所规定的上限值、和式(2)中所规定的上限值以上的值的情况。

(7)评价

对实施例1~8及比较例1~5的偏振片,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7100(日本分光(株)制),测定出单体透过率及偏光度。将结果表示于表1及表2中。图5是绘制实施例1~8及比较例1~5的偏振片的偏光度和单体透过率而得的曲线图。

[表1]

[表2]

根据表1、表2及图5可知,实施例1~8的偏振片与比较例1~5的偏振片相比具有优异的偏光性能。而且,根据图5可知与实施例1~8的偏振片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拉伸工序的情况下,显示出以曲线B1表示的偏光性能,在与比较例1~5的偏振片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拉伸工序的情况下,显示出以曲线B2表示的偏光性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偏光性层叠薄膜可以用于制作能够有效地适用于以液晶显示装置为首的各种显示装置中的偏振片。

符号的说明

1 层叠薄膜、2 卷材辊、3 偏光性层叠薄膜、4 基材薄膜、10 拉伸装置、11 夹子、12 环形链条、13 主动链轮、14 从动链轮、20 染色槽、111 框架、112 挡板、113 杠杆。

偏光性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