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结构包括横向支管和纵向干管,横向支管的上侧管面中轴线上及中轴线两侧各开有一排出气孔,横向支管和纵向干管之间由变径接头连接,纵向干管沿道路两侧分别布置,每根纵向干管中间设置有进气孔。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空气压缩设备由装置进气口鼓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管网输送由各个位置的出气孔喷射出,将双层排水沥青上、中面层的堵塞物质带出,可有效的改善双层排水沥青面层的堵塞情况,从而延长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排水降噪的功能有效期,充分发挥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工程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横向支管(1)和纵向干管(2),横向支管(1)的管道上侧管面中轴线上及中轴线两侧各开有一排出气孔(4),横向支管(1)和纵向干管(2)之间由变径接头连接,纵向干管(2)沿道路两侧分别布置,每根纵向干管(2)中间设置有进气孔(3),可由进气孔(3)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横向支管(1)和纵向干管(2)输送至各处的出气孔(4),空气由出气孔(4)喷射出可将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中面层内的堵塞物质带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支管(1)沿道路横向布置,横向支管(1)材料为PPR,管径为2-3cm,每根横向支管间隔8-10cm,布置10-20m的管网组成一组装置,避免装置纵向长度过长,横管布置过多造成检修、维护的困难以及所需选择空气压缩设备功率过大的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干管(2)布置在道路两侧的管槽中,纵向干管(2)材料为PPR,管径为横向支管(1)管径的1.5-2倍,纵向干管(2)的长度为10-20m,与一组横向支管(1)纵向长度相等,纵向干管(2)中间设置有进气口用以进气,同时设置有阀门,不启用装置时,关闭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1)布置在双层排水沥青中面层和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之间,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上部浇筑出凹槽,凹槽中布置横向支管(1),一处凹槽布置一根横向支管(1),凹槽宽度为管径的1-1.2倍,凹槽高度为管径的1.1-1.2倍,凹槽用于固定横向支管(1)的位置以及保护管道,防止道路车辆荷载对凹槽内管道造成损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支管(1)上侧管面中轴线及中轴线两侧各布置有一排出气孔(4),中轴线两侧出气孔与中轴线出气孔(4)呈45度角布置,出气孔(4)孔径为2-4mm,出气孔(4)间距为8-1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层排水沥青路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其特点在于沥青路面表层铺设2层透水沥青面层,上面层孔隙率小,中面层孔隙率大,上面层过滤灰尘,中面层消除噪声。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行车舒适性高,噪声小,可快速的排除路面的积水,可以防止水漂、水雾等影响行车安全性情况的发生。
然而,在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实际应用中,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增加,排水沥青上、中面层易发生堵塞,从而导致路表面积水难以快速消除,吸声降噪能力下降,大大降低了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功能性。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通常包括排水降噪沥青上面层、排水降噪沥青中面层、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基层和土基层,采用一定的措施来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层的堵塞情况,延长路面排水降噪功能有效期,充分发挥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工程效益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在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实际应用中,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增加,排水沥青上、中面层易发生堵塞,从而导致路表面积水难以快速消除,吸声降噪能力下降,大大降低了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功能性,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结构包括横向支管和纵向干管,横向支管的上侧管面中轴线上及中轴线两侧各开有一排出气孔,横向支管和纵向干管之间由变径接头连接,纵向干管沿道路两侧分别布置,每根纵向干管中间设置有进气孔,可由进气孔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横向支管和纵向干管输送至各处的出气孔,空气由出气孔喷射出可将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中面层内的堵塞物质带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沿道路横向布置,横向支管材料为PPR,管径为2-3cm,每根横向支管间隔8-10cm,布置10-20m的管网组成一组装置,避免装置纵向长度过长,横管布置过多造成检修、维护的困难以及所需选择空气压缩设备功率过大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纵向干管布置在道路两侧的管槽中,纵向干管材料为PPR,管径为横向支管管径的1.5-2倍,纵向干管的长度为10-20m,与一组横向支管纵向长度相等,纵向干管中间设置有进气口用以进气,同时设置有阀门,不启用装置时,关闭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布置在双层排水沥青中面层和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之间,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上部浇筑出凹槽,凹槽中布置横向支管,一处凹槽布置一根横向支管,凹槽宽度为管径的1-1.2倍,凹槽高度为管径的1.1-1.2倍,凹槽用于固定横向支管的位置以及保护管道,防止道路车辆荷载对凹槽内管道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上侧管面中轴线及中轴线两侧各布置有一排出气孔,中轴线两侧出气孔与中轴线出气孔呈45度角布置,出气孔孔径为2-4mm,出气孔间距为8-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布置在双层排水沥青中面层和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之间,使用时利用空气压缩机由进气口鼓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经管网输送由各个位置的出气孔喷射出,将双层排水沥青上、中面层的堵塞物质带出,可有效的改善双层排水沥青面层的堵塞情况,从而延长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排水降噪的功能有效期,充分发挥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工程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纵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横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横向支管出气孔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其中:1、横向支管;2、纵向干管;3、进气孔;4、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结构包括横向支管1和纵向干管2,横向支管1上侧管面中轴线上及中轴线两侧各开有一排出气孔4,横向支管1和纵向干管2之间由变径接头连接,纵向干管2沿道路两侧分别布置,每根纵向干管2中间设置有进气孔3,可由进气孔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横向支管和纵向干管输送至各处的出气孔,空气由出气孔喷射出可将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中面层内的堵塞物质带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1沿道路横向布置,横向支管1材料为PPR,管径为3cm,每根横向支管1间隔10cm,布置10m的管网组成一组装置,避免装置纵向长度过长,横管布置过多造成检修、维护的困难以及所需选择空气压缩设备功率过大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纵向干管2布置在道路两侧的管槽中,纵向干管2材料为PPR,管径为横向支管1管径的1.5倍,纵向干管2的长度为10m,与一组横向支管1纵向长度相等,纵向干管中间设置有进气口用以进气,同时设置有阀门,不启用装置时,关闭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1布置在双层排水沥青中面层和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之间,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上部浇筑出凹槽,凹槽中布置横向支管1,一处凹槽布置一根横向支管1,凹槽宽度为管径的1.1倍,凹槽高度为管径的1.1倍,凹槽用于固定横向支管的位置以及保护管道,防止道路车辆荷载对凹槽内管道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支管1上侧管面中轴线及中轴线两侧各布置有一排出气孔4,中轴线两侧出气孔4与中轴线出气孔4呈45度角布置,出气孔4孔径为3mm,出气孔4间距为10cm。
一种可改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堵塞的装置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