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行星多轴磨床

行星多轴磨床

IPC分类号 : B24B25/00I,B24B27/00I,B24B5/48I,B24B7/02I,B24B55/00I,B24B47/12I

申请号
CN201911085316.4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9-11-08
  • 公开号: 110802485B
  • 公开日: 2020-02-18
  • 主分类号: B24B25/00I
  • 专利权人: 唐山学院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星多轴磨床。其技术方案是: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和驱动主电机1、升降电机31、调距电机9、电主轴14的启动、停止、变向和变速,电磁制动器7、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的开合,横向进给工作台27的里外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的左右移动,机床升降台25的上下移动,能够实现对工件平面进行高效磨削、对大孔进行高效磨削和对多个孔形成的孔组进行同时磨削,极大的提高了磨削的效率,并可实现多种磨削模式,有效解决了因效率提高造成的总的扭矩增大、磨削力增大、磨削热增加等诸多技术上的难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行星多轴磨床,其特征在于:行星多轴磨床包括:主电机(1)、定环架(2)、主轴轴承(3),主轴齿轮(4)、主轴箱(5)、主轴(6)、主轴电磁制动器(7)、刀盘上壳(8)、调距电机(9)、调距轴(10)、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刀盘下壳(13)、电主轴(14)、砂轮(15)、调距转动块(16)、滑环(17)、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触针(19)、动环架(20)、控制驱动系统(21)、数据驱动线(22)、底座(23)、床身(24)、机床升降台(25)、纵向进给工作台(26)、横向进给工作台(27)、丝杠轴承(28)、丝杠螺母(29)、丝杠(30)、升降电机(31)、电机轴齿轮(32)、定环架螺钉(33)、主轴螺钉(34)、动环架螺钉(35)、螺栓螺母副(36)、圆螺母(37)、键(38)、定环(39)、动环(40),绝缘层环(41);

主电机(1)固定安装于主轴箱(5),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轴齿轮(32),电机轴齿轮(32)与主轴齿轮(4)啮合,主轴齿轮(4)与主轴(6)固定连接,主轴(6)通过上下两个主轴轴承(3)安装于主轴箱(5),主轴电磁制动器(7)与主轴(6)固定连接,主轴(6)为套筒状中空的轴;

主轴箱(5)与床身(24)连接并可沿其上下移动,丝杠螺母(29)一方面与主轴箱(5)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丝杠(30)连接并可随丝杠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丝杠(30)上端与升降电机(31)固定连接,下端通过丝杠轴承(28)与床身(24)连接;升降电机(31)与床身(24)固定连接,床身(24)与底座(23)固定连接;

机床升降台(25)与床身(24)连接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位于机床升降台(25)上,并可沿其左右移动;横向进给工作台(27)位于纵向进给工作台(26)上,并可沿其里外移动;

刀盘上壳(8)通过多个主轴螺钉(34)与主轴(6)固定连接,刀盘下壳(13)通过多个螺栓螺母副(36)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

定环架(2)上端为盘状,下部为中空的杆,杆的下部侧面有小孔;定环架(2)上端通过定环架螺钉(33)与主轴箱(5)固定连接,下部中空的杆穿过主轴(6)和刀盘上壳(8);定环(39)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定环(39)的内圈均与定环架(2)下端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穿过定环架(2)的中空的杆、杆的下部的小孔分别与多个定环(39)连接;

动环架(20)通过多个动环架螺钉(35)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动环架(20)为盆状且其侧壁有小孔,动环(40)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动环(40)外圈与动环架(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动环(40)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的另一端穿过动环架(20)侧壁的小孔分别与调距电机(9)、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触针(19)固定连接;多个触针(19)一方面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对应的滑环(17)接触并能相对滑动,滑环(17)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滑环(17)镶嵌在调距转动块(16)上面并通过对应的位于滑环(17)和调距转动块(16)之间的绝缘层环(41)与调距转动块(16)绝缘,数据驱动线(22)一端穿过对应的绝缘层环(41)与对应的滑环(17)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电主轴(14)连接,多个电主轴(14)的接线方式相同;动环(40)和定环(39)均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动环(40)的内圈与定环(39)的外圈接触且可相对滑动;

调距电机(9)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调距轴(10)上端与调距电机(9)固定连接,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与调距轴(10)固定连接,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调距轴(10)穿过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并可在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内相对转动,调距轴(10)下端与调距转动块(16)固定连接,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调距转动块(16)穿过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并可在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内相对转动,电主轴(14)与调距转动块(16)固定连接,砂轮(15)与电主轴(14)固定连接,滑环(17)、调距转动块(16)和调距轴(10)的回转轴线重合,电主轴(14)与调距轴(10)的回转轴线不重合;

由调距电机(9)、调距轴(10)、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电主轴(14)、砂轮(15)、调距转动块(16)、滑环(17)、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触针(19)、绝缘层环(41)组成的组件多组且这多组组件等间距排列于以主轴(6)的轴线为回转中心的水平圆周上;

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与主电机(1)、升降电机(31)、主轴电磁制动器(7)、调距电机(9)、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电主轴(14)、机床升降台(25)、纵向进给工作台(26)、横向进给工作台(27)相连,根据输入指令控制和驱动主电机(1)、升降电机(31)、调距电机(9)、电主轴(14)的启动、停止、变向和变速,主轴电磁制动器(7)、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的开合,横向进给工作台(27)的里外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的左右移动,机床升降台(25)的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多轴磨床,其特征是:控制驱动系统(21)控制驱动主轴电磁制动器(7)处在非制动的状态、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处在制动的状态,控制驱动系统(21)控制驱动主电机(1)、电主轴(14)转动,配合机床工作台的进给运动共同完成平面复合磨削,砂轮(15)除自身轴线旋转外只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此时的平面复合磨削状态为:“单次行星平面磨”;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主轴电磁制动器(7)和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都处在非制动的状态,控制驱动系统(21)控制驱动主电机(1)、电主轴(14)和调距电机(9)转动,配合机床工作台的进给运动共同完成平面复合磨削,砂轮(15)除绕自身轴线旋转外还绕调距轴(10)的轴线旋转,调距轴(10)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此时的平面复合磨削状态为:“双次行星平面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多轴磨床,其特征是:在“单次行星平面磨”时,将砂轮(15)的回转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到主轴(6)回转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的距离为回转半径R,相邻的两个砂轮(15)的磨削回转半径R的夹角为齿间角θ,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控制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处在非制动的状态,并控制调距电机(9)转动一定的角度,带动调距转动块(16)转动,砂轮(15)随调距转动块(16)一起绕调距轴(10)的轴线转动,调整砂轮(15)的相互位置;

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是相等的,而且齿间角θ也相等,称此时的磨削为“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变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是相等的,而齿间角θ不相等,称此时的磨削为“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变转向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不相等的,而齿间角θ也不相等,称此时的磨削为“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变转向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多轴磨床,其特征是:通过控制驱动系统(21)的调节能够实现对工件六个孔形成的孔组的同时磨削;

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都在圆周上时为“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和“变转向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

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都在矩形上时为“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和“变转向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多轴磨床,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制造业中产品高效、低成本、智能、高性能制造是目标。超、精、特(大/重)装备的创新是关键。磨削因具有不但可以加工软材料,而且还可以加工淬火钢及其他刀具不能加工的硬质材料、并能获得高的加工精度和小的表面粗糙度等的优势,而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在提高磨削效率并在提高磨削效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磨削热和磨削力是一个一直困扰技术界的难题。本发明不但实现了多主轴磨削的高效加工,而且有效解决了因效率提高造成的总的扭矩增大、磨削力增大、磨削热增加等诸多技术上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磨削加工效率低、磨削热和磨削力高等问题,提供一种行星多轴磨床,不但能对工件平面进行高效磨削而且能对多个孔形成的孔组进行同时磨削,并可实现多种磨削模式。

行星多轴磨床包括:主电机1、定环架2、主轴轴承3,主轴齿轮4、主轴箱5、主轴6、电磁制动器7、刀盘上壳8、调距电机9、调距轴10、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刀盘下壳13、电主轴14、砂轮15、调距转动块16、滑环17、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触针19、动环架20、控制驱动系统21、数据驱动线22、底座23、床身24、机床升降台25、纵向进给工作台26、横向进给工作台27、丝杠轴承28、丝杠螺母29、丝杠30、升降电机31、电机轴齿轮32、定环架螺钉33、主轴螺钉34、动环架螺钉35、螺栓螺母副36、圆螺母37、键38、定环39、动环40,绝缘层环41;

主电机1固定安装于主轴箱5,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轴齿轮32,电机轴齿轮32与主轴齿轮4啮合,主轴齿轮4与主轴6固定连接,主轴6通过上下两个主轴轴承3安装于主轴箱5,电磁制动器7与主轴6固定连接,主轴6为套筒状中空的轴;

主轴箱5与床身24连接并可沿其上下移动,丝杠螺母29一方面与主轴箱5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丝杠30连接并可随丝杠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丝杠30上端与升降电机31固定连接,下端通过丝杠轴承28与床身24连接;升降电机31与床身24固定连接,床身24与底座23固定连接;

机床升降台25与床身24连接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位于机床升降台25上,并可沿其左右移动;横向进给工作台27位于纵向进给工作台26上,并可沿其里外移动;

刀盘上壳8通过多个主轴螺钉34与主轴6固定连接,刀盘下壳13通过多个螺栓螺母副36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

定环架2上端为盘状,下部为中空的杆,杆的下部侧面有小孔;定环架2上端通过定环架螺钉33与主轴箱5固定连接,下部中空的杆穿过主轴6和刀盘上壳8;定环39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定环39的内圈均与定环架2下端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穿过定环架2的中空的杆、杆的下部的小孔分别与多个定环39连接;

动环架20通过多个动环架螺钉35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动环架20为盆状且其侧壁有小孔,动环40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动环40外圈与动环架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动环40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的另一端穿过动环架20侧壁的小孔分别与调距电机9、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触针19固定连接;多个触针19一方面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对应的滑环17接触并能相对滑动,滑环17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滑环17镶嵌在调距锥块16上面并通过对应的位于滑环17和调距锥块16之间的绝缘层环41与调距锥块16绝缘,数据驱动线22一端穿过对应的绝缘层环41与对应的滑环17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电主轴14连接,多个电主轴14的接线方式相同;动环40和定环39均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动环40的内圈与定环39的外圈接触且可相对滑动;

调距电机9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调距轴10上端与调距电机9固定连接,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与调距轴10固定连接,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调距轴10穿过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并可在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内相对转动,调距轴10下端与调距转动块16固定连接,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调距转动块16穿过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并可在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内相对转动,电主轴14与调距转动块16固定连接,砂轮15与电主轴14固定连接,滑环17、调距锥块16和调距轴10的回转轴线重合;

由调距电机9、调距轴10、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电主轴14、砂轮15、调距转动块16、滑环17、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触针19、绝缘层环41组成的组件多组且这多组组件等间距排列于以主轴6的轴线为回转中心的水平圆周上;

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与主电机1、升降电机31、电磁制动器7、调距电机9、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电主轴14、机床升降台25、纵向进给工作台26、横向进给工作台27相连,根据输入指令控制和驱动主电机1、升降电机31、调距电机9、电主轴14的启动、停止、变向和变速,电磁制动器7、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的开合,横向进给工作台27的里外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的左右移动,机床升降台25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控制驱动系统的调节能够实现对工件平面进行高效磨削、对大孔进行高效磨削和对多个孔形成的孔组进行同时磨削,极大的提高了磨削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控制驱动系统的调节能够实现“单次行星平面磨”、“双次行星平面磨”、“单次行星大孔磨削”。

(3)本发明通过控制驱动系统的调节,“单次行星平面磨”能够实现“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等多种磨削模式,且每种模式又包括同“同转向”和“变转向”方式。

(4)本发明通过控制驱动系统的调节能够实现“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和“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且每种模式又包括同“同转向”和“变转向”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磨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传动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主轴、定环架、定环、动环架、动环、刀盘上壳、刀盘下壳等的组件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A向砂轮同转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A向砂轮变转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同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图6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变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图7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图8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图9是本发明一种行星多轴磨床的“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

标号说明:1-主电机、2-定环架、3-主轴轴承,4-主轴齿轮、5-主轴箱、6-主轴、7-电磁制动器、8-主刀盘上壳、9-调距电机、10-调距轴、11-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2-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3-刀盘下壳、14-电主轴、15-砂轮、16-调距转动块、17-滑环、18-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9-触针、20-动环架、21-控制驱动系统、22-数据驱动线、23-底座、24-床身、25-机床升降台、26-纵向进给工作台、27-横向进给工作台、28-丝杠轴承、29-丝杠螺母、30-丝杠、31-升降电机、32-电机轴齿轮、33-定环架螺钉、34-主轴螺钉、35-动环架螺钉、36-螺栓螺母副、37-圆螺母、38-键、39-定环、40-动环、41-绝缘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行星多轴磨床见图1、图2、图3,包括:主电机1、定环架2、主轴轴承3,主轴齿轮4、主轴箱5、主轴6、电磁制动器7、刀盘上壳8、调距电机9、调距轴10、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刀盘下壳13、电主轴14、砂轮15、调距转动块16、滑环17、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触针19、动环架20、控制驱动系统21、数据驱动线22、底座23、床身24、机床升降台25、纵向进给工作台26、横向进给工作台27、丝杠轴承28、丝杠螺母29、丝杠30、升降电机31、电机轴齿轮32、定环架螺钉33、主轴螺钉34、动环架螺钉35、螺栓螺母副36、圆螺母37、键38、定环39、动环40,绝缘层环41;

主电机1固定安装于主轴箱5,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轴齿轮32,电机轴齿轮32与主轴齿轮4啮合,主轴齿轮4与主轴6固定连接,主轴6通过上下两个主轴轴承3安装于主轴箱5,电磁制动器7与主轴6固定连接,主轴6为套筒状中空的轴;

主轴箱5与床身24连接并可沿其上下移动,丝杠螺母29一方面与主轴箱5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丝杠30连接并可随丝杠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丝杠30上端与升降电机31固定连接,下端通过丝杠轴承28与床身24连接;升降电机31与床身24固定连接,床身24与底座23固定连接;

机床升降台25与床身24连接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位于机床升降台25上,并可沿其左右移动;横向进给工作台27位于纵向进给工作台26上,并可沿其里外移动;

刀盘上壳8通过多个主轴螺钉34与主轴6固定连接,刀盘下壳13通过多个螺栓螺母副36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

定环架2上端为盘状,下部为中空的杆,杆的下部侧面有小孔;定环架2上端通过定环架螺钉33与主轴箱5固定连接,下部中空的杆穿过主轴6和刀盘上壳8;定环39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定环39的内圈均与定环架2下端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穿过定环架2的中空的杆、杆的下部的小孔分别与多个定环39连接;

动环架20通过多个动环架螺钉35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动环架20为盆状且其侧壁有小孔,动环40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动环40外圈与动环架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动环40固定连接,多根数据驱动线22的另一端穿过动环架20侧壁的小孔分别与调距电机9、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触针19固定连接;多个触针19一方面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对应的滑环17接触并能相对滑动,滑环17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多个滑环17镶嵌在调距锥块16上面并通过对应的位于滑环17和调距锥块16之间的绝缘层环41与调距锥块16绝缘,数据驱动线22一端穿过对应的绝缘层环41与对应的滑环17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电主轴14连接,多个电主轴14的接线方式相同;动环40和定环39均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动环40的内圈与定环39的外圈接触且可相对滑动;

调距电机9与刀盘上壳8固定连接,调距轴10上端与调距电机9固定连接,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与调距轴10固定连接,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调距轴10穿过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并可在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内相对转动,调距轴10下端与调距转动块16固定连接,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与刀盘下壳13固定连接,调距转动块16穿过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并可在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内相对转动,电主轴14与调距转动块16固定连接,砂轮15与电主轴14固定连接,滑环17、调距锥块16和调距轴10的回转轴线重合;

由调距电机9、调距轴10、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小自润滑滑动轴承12、电主轴14、砂轮15、调距转动块16、滑环17、大自润滑滑动轴承18、触针19、绝缘层环41组成的组件六组且这六组组件等间距排列于以主轴6的轴线为回转中心的水平圆周上;

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与主电机1、升降电机31、电磁制动器7、调距电机9、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电主轴14、机床升降台25、纵向进给工作台26、横向进给工作台27相连,根据输入指令控制和驱动主电机1、升降电机31、调距电机9、电主轴14的启动、停止、变向和变速,电磁制动器7、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的开合,横向进给工作台27的里外移动,纵向进给工作台26的左右移动,机床升降台25的上下移动。

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并通过数据驱动线22经过定环39、动环40到达电主轴14,由于定环39的内圈与动环40的外圈接触且可相对滑动,所以控制驱动指令能够在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时也能到达电主轴14,电主轴14按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旋转,当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为电机正转指令时,电主轴14正向旋转,当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为电机反转指令时,电主轴14反向旋转,电主轴14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砂轮15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由于电主轴14在控制驱动系统21的控制下既能正转又能反转,所以砂轮15绕自身的轴线的转动既能正向转动又能反向转动;

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电磁制动器7处在非制动的状态下时,主电机1的转动通过电机轴齿轮32和主轴齿轮4的齿轮啮合关系传递到主轴6,主轴6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的旋转带动其上的砂轮15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因此砂轮15除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外还绕自身轴线旋转;

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处在制动的状态下时,由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的旋转运动和砂轮15旋转运动组成的合成运动,配合机床工作台的进给运动共同完成平面复合磨削。这种平面复合磨削六个砂轮15加工工件,加工效率高,同时六个砂轮15间断磨削工件即每个砂轮在加工过程都有磨削工件时间和不磨削工件时间,这有利于散热,总磨削层被分到六个砂轮15上,且砂轮15边旋转边切入工件,所以较传统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磨削力、减小了磨削热。实际磨削速度是砂轮15的速度与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的速度的合成,因此当砂轮15的速度取一较大值时,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的速度取一较小值就能实现高速磨削,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高速磨削领域大直径砂轮的动平衡和可靠性难题,可采用大直径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和小直径砂轮完成大型和超大型平面的高效加工。这样这种行星多轴磨床加工平面时即降低了磨削力又减小了磨削热同时又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由于磨削力小、磨削热低,所以可通过加大磨削用量来实现高效率加工。

可通过改变主电机1的转速使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得到不同的转速,也可以在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转速一定时通过电主轴14提速或降速来提高或降低砂轮15的转速,从而可实现磨削参数的灵活配置。

由于此种状态(电磁制动器7处在非制动的状态、电磁制动器11处在制动的状态)下砂轮15除自身轴线旋转外只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称此时的平面复合磨削状态为:“单次行星平面磨”。除了“单次行星平面磨”模式,本发明还能实现“双次行星平面磨”,当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电磁制动器7和电磁制动器11都处在非制动的状态,控制驱动系统21控制主电机1和调距电机9旋转,此时砂轮15除绕自身轴线旋转外还绕调距轴10的轴线旋转,调距轴10绕主轴6的轴线旋转,称此时的平面复合磨削状态为:“双次行星平面磨”。

在这种状态(电磁制动器7处在非制动的状态、电磁制动器11处在制动的状态)下,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升降电机31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丝杠30转动,丝杠30的转动带动丝杠螺母29沿丝杠30上下移动,丝杠螺母29的上下移动带动主轴箱5上下移动,配合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的旋转运动和砂轮15旋转运动组成的合成运动,完成对工件大孔的磨削,极大的提高了效率,称此时的磨孔的状态为:“单次行星大孔磨削”。

“单次行星平面磨”能够实现“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等多种磨削模式,且每种模式又包括同“同转向”和“变转向”方式;

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控制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处在制动的状态;控制驱动系统21也可以发出控制驱动指令控制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处在非制动的状态,并控制调距电机9转动,调距电机9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调距轴10转动,调距轴10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调距转动块16转动,调距转动块16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电主轴14转动,电主轴14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砂轮15绕调距轴10的轴线转动;砂轮15绕调距轴10的轴线转动即可以是连续的转动,也可以是调节六个砂轮15相互位置的不连续转动。

如图1、2,当需要调整六个砂轮15的相互位置时,控制驱动系统21发出控制驱动指令控制调距轴电磁制动器11处在非制动的状态,并控制调距电机9转动一定的角度,调距电机9的转动通过调距轴10带动调距转动块16转动,此时,砂轮15随调距转动块16一起绕调距轴10的轴线转动,当调距转动块16根据需要转过一定角度,砂轮15达到所需位置时,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电磁制动器11处在制动的状态,如图3,砂轮15的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即A向的垂直面)的投影点到主轴6回转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的距离为回转半径R,相邻的两个砂轮15的磨削回转半径R的夹角(即相邻的两个砂轮15的回转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与主轴6回转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点的夹角)为齿间角θ;

由于电主轴14在控制驱动系统21的控制下既能正转又能反转,所以砂轮15绕自身的轴线的转动既能正向转动又能反向转动,当六个砂轮15转向均相同时称为“同转向”(如图3所示),当六个砂轮15转向为相邻砂轮转向相反而相间隔转向相同时称为“变转向”(如图4所示);

通过转动调距转动块16调整砂轮15的位置改变回转半径R大小,以适用不同尺寸工件的加工,如图5调整后的回转半径R小于未调整前图3的回转半径R,图5调整后的回转半径R虽然小于未调整前图3的回转半径R,但图5中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是相等的,而且齿间角θ也相等,且六个砂轮为“同转向”,称此时的磨削为“同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通过转动调距转动块16调整砂轮15的位置改变回转半径R大小,以适用不同尺寸工件的加工,如图6调整后的回转半径R小于未调整前图4的回转半径R,图6调整后的回转半径R虽然小于未调整前图4的回转半径R,但图6中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是相等的,而且齿间角θ也相等,且六个砂轮为“变转向”,称此时的磨削为“变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变转向等回转半径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如图7,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是相等的,而齿间角θ不相等,称此时的磨削为“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又可分为“同转向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和“变转向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如图8,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的回转半径R不相等的,而齿间角θ也不相等,称此时的磨削为“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又可分为“同转向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和“变转向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

“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能有效的避免磨削中的颤振,“不等回转半径不等齿间角磨削”模式不但能够有效的避免磨削中的颤振而且能够降低冲击、减少磨削热降低磨削温度、改善切屑结构,“变转向”减小了总的扭矩和总的磨削力。

本发明通过控制驱动系统的调节能够实现对工件六个孔形成的孔组的同时磨削,即能实现“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又能实现“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且每种模式又包括同“同转向”和“变转向”方式;

控制驱动系统21通过数据驱动线22控制电磁制动器7处在制动的状态下时,刀盘(由刀盘上壳8和刀盘下壳13通过螺栓螺母副36连接而成)不能相对主轴箱5转动,而此时电主轴14的转动直接带动砂轮15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升降电机31的转动带动与其固连的丝杠30转动,丝杠30的转动带动丝杠螺母29沿丝杠30上下移动,丝杠螺母29的上下移动带动主轴箱5和六个旋转的砂轮15上下移动,六个旋转的砂轮15的上下移动配合机床工作台的进给运动完成对工件六个孔形成的孔组的同时磨削,极大的提高了磨孔效率。

砂轮15绕调距轴10的轴线转动即可以是连续的转动,也可以是调节六个砂轮15相互位置的不连续转动,当进行孔组磨削时,可以通过转动调距转动块16调整砂轮15的位置,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都在圆周上时为“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由于电主轴14在控制驱动系统21的控制下既能正转又能反转,即砂轮15绕自身的轴线的转动既能正向转动又能反向转动,所以“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和“变转向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当调整后的各个砂轮15都在矩形上时为“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如图9),“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根据砂轮15的转向可分为“同转向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和“变转向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变转向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和“变转向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通过不同方向扭矩的互相抵消能减小总的扭矩。不管是“圆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还是“矩形阵列孔组磨削”模式均能完成对工件六个孔形成的孔组的同时磨削,极大的提高了磨孔效率。

行星多轴磨床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