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及使用方法

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及使用方法

IPC分类号 : B63C9/00

申请号
CN202010285317.X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20-04-13
  • 公开号: 111470008B
  • 公开日: 2020-07-31
  • 主分类号: B63C9/00
  • 专利权人: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本体,本体设有驱动机构与隔板,隔板设有网格孔,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架,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加固架的底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隔板在水下进行移动,隔板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隔板的顶部的一端设有头部防护组件;该方法包括:a、使用前的准备;b、水下移动;c、模式的选择;d、受伤人员的放置;e、前往救治点。本发明通过设置该生命保障装置,从而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加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确保水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权利要求

1.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驱动机构与隔板,所述隔板设有网格孔,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固架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隔板在水下进行移动,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隔板的顶部的一端设有头部防护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推进器与支撑组件,所述基座的顶部与所述加固架的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推进器设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推进器用于驱动所述本体在水下移动,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基座的四边,所述支撑组件包括U型座、调节架与支撑杆,所述U型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调节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U型座的底部,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座,所述推进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对应所述第二转动座设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与所述第三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通过所述液压伸缩杆带动所述调节环的升降,从而控制所述支撑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护栏与限位带,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环,所述护栏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环内,所述隔板的两侧对应设有所述限位带,对应的所述限位带之间连接有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防护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两块挡块,所述底座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控制两块所述挡块的底部在所述调节腔内做相向与背向切换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所述挡块的底部设有第一齿条,位于另一侧的所述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第二齿条的上方,所述调节件包括齿轮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调节腔内,所述齿轮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端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所述挡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均设有弹性垫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支撑柱与第一转动座,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固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所述转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转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动座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座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丝杠电机,所述U型座的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滚珠丝杠,所述丝杠电机控制所述滚珠丝杠转动,所述调节架的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滚珠丝杠穿过所述滑块,所述调节架内的两侧壁上设有导向块,所述U型座的两侧对应所述导向块设有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块相匹配。

8.根据权利 要求7所述的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使用前的准备

首先需要确保该保障装置中的推进器、丝杠电机、转动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能够正常运行,接着需要确认水底的具体情况,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水底地质较为松软,存在大量淤泥,另一种为水底地质较为坚硬,水底存在石块;

b、水下移动

当水下作业人员在水下受伤后,将该保障装置放入到水中,通过遥控器指令,转动电机运行,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第一转动座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推进器运行,从而带动隔板前往救援点;

c、模式的选择

首先根据使用前确认得到的水底情况,针对两种情况选取不同模式;

1)针对水底地质松软

首先转动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使得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再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调节架向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液压伸缩杆向下伸出,使得调节环向下移动,最终控制支撑杆向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四根支撑杆的底部相互抵住,使得基座的下方的四根支撑杆呈现锥形,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从而将隔板进行固定;

2)针对水底地质坚硬

首先转动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使得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再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调节架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液压伸缩杆向上回缩,使得调节环向上移动,最终控制支撑杆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四根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态,四根支撑杆抵在水底,从而将隔板稳定放置在水底;

d、受伤人员的放置

首先救援人员将受伤人员放置到隔板上,通过限位带与卡扣的配合,将受伤人员的身体部分固定在隔板上,然后将受伤人员的头部放置在头部防护组件中的底座上,驱动电机运行,对称设置的两块挡块向底座中心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从而将受伤人员的头部固定;

e、前往救治点

由于此时的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推进器运行,将带有受伤人员的隔板向上推动,使得隔板浮出水面,然后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同时转动电机运行,控制基座以及推进器转动,使得推进器驱动隔板向救治点移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施工需要由潜水员潜入水下进式施工作业,但是,水底的情况复杂多变,而潜水员却无法在水下做出及时应对,导致水下作业人员常常受伤,因此对于水下作业人员的救援以及生命保障尤为关键。

目前对于受伤的水下作业人员的救助大多数采用人工救援,靠救援人员背负受伤人员将其带回岸上进行救治,然而救援人员靠四肢或脚蹼在水中前进,使得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大,由于这种推进方式产生的推力小,导致救援人员在水下的机动能力差,受环境影响大,对抗水下暗流能力差等。对于水下救援这种分秒必争的救援行动,经常有救生人员因不能及时接近求救者而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设置隔板和驱动机构,隔板用于放置受伤人员,隔板上开设网格孔,在隔板进入水下时,网格孔的设置减小了隔板所受到的水的浮力,便于隔板沉入水下,在隔板的下方安装加固架,固定架的安装用于增加隔板的承载能力,提高隔板的稳固性,在隔板的上安装限位组件,由于水下情况多变,隔板在移动受伤人员时,容易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用于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上,从而消除或减少了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的几率,在隔板的顶部的一端安装头部防护组件,对于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在加固架的下方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隔板在水下移动,通过设置该生命保障装置,从而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加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确保水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使用方法中,首先确保该保障装置中的推进器、丝杠电机、转动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在救援过程中出现机械事故,导致受伤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然后确认水底的情况,当出现水下作业人员受伤时,及时将该装置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指令,使得转动电机运行,从而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将隔板移动到救援点,接着根据之前确认的水底情况,保障装置在水底着陆时切换不同的状态,从而将隔板平稳的放置在水底,针对水底地质松软的,转动电机控制基座以及推进器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接着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从而控制支撑杆向基座的中心的一侧转动,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从而将隔板平稳的放置在水底上;针对水底地址坚硬的,转动电机控制基座以及推进器呈垂直状态,接着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控制支撑杆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的一侧转动,使得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态,支撑杆抵在水底,从而将隔板平稳放置在水底,应对水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隔板能够平稳放置在水底,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隔板上,避免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接着将限位带通过卡扣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上,隔板在水下移动过程中,避免受伤人员的身体与隔板脱离,将受伤人员的头部放置在底座上,两侧挡块通过驱动电机向底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从而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在前往救援点的过程中,由于此时的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推进器直接运行,将隔板向上推动,使得隔板浮出水面,保障了受伤人员能够有充足的氧气,提高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设有驱动机构与隔板,隔板设有网格孔,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架,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加固架的底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隔板在水下进行移动,隔板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隔板的顶部的一端设有头部防护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隔板和驱动机构,隔板用于放置受伤人员,隔板上开设网格孔,在隔板进入水下时,网格孔的设置减小了隔板所受到的水的浮力,便于隔板沉入水下,在隔板的下方安装加固架,固定架的安装用于增加隔板的承载能力,提高隔板的稳固性,在隔板的上安装限位组件,由于水下情况多变,隔板在移动受伤人员时,容易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用于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上,从而消除或减少了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的几率,在隔板的顶部的一端安装头部防护组件,对于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在加固架的下方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隔板在水下移动,通过设置该生命保障装置,从而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加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确保水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限位组件包括护栏与限位带,隔板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环,护栏的底部转动连接在连接环内,隔板的两侧对应设有限位带,对应的限位带之间连接有卡扣。防护栏使得受伤人员不会从隔板的两侧滚落,限位带与卡扣的设置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上,隔板在水中移动时,避免受伤人员的身体与隔板发生脱离。

进一步,头部防护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的两块挡块,底座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设有调节件,调节件控制两块挡块的底部在调节腔内做相向与背向切换运动。头部防护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通过调节件带动两侧的挡块同时向底座的中心移动或者同时向底座的两侧移动,挡块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的两侧,隔板在水下移动过程,挡块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同时避免受伤人员的头部发生剧烈晃动,对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进一步,位于一侧的挡块的底部设有第一齿条,位于另一侧的挡块的底部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位于第二齿条的上方,调节件包括齿轮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于调节腔内,齿轮设于驱动电机的端部,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位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相互啮合。通过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以及齿轮的设置,从而实现了驱动电机的运行能够使得底座两侧的挡块能够同时相向或背向移动。

进一步,两块挡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与底座的顶部均设有弹性垫块。凹槽的设置,使得挡块能够更好的贴附在受伤人员的头部的两侧,弹性垫块的设置提高了受伤人员的头部的舒适性,并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基座、推进器与支撑组件,基座的顶部与加固架的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组件,推进器设于基座的底部,推进器用于驱动本体在水下移动,支撑组件设于基座的四边。转动组件的设置用于控制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上推进器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隔板在水下的移动,使得隔板能够在水下快速达到救援点,支撑组件的设置使得隔板在到达水底的救援点后,支撑组件能够将隔板支撑在水底上,避免推进器直接与水底接触,对推进器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保障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其在救援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进一步,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支撑柱与第一转动座,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加固架的底部,第一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基座的顶部,转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转动电机驱动第一转动座在支撑柱的底部转动。通过转动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围绕支撑柱的底部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推进器的转动。

进一步,支撑组件包括U型座、调节架与支撑杆,U型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基座上,调节架靠近基座的一端活动连接在U型座的底部,支撑杆转动连接在调节架的另一端,支撑杆靠近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座,推进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调节环对应第二转动座设有第三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与第三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通过液压伸缩杆带动调节环的升降,从而控制支撑杆转动。通过液压伸缩杆的伸缩从而带动调节环进行升降,针对水底地质松软时,调节环向下移动时,调节架向基座的中心移动,支撑杆向基座的中心转动,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调节环向上移动时,调节架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移动,支撑杆向远离基座的中心转动,使得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态,支撑杆的底部抵在水底,应对水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隔板能够平稳放置在水底,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隔板上,避免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

进一步,U型座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丝杠电机,U型座的底部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滚珠丝杠,丝杠电机控制滚珠丝杠转动,调节架的一端设有滑块,滑块设于滑槽内,滚珠丝杠穿过滑块,调节架内的两侧壁上设有导向块,U型座的两侧对应导向块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与导向块相匹配。通过丝杠电机的运行,从而控制调节架在U型座上滑移,导向块与导向槽的设置对调节架的移动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使用前的准备

首先需要确保该保障装置中的推进器、丝杠电机、转动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能够正常运行,接着需要确认水底的具体情况,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水底地质较为松软,存在大量淤泥,另一种为水底地质较为坚硬,水底存在石块;

b、水下移动

当水下作业人员在水下受伤后,将该保障装置放入到水中,通过遥控器指令,转动电机运行,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第一转动座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推进器运行,从而带动隔板前往救援点;

c、模式的选择

首先根据使用前确认得到的水底情况,针对两种情况选取不同模式;

1)针对水底地质松软

首先转动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使得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再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调节架向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液压伸缩杆向下伸出,使得调节环向下移动,最终控制支撑杆向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四根支撑杆的底部相互抵住,使得基座的下方的四根支撑杆呈现锥形,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从而将隔板进行固定;

2)针对水底地质坚硬

首先转动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基座以及推进器进行转动,使得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再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调节架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液压伸缩杆向上回缩,使得调节环向上移动,最终控制支撑杆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四根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态,四根支撑杆抵在水底,从而将隔板稳定放置在水底;

d、受伤人员的放置

首先救援人员将受伤人员放置到隔板上,通过限位带与卡扣的配合,将受伤人员的身体部分固定在隔板上,然后将受伤人员的头部放置在头部防护组件中的底座上,驱动电机运行,对称设置的两块挡块向底座中心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从而将受伤人员的头部固定;

e、前往救治点

由于此时的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推进器运行,将带有受伤人员的隔板向上推动,使得隔板浮出水面,然后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同时转动电机运行,控制基座以及推进器转动,使得推进器驱动隔板向救治点移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隔板和驱动机构,隔板用于放置受伤人员,隔板上开设网格孔,在隔板进入水下时,网格孔的设置减小了隔板所受到的水的浮力,便于隔板沉入水下,在隔板的下方安装加固架,固定架的安装用于增加隔板的承载能力,提高隔板的稳固性,在隔板的上安装限位组件,由于水下情况多变,隔板在移动受伤人员时,容易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用于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上,从而消除或减少了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的几率,在隔板的顶部的一端安装头部防护组件,对于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在加固架的下方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隔板在水下移动,通过设置该生命保障装置,从而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加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确保水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发明中头部防护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的两块挡块,底座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设有调节件,调节件控制两块挡块的底部在调节腔内做相向与背向切换运动。头部防护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通过调节件带动两侧的挡块同时向底座的中心移动或者同时向底座的两侧移动,挡块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的两侧,隔板在水下移动过程,挡块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同时避免受伤人员的头部发生剧烈晃动,对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本发明中支撑组件包括U型座、调节架与支撑杆,U型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基座上,调节架靠近基座的一端活动连接在U型座的底部,支撑杆转动连接在调节架的另一端,支撑杆靠近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座,推进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调节环对应第二转动座设有第三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与第三转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通过液压伸缩杆带动调节环的升降,从而控制支撑杆转动。通过液压伸缩杆的伸缩从而带动调节环进行升降,针对水底地质松软时,调节环向下移动时,调节架向基座的中心移动,支撑杆向基座的中心转动,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调节环向上移动时,调节架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移动,支撑杆向远离基座的中心转动,使得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态,支撑杆的底部抵在水底,应对水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隔板能够平稳放置在水底,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隔板上,避免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

本发明步骤a中,首先确保该保障装置中的推进器、丝杠电机、转动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在救援过程中出现机械事故,导致受伤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然后确认水底的情况。

本发明步骤c中,根据之前确认的水底情况,保障装置在水底着陆时切换不同的状态,从而将隔板平稳的放置在水底,针对水底地质松软的,转动电机控制基座以及推进器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接着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从而控制支撑杆向基座的中心的一侧转动,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从而将隔板平稳的放置在水底上;针对水底地址坚硬的,转动电机控制基座以及推进器呈垂直状态,接着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控制支撑杆向远离基座的中心的一侧转动,使得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态,支撑杆抵在水底,从而将隔板平稳放置在水底,应对水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隔板能够平稳放置在水底,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隔板上,避免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

本发明步骤d中,将限位带通过卡扣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上,隔板在水下移动过程中,避免受伤人员的身体与隔板脱离,将受伤人员的头部放置在底座上,两侧挡块通过驱动电机向底座的中心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从而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

本发明步骤e中,在前往救援点的过程中,由于此时的基座与支撑柱呈垂直状态,推进器直接运行,将隔板向上推动,使得隔板浮出水面,保障了受伤人员能够有充足的氧气,提高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然后控制丝杠电机以及液压伸缩杆同时运行,使得四根支撑杆呈锥型,从而减小四根支撑杆所受到的水阻,加快了隔板的移动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头部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U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杆呈锥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杆与水底呈垂直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驱动机构;3-隔板;4-网格孔;5-头部防护组件;6-护栏;7-限位带;8-连接环;9-卡扣;10-底座;11-挡块;12-调节腔;13-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5-齿轮;16-驱动电机;17-凹槽;18-弹性垫块;19-基座;20-推进器;21-支撑组件;22-转动组件;23-转动电机;24-支撑柱;25-第一转动座;26-U型座;27-调节架;28-支撑杆;29-第二转动座;30-安装板;31-液压伸缩杆;32-调节环;33-第三转动座;34-连接杆;35-丝杠电机;36-滑槽;37-滚珠丝杠;38-滑块;39-导向快;40-导向槽;41-加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设有驱动机构2与隔板3,隔板3设有网格孔4,隔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架41,驱动机构2固定连接在加固架41的底部,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隔板3在水下进行移动,隔板3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隔板3的顶部的一端设有头部防护组件5。

限位组件包括护栏6与限位带7,隔板3的两侧均设有连接环,护栏6的底部转动连接在连接环8内,隔板3的两侧对应设有限位带7,对应的限位带7之间连接有卡扣9。防护栏6使得受伤人员不会从隔板3的两侧滚落,限位带7与卡扣9的设置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3上,隔板3在水中移动时,避免受伤人员的身体与隔板3发生脱离。

头部防护组件5包括底座10以及对称设置在底座10上的两块挡块11,底座10设有调节腔12,调节腔12内设有调节件,调节件控制两块挡块11的底部在调节腔12内做相向与背向切换运动。头部防护组件5的设置能够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通过调节件带动两侧的挡块11同时向底座10的中心移动或者同时向底座10的两侧移动,挡块11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的两侧,隔板3在水下移动过程,挡块11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同时避免受伤人员的头部发生剧烈晃动,对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位于一侧的挡块11的底部设有第一齿条13,位于另一侧的挡块11的底部设有第二齿条14,第一齿条13位于第二齿条14的上方,调节件包括齿轮15与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设于调节腔12内,齿轮15设于驱动电机16的端部,驱动电机16驱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位于第一齿条13与第二齿条14之间,齿轮15分别与第一齿条13、第二齿条14相互啮合。通过第一齿条13、第二齿条14以及齿轮15的设置,从而实现了驱动电机16的运行能够使得底座10两侧的挡块11能够同时相向或背向移动。

两块挡块1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凹槽17,凹槽17与底座10的顶部均设有弹性垫块18。凹槽17的设置,使得挡块11能够更好的贴附在受伤人员的头部的两侧,弹性垫块18的设置提高了受伤人员的头部的舒适性,并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驱动机构2包括基座19、推进器20与支撑组件21,基座19的顶部与加固架41的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组件22,推进器20设于基座19的底部,推进器20用于驱动本体1在水下移动,支撑组件21设于基座19的四边。转动组件22的设置用于控制基座19以及安装在基座19上推进器20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隔板3在水下的移动,使得隔板3能够在水下快速达到救援点,支撑组件21的设置使得隔板3在到达水底的救援点后,支撑组件21能够将隔板3支撑在水底上,避免推进器20直接与水底接触,对推进器20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保障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其在救援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转动组件22包括转动电机23、支撑柱24与第一转动座25,支撑柱2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加固架41的底部,第一转动座2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基座19的顶部,转动电机23固定连接在支撑柱24上,转动电机23驱动第一转动座25在支撑柱24的底部转动。通过转动电机23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25围绕支撑柱24的底部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推进器20的转动。

支撑组件21包括U型座26、调节架27与支撑杆28,U型座2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基座19上,调节架27靠近基座19的一端活动连接在U型座26的底部,支撑杆28转动连接在调节架27的另一端,支撑杆28靠近基座19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座29,推进器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0,安装板3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31,液压伸缩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环32,调节环32对应第二转动座29设有第三转动座33,第二转动座29与第三转动座33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4,通过液压伸缩杆31带动调节环32的升降,从而控制支撑杆28转动。通过液压伸缩杆31的伸缩从而带动调节环32进行升降,针对水底地质松软时,调节环32向下移动时,调节架27向基座19的中心移动,支撑杆28向基座19的中心转动,使得四根支撑杆28呈锥型,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调节环32向上移动时,调节架27向远离基座19的中心移动,支撑杆28向远离基座19的中心转动,使得支撑杆28与水底呈垂直状态,支撑杆28的底部抵在水底,应对水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隔板3能够平稳放置在水底,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隔板3上,避免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

U型座26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丝杠电机35,U型座26的底部设有滑槽36,滑槽36内设有滚珠丝杠37,丝杠电机35控制滚珠丝杠37转动,调节架27的一端设有滑块38,滑块38设于滑槽36内,滚珠丝杠37穿过滑块38,调节架27内的两侧壁上设有导向块39,U型座26的两侧对应导向块39设有导向槽40,导向槽40与导向块39相匹配。通过丝杠电机35的运行,从而控制调节架27在U型座26上滑移,导向块39与导向槽40的设置对调节架27的移动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本发明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使用前的准备

首先需要确保该保障装置中的推进器20、丝杠电机35、转动电机23以及液压伸缩杆31能够正常运行,接着需要确认水底的具体情况,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水底地质较为松软,存在大量淤泥,另一种为水底地质较为坚硬,水底存在石块。

b、水下移动

当水下作业人员在水下受伤后,将该保障装置放入到水中,通过遥控器指令,转动电机23运行,从而带动第一转动座25进行转动,第一转动座25带动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进行转动,推进器20运行,从而带动隔板3前往救援点。

c、模式的选择

首先根据使用前确认得到的水底情况,针对两种情况选取不同模式。

1)针对水底地质松软

首先转动电机23运行,带动第一转动座2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进行转动,使得基座19与支撑柱24呈垂直状态,再控制丝杠电机35以及液压伸缩杆31同时运行,使得调节架27向基座19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液压伸缩杆31向下伸出,使得调节环32向下移动,最终控制支撑杆28向基座19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四根支撑杆28的底部相互抵住,使得基座19的下方的四根支撑杆28呈现锥形,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从而将隔板3进行固定。

2)针对水底地质坚硬

首先转动电机23运行,带动第一转动座2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进行转动,使得基座19与支撑柱24呈垂直状态,再控制丝杠电机35以及液压伸缩杆31同时运行,使得调节架27向远离基座19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液压伸缩杆31向上回缩,使得调节环32向上移动,最终控制支撑杆28向远离基座19的中心的一侧移动,四根支撑杆28与水底呈垂直状态,四根支撑杆28抵在水底,从而将隔板3稳定放置在水底。

d、受伤人员的放置

首先救援人员将受伤人员放置到隔板3上,通过限位带7与卡扣9的配合,将受伤人员的身体部分固定在隔板3上,然后将受伤人员的头部放置在头部防护组件5中的底座10上,驱动电机16运行,对称设置的两块挡块11向底座10中心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11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从而将受伤人员的头部固定。

e、前往救治点

由于此时的基座19与支撑柱24呈垂直状态,推进器20运行,将带有受伤人员的隔板3向上推动,使得隔板3浮出水面,然后控制丝杠电机35以及液压伸缩杆31同时运行,使得四根支撑杆28呈锥型,同时转动电机23运行,控制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转动,使得推进器20驱动隔板3向救治点移动。

本发明通过设置隔板3和驱动机构2,隔板3用于放置受伤人员,隔板3上开设网格孔4,在隔板3进入水下时,网格孔4的设置减小了隔板3所受到的水的浮力,便于隔板3沉入水下,在隔板3的下方安装加固架41,固定架的安装用于增加隔板3的承载能力,提高隔板3的稳固性,在隔板3的上安装限位组件,由于水下情况多变,隔板3在移动受伤人员时,容易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用于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3上,从而消除或减少了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的几率,在隔板3的顶部的一端安装头部防护组件5,对于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在加固架41的下方安装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隔板3在水下移动,通过设置该生命保障装置,从而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加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确保水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使用方法中,首先确保该保障装置中的推进器20、丝杠电机35、转动电机23以及液压伸缩杆31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在救援过程中出现机械事故,导致受伤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然后确认水底的情况,当出现水下作业人员受伤时,及时将该装置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指令,使得转动电机23运行,从而带动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进行转动,将隔板3移动到救援点,接着根据之前确认的水底情况,保障装置在水底着陆时切换不同的状态,从而将隔板3平稳的放置在水底,针对水底地质松软的,转动电机23控制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与支撑柱24呈垂直状态,接着丝杠电机35以及液压伸缩杆31同时运行,从而控制支撑杆28向基座19的中心的一侧转动,使得四根支撑杆28呈锥型,插入到水底的淤泥中,从而将隔板3平稳的放置在水底上;针对水底地址坚硬的,转动电机23控制基座19以及推进器20呈垂直状态,接着丝杠电机35以及液压伸缩杆31同时运行,控制支撑杆28向远离基座19的中心的一侧转动,使得支撑杆28与水底呈垂直状态,支撑杆28抵在水底,从而将隔板3平稳放置在水底,应对水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隔板3能够平稳放置在水底,使得受伤人员能够平稳的放置在隔板3上,避免受伤人员受到二次伤害,接着将限位带7通过卡扣9将受伤人员的身体固定在隔板3上,隔板3在水下移动过程中,避免受伤人员的身体与隔板3脱离,将受伤人员的头部放置在底座10上,两侧挡块11通过驱动电机16向底座10的中心的一侧移动,使得挡块11紧贴受伤人员的头部,从而对受伤人员的头部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在前往救援点的过程中,由于此时的基座19与支撑柱24呈垂直状态,推进器20直接运行,将隔板3向上推动,使得隔板3浮出水面,保障了受伤人员能够有充足的氧气,提高了受伤人员的生存几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水下应急救援防护生命保障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